記者 | 程大發
編輯 | 翟瑞民
2022年9月29日,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肖潺在中國氣象局在10月新聞發布會上介紹,9月份,我國主要天氣氣候事件之一就是長江流域的干旱維持或發展。預計10月份,湖南、江西等地旱情在短時間內無明顯緩解趨勢。
肖潺指出,受降水少、氣溫高的影響,7月以來,我國長江流域、西北地區等地相繼發生氣象干旱。尤其是長江流域,降水異常偏少、氣溫異常偏高,加上遭遇極端持續高溫天氣,氣象干旱迅速發展,夏伏旱嚴重。
據中國氣象局統計,7月份以來,長江流域中旱及以上等級干旱日數45.6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中旱及以上等級站數涉及667個站,占全流域的96%,影響范圍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大。進入9月份,長江中下游地區仍持續少雨,大部地區氣象干旱持續,遭受夏秋連旱。9月份,全國共發布預警信息2.2萬條,其中,干旱預警信息同比增加400余條,森林火險增加62%。
據介紹,9月份以來我國的氣候特征是高溫少雨。全國平均氣溫18.1℃,較常年同期偏高1.0℃,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高。全國平均降水量47.2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24.1%,為歷史同期第三少。
肖潺表示,9月份以來,我國南方出現了兩次區域性高溫過程。其中9月5-13日的區域高溫過程綜合強度達到特強,影響人口達5.5億,影響范圍內有229個站達到或者超過37℃,其中,貴州沿河站達到40.3℃。“這兩次高溫過程加劇了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氣象干旱,增加了當地的供電壓力,也對當地生態系統造成了負面影響。”肖潺說。
9月28日,中國氣象局氣象干旱監測顯示,長江流域中下游地區大部仍存在中度及以上氣象干旱,其中浙江西南部、安徽南部、湖北東部、湖南中部至南部、江西大部、福建大部等地有特旱。
江西省是此次長江流域旱情中受影響最大的省份之一,9月19日,江西省氣候中心氣象干旱監測顯示,由于高溫持續,沒有有效降雨,江西全省95.7%的縣、市、區,出現特重氣象干旱。
據央視新聞報道,根據最新衛星監測資料顯示,目前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為638平方公里,較歷史同期(歷史同期平均為2252平方公里)偏小7.2成。2022年,鄱陽湖最大水域面積為6月27日監測到的3331平方公里,3個多月內,鄱陽湖縮水80%。
肖潺介紹,根據中央氣象臺預報,10月10日前南方旱區降水依舊顯著偏少,無明顯降水過程。國家氣候中心預計,10月份華中、華東旱區降水仍將偏少,氣溫偏高。因此,目前的南方地區尤其是湖南、江西等地的重旱、特旱等旱情在短時間內無明顯緩解趨勢。
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方翔介紹,預計未來十天,中西部大部分地區累計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1倍,局地偏多2倍以上;而江南大部分地區降雨依然偏少,氣象干旱將持續發展。
由于目前正值秋收秋種的關鍵期,方翔表示,江淮、江南等地的大部分地區農業干旱將持續或發展,“高溫疊加干旱對無灌溉條件地區一季稻充分灌漿、油菜播種育苗及晚稻抽穗開花有一定不利影響。”因此,氣象部門建議長江中下游地區仍要立足防旱抗旱,及時收獲已成熟秋收作物,科學調度水源,確保油菜等適時播種;江南和華南晚稻產區加強田間水肥管理,促進晚稻發育及產量形成。??
方翔還介紹,國慶假期期間,受強冷空氣影響,我國大部地區自北向南將先后出現4~6級偏北風、陣風8~10級,氣溫下降8~12℃,部分地區降溫14~16℃,局地超過18℃。遼寧、河北東北部、山西中北部、陜西北部等地將出現初霜凍。東部和南部海區有6~8級大風,其中渤海部分海域風力可達9級,陣風10~11級。需防范大風降溫天氣對農牧業、交通運輸、城市運行等的不利影響,做好設施農業、簡易設施、高空搭建物的加固工作,東部海區需防范海上大風天氣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