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眼
今日,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下稱中檢院)發布解答:“如果產品標簽的多個可視面上有相同的外文注冊商標,可以僅在其中一個可視面上使用規范漢字對應解釋說明”。消息一出,不少行業人士拍手稱贊,還有不少企業表示心中的“石頭”落下了。
新解:外文注冊商標只需解釋一次
眾所周知,《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和《化妝品標簽管理辦法》中明確要求“在中國上市銷售的化妝品必須有中文標簽”。
由此,今年7月20日,國家藥監局在“化妝品監督管理常見問題解答(五)”中曾對“在我國上市銷售的化妝品為何必須有中文標簽?中文標簽標注使用的文字有何具體要求”一問進行解釋并稱,“產品中文名稱中的注冊商標使用字母、漢語拼音、數字、符號等的,應當在同一可視面對其含義予以解釋說明”。

彼時,不少行業人士認為,“這意味著,外文商標在產品的多個可視面出現后,其出現的每個可視面均要進行解釋,這將導致不少產品的包裝需要重新設計和更換。”
當前,不僅是進口品牌,許多國產新銳品牌也多是英文名。如果外文商標出現的每一個可視面都要進行中文解釋,勢必也會影響到包裝的設計排版。故而不少業內人士還表示,這對于部分產品包裝小但成分表內容多的產品會有難度,會影響包裝的美觀。
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告訴青眼,“由于上述國家藥監局問答(五)中,對‘外文注冊商標進行中文解釋’的要求中,在可視面的基礎上增加了‘同一’的條件,因此致使部分地區的審評人員‘加碼’評審要求。例如,某地區就強制要求,銷售包裝的可視面只要出現外文商標,就必須在包裝的每一個面都有相對應的解釋說明,令企業有苦難言。”
該人士認為,《化妝品標簽管理辦法》中對“外文注冊商標”的解釋要求中,并沒有“同一”可視面的要求,更沒有要求每一個可視面都需要進行解釋說明。因此,部分地區也并不是按這個理解進行審核的,“也就造成了各地評審標準不一的情況。”
不過,今日中檢院再度對“銷售包裝標簽中有外文注冊商標時,需要注意什么”進行進一步的明確,其表示,“如果產品標簽的多個可視面上有相同的外文注冊商標,可以僅在其中一個可視面上使用規范漢字對應解釋說明。”

這就意味著,外文注冊商標無需在其出現的每個包裝可視面進行解釋,而是選擇其中一個可視面解釋即可。“譬如,某個外文商標在產品包裝的3面都出現了,僅需在這3面中的一個可視面解釋即可。”廣州荃智美膚生物科技研究院研發總監張太軍如是說道。
化妝品違禁詞網開發人李錦聰也表示,“中檢院的解釋更符合《化妝品標簽管理辦法》的本意。而這個解答發布后,也利于各地備案尺度的統一。”
為企業減負
每一條新規都與企業息息相關,標準的統一能讓企業更有方向,減少走彎路。張太軍即表示,按中檢院此次的最新解釋,那么大多數產品就不需要因為外文商標解釋的問題而更換包裝了,企業可以節約一筆成本。“因為在新規之前,多數含有外文商標的產品都會在可視面進行注解,這是國際慣例。”
另一不愿具名的行業人士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雖然更換包裝并非是‘傷筋動骨’的大事,但是原本為適應新規的各項要求,企業要準備和處理的事項就較多,如果能夠盡量減少變動,對企業來說,就是減負了。”
青眼在國家藥監局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平臺,隨機抽取部分含有外文商標的老產品的包裝信息查看發現,大多數產品均已在產品可視面對外文商標進行了解釋。這也就是說,它們已符合當下法規對外文商標進行解釋的要求,無需因此而更換包裝。
與此同時,還有一位行業人士提醒道,此次中檢院的最新解釋是指,在出現了外文商標的可視面選擇一面進行解釋即可,這與新規之前所要求的“在產品任何可視面進行解釋”也有一定區別。建議企業根據各自產品的實際情況,判斷是否需要調整包裝。
“更細化、更明確”
值得關注的是,除上述解答外,中檢院還針對“進口產品提交銷售包裝外文標簽的中文翻譯件時需要注意什么 ”以及“申請化妝品注冊時,對于還未取得原料報送碼的原料應如何提交原料安全信息”兩大問題進行了解答。
前者明確,“當產品銷售包裝上(含說明書)上有相同的外文內容時,可以只翻譯一次,不需要重復翻譯”。
后者則是對于還未取得原料報送碼的原料如何提交原料安全信息的情況,給出兩種具體解決的方式:一是提供加蓋原料生產商公章的原料質量規格文件或原料安全相關信息(《化妝品注冊備案資料管理規定》附件14);二是,原料生產商授權注冊人、備案人或者境內責任人填寫原料安全相關信息(附件14)的,應提供加蓋注冊人、備案人或者境內責任人公章的原料安全相關信息(附件14),并對“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進行備注。
“很細化,很明確。隨著法規的落地,企業對法規要求的大方向都比較了解了,但是在部分法規的實操上,企業依舊存在困惑。通過監管部門的多次解答后,更利于企業知曉在具體事項中該怎么辦。”某化妝品上市公司法規工程師如是說道。
經統計,自2020年6月《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頒布以來,與之配套的法規已發布16部,并且多數法規已開始實施。此外,還有近10部法規正在征求意見中。顯然,“如何讓產品和企業行為符合新規”是每個化妝品企業的當務之急和重中之重。因此,更細化、更明確的法規要求亦是讓新法規平穩落地的必要條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