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馬商評
9月27日,協同CRM服務商衛瓴科技在其官方公眾號發文,指責業內同行銷氪的抄襲行為。
銷氪是微盟集團孵化的數字化銷售解決方案提供商,2020年5月正式上線。官網信息顯示,銷氪目前已經覆蓋70多個城市,合作伙伴超過3萬家。
衛瓴科技在公眾號文章中表示,公司無意中從客戶處得知,銷氪做了與衛瓴類似的營銷組件,隨后在銷氪的官網上發現了與自己產品一模一樣的PPT產品素材。
(圖片來源:衛瓴科技公眾號文章)
衛瓴在銷氪的官方文檔里不僅發現了類似的產品功能介紹、衛瓴早期專用的PPT模版,甚至連衛瓴的域名、員工頭像、姓名及聯系方式都盡數保留在內。
衛瓴指出,銷氪抄襲的是該公司產品0.6版本PPT介紹,而衛瓴協同CRM馬上就要迭代到1.8版本了。
此外,除了PPT介紹抄襲之外,銷氪團隊還原樣“搬運”了衛瓴官網的技術部署文檔。
27日上午,白馬商評進入銷氪官方網站,發現公司已經做了緊急修改,相關頁面與衛瓴科技公眾號文章中的截圖不同。白馬商評詢問銷氪官方,截至發稿未獲回應。
(圖片來源:銷氪官網)
“像素級”復制背后是行業極度內卷
8月,SaaS軟件鼻祖Salesforce宣布“解散”中國區直銷部門,退出中國市場。這家1999年成立的企業,最初就以CRM業務立身,后來逐漸拓展到多個SaaS細分賽道。
2021年11月,Salesforce市值一度突破3000億美元,上演了上市7年股價10倍增長的奇跡。
Salesforce對中國市場不可謂不重視,2004年正式宣布在中國開展業務,但始終沒有打開局面,最終在入華18年后黯然退出。
事實上,在Salesforce的“激勵”下,中國涌現出大量SaaS公司,CRM賽道同樣扎堆,市面上的產品同質化嚴重。
SaaS行業資深產品經理李可(化名)告訴白馬商評,行業慣例是在產品調研的時候就會對市面上的同類型產品做分析。他認為,UI的抄襲或者交互方式的借鑒“很正常”,反而能說明競品公司對原公司的認可。
一般而言,在UI設計層面,換個顏色、字體或圖片大小、頁面布局,就會跟“借鑒對象”形成區分。A公司管不了B公司怎么設計,但公司規模大了就會注意,比如京東不會用淘寶的頁面設計、美團不會用餓了么的頁面設計。
“銷氪這種‘像素級’復制是不應該的,完全照抄,有點low。”李可分析稱,大公司一般都自己搭建CRM系統,用到第三方CRM的公司大多是體量較小的公司,服務商提供的解決方案越全、針對行業的痛點分析得越透徹,對客戶的吸引力就越大。
ToB業務的銷售會夸大一些沒有實現的能力,忽悠客戶先簽單,后續再升級產品,“這種情況也是常有的事情”。
銷售才是CRM公司護城河?
中國ToB市場難做已經成為共識。Salesforce在美國早就實現穩定盈利了,但在中國不行;中國本土SaaS公司同樣做不到穩定盈利。
但是在巨大的沉沒成本和誘人的市場前景面前,沒人敢放棄、沒人愿放棄。搶市場份額是第一要務,功能絕不能比競爭對手少。
對于CRM服務商來說,UI不是競爭的關鍵,數據和服務才是關鍵,本質上是能否幫助客戶解決問題。
“各家CRM產品功能差別不大,很多小B客戶對工具的需求也不強烈,反而是一些數據功能很受歡迎。”一位已經離職的銷氪銷售人員告訴白馬商評,銷氪早期主打智能獲客功能,銷售人員非常喜歡以“代理記賬”“工商注冊”等為主營業務的財稅公司。
這些財稅公司規模通常較小,他們缺少獲客渠道,有著強烈的“拓客”需求,智能獲客功能正好能夠直接幫助他們獲得業務。而由于成單率較高,銷售也樂意向這些小規模的財稅公司推銷產品。
所謂的智能獲客,核心功能是通過機器人撥打電話,核實客戶的需求和意向,完成售前工作,然后將相關線索給到客戶。針對模糊線索、精準線索等不同的層次,銷氪的收費標準也不一樣。
上述業務由于存在數據來源混亂、電話騷擾等合規問題,在一些頭部CRM公司中的比重逐漸降低,很多公司開始強化定制化的解決方案能力。
但在實際業務場景中,各家都宣稱自身產品功能完善。“最終導致的結果是產品的重要性反而沒那么大。”李可稱,行業現狀是CRM公司比拼的是銷售及銷售人員“畫餅”的能力。
這種現象什么時候能夠得到改變?也許當市場上不再有那么多CRM服務商的時候,大家才有可能把目光重新回到產品上來。
當下?繼續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