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王月倫
贛鋒鋰業(002460.SZ)宣布在宜春的全產業鏈擴產計劃。
9月28日,贛鋒鋰業公告披露,將在江西省宜春市投資建設年產30 GWh的新型鋰電池基地,年產7000噸金屬鋰項目,以及年產5萬噸的電池級鋰鹽和氫氧化鋰項目。 若以每輛新能源車搭載50 KWh(千瓦時)電量計算,30 GWh的動力電池可配套60萬輛新能源車。
贛鋒鋰業稱,將與宜春市共同構建從鋰資源、鋰電材料、新型鋰電池到電池應用的全產業鏈體系。
根據贛鋒鋰業與宜春市政府的合作協議,后者將保障贛鋒鋰業的原料需求,適時公開出讓宜春的原礦資源。
宜春的鋰礦資源豐富,主要以鋰云母形式存在,鋰云母是常見的鋰礦物。 早在2008年,宜春市就提出了打造“亞洲鋰都”的目標。
宜春市政府官網刊文稱,去年,宜春以鋰云母為原料提取碳酸鋰的企業產量超過8.3萬噸,占全國的28%。碳酸鋰主要用于生產磷酸鐵鋰電池的正極材料,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電池是目前主流的兩大鋰電池技術。
國軒高科(002074.SZ)、寧德時代(300750.SZ)和比亞迪(002594.SZ)三家新能源頭部企業也相繼在宜春布局了電池工廠。
其中,比亞迪在當地的投資計劃上個月剛完成官宣。公司擬在江西省宜春市投資285億元,建設年產30 GWh的動力電池項目,年產10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以及鋰礦綜合開發利用項目。
贛鋒鋰業的主營業務為鋰化合物及金屬鋰產品。去年以來,該公司多次披露電池擴產計劃,除了江西宜春,其還有江西新余和重慶的兩處電池生產基地。其中,江西新余為贛鋒鋰業總部所在地。
截至目前,三座生產基地規劃電池產能66 GWh,其中有12 GWh的新型電池明確為固態電池 。
固態電池是下一代動力電池研發的重要方向,達到全固態狀態后,具有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大的優勢。由于全固態電池目前存在工藝制造和成本兩大難題,目前市面上包括贛鋒鋰業在內生產的固態電池,均為固液混合電池,即半固態電池。
贛鋒鋰業已將主要的電池業務整合至控股子公司贛鋒鋰電旗下,上述新余和重慶的電池項目均為贛鋒鋰電投資。兩座項目產能規劃目前已分別提升至10 GWh和20 GWh。贛鋒鋰電今年7月透露,新余生產基地已具備2 GWh固態電池產能。
截至9月29日上午收盤,贛鋒鋰業當日股價上漲3.31%,報收于77.5元,市值為156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