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陳楊
編輯 | 謝欣
9月27日晚間,天津市醫藥采購中心公示了國家組織骨科脊柱類耗材集中帶量擬中選結果。此次集采根據頸椎、胸腰椎手術的需要,覆蓋頸椎固定融合術、胸腰椎固定融合術、椎體成形術、內窺鏡下髓核摘除術、人工椎間盤置換術5種骨科脊柱類耗材,形成了14個產品系統類別,采購周期為3年。
據官方消息,參加本次集采的171家企業中,152家擬中選,中選率為89%,中選的520套系統平均降價為84%。其中,占脊柱手術量1/3的胸腰椎后路固定融合術,其耗材平均每套價格從3.3萬元下降至4500元左右。技術最新的胸腰椎微創手術,其使用的耗材平均每套價格從近4萬元下降至5600元左右。用于治療壓縮性骨折的椎體成形手術耗材,每套平均價格從2.7萬元下降至1100元左右。
2023年2月,全國患者將用上降價后的中選產品。
雖然此次集采平均降價幅度達到八成,但實際上,相較于此前歷次幾次,公認為本次集采降價已經要溫和了很多。據國金證券統計,各系統產品降幅區間較為集中,擬中選均價相較于最高有效申報價降幅大都在60%附近。
據開標當日現場多位企業代表介紹,本次集采涉及的產品覆蓋了90%以上的脊柱耗材,但在降價60%即可中標的“復活規則”之下,降幅應較為溫和。9月27日晚間公示的擬中選結果也印證了這點。
受此影響,28日開盤,骨科耗材企業股價繼續高漲。截至午盤,威高骨科股價為57.15元/股,上漲5.17%;大博醫療股價32.17元/股,上漲6.52%;
作為進口比例超過六成的高值醫用耗材,本次脊柱耗材集采的一大看點在于加速國產替代。國內龍頭方面,當前市場份額的前三甲威高骨科、大博醫療、三友醫療均收獲頗豐,分別有18個、11個、11個產品系統中標。
其中,威高骨科的報價策略稍顯激進,其在頸椎前路釘板固定融合系統、胸腰椎前路釘棒固定融合系統、胸腰椎后路開放釘棒固定融合系統、胸腰椎后路微創釘棒固定融合系統和單獨用頸椎融合器系統5個產品系統上均報出最低價,即可獲得100%的需求量。
這或許在此前的醫療機構報量中就可見端倪,威高骨科在上述前四個產品系統及頸椎后路釘棒固定系統上的醫療機構報量均拔得頭籌,在總量中的占比在13%-19%。此外,公司所有產品報量占到本次總需求量的三成以上。以本次采購量最大的胸腰椎后路開放釘棒固定融合系統為例,威高骨科的報價為4343元,降幅為64.20%,相較三友醫療、強生的報價低出5%左右,相較美敦力的報價低出近10%。
以此計算,威高骨科報量第一的5個產品系統采購額總計為3.6億元。2021年年報顯示,威高骨科總營收突破21億元,脊柱類產品營收約10.2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47.41%。
此外,富樂科技、科惠醫療、正天醫療、施泰寶獲得10個及以上擬中選產品。
相比之下,本次外企中標產品系統數量約為60個,僅占中選系統總量的一成左右。其中強生、美敦力分別有11個、10個產品中選,史賽克則全線落敗,原因或在于其在醫療機構的報量上并無優勢,多個產品的報量甚至不及威高骨科的零頭,因此不選擇“量價齊跌”。
此外,剩余分配量是企業競爭的第二戰場。考慮到骨科耗材需求與臨床使用及其貼近,本次延續人工關節集采的方式,由醫療機構在相應規則范圍內自行選擇剩余分配量。實際上,從冠脈支架到人工關節,再到本次的骨科脊柱,此前的高價養活了高值醫用耗材鏈路上的多個角色,因此業內出現過產品集采過后,經銷商對半裁員,廠家提供的服務減少等現象。
不過,中國藥科大學國際醫藥商學院教授路云介紹,據此前的測算,企業上報的伴隨服務費比較科學。成熟大企業報出的伴隨服務費反而比小企業更低,原因是前者的產品較多,可以分攤相關成本。此外,集采之后,醫院和企業之間也要不斷磨合調整,保持合規的技術培訓,及時掌握產品和技術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