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曾仰琳 王鑫
辭去中國華融(02799.HK)總裁一職不久后,梁強回歸中國信達(01359.HK),擬出任總裁。
9月28日,界面新聞從多個獨立信源獲悉,梁強已于日前出任中國信達黨委副書記,待完成相關審批程序后,將出任該公司總裁。該人事任命信息將于近期公布。
值得關注的是,2022年以來,四大AMC一把手和二把手均相繼更換。
四大AMC一二把手接連更迭
就在5天前,梁強辭去了中國華融總裁一職。(詳見報道《AMC再現人事更迭!梁強辭任中國華融總裁,中信信托總經理李子民或接棒》)
公開資料顯示,梁強,現年50歲,清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高級經濟師。從工作履歷來看,梁強已集齊了四大AMC的任職經歷,其中,在中國信達工作時間最長,為20年。
1993年7月起,梁強歷任建設銀行山西省分行辦公室科員、黨組秘書、辦公室綜合科科長、辦公室主任助理、零售業務部副總經理。1999年9月起,梁強調入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在太原辦事處、總部市場開發部、資金財務部、計劃財務部、引戰上市領導小組辦公室等多個部門工作,2016年2月至2019年12月歷任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黨委委員、副總裁。
2019年12月起,梁強離開了工作20年的中國信達,赴任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裁、執行董事;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歷任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郵箱公司黨委副書記、執行董事、總裁。2021年6月起,梁強加入中國華融,擔任黨委副書記一職,并于同月經過中國華融董事會審議,聘任為該公司總裁及執行董事,直至不久前辭任。
截至目前,中國華融、中國信達、長城資產等三家公司新董事長和總裁均已就任,東方資產董事長也在年內更迭。
具體來看,2月28日,長城資產董事長沈曉明到齡退休,原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接棒。李均鋒和沈曉明從業經歷較為相似,二人均曾在中國人民銀行和銀保監系統任職。(詳見報道:《長城資產掌門人更迭!沈曉明到齡退休,原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接棒董事長》)
長城資產董事長更換7個月后,該公司迎來新總裁,副總裁向黨“轉正”。9月19日,銀保監會官網公告顯示,核準向黨長城資產董事、總裁的任職資格。2021年6月長城資產前任總裁梁強調任中國華融,該職位已空缺了一年零三個月。(詳見報道:《空缺一年多后長城資產迎來新總裁, 51歲副總向黨“轉正”》)
中國華融于3月29日宣布大股東易主中信集團1天后,迎來了新任董事長劉正均。公開資料顯示,劉正均在中信集團擔任要職,是中信集團副總經理,目前同時擔任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中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和中信信托董事長。(詳見報道:《大股東“易主”中信集團后,中國華融將迎來新董事長》)
半年后,同樣來自中信集團的李子民擬接棒中國華融總裁一職。與劉正均相同,李子民也在中信信托任職,擔任該公司總經理。(詳見報道;《AMC再現人事更迭!梁強辭任中國華融總裁,中信信托總經理李子民或接棒》)
7月18日,中國信達發布公告稱,張衛東因工作變動辭去總裁職務,同時該公司董事會已于6月28日召開會議,選舉張衛東擔任董事長,任職資格尚需銀保監會核準,在其任職資格核準前,張衛東代為履行董事長等職責。8月24日,中國信達宣布,已收到銀保監會核準張衛東擔任該公司董事長任職資格的批復。而中國信達總裁一職則將由梁強出任。
東方資產方面,4月20日,王占峰辭任中國華融董事長20天后,擬出任東方資產董事長。隨后的5月13日,東方資產發布公告,正式宣布選舉王占峰擔任該公司執行董事、董事長,接替到齡退休的東方資產原董事長吳躍。(詳見報道《AMC高層人事更迭!王占峰辭任中國華融董事長20天后,擬任東方資產董事長》)
四大AMC持續“瘦身”、業績下滑
公開資料顯示,1999年,東方資產、中國信達、中國華融、長城資產四大AMC相繼成立,分別負責收購、管理、處置相對應的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所剝離的不良資產。
隨后,經過二十余年的發展,四大AMC除聚焦不良資產主業外,還將多張金融牌照收入囊中,包括銀行、證券、信托、保險、公募、消金等。與此同時,中國信達和中國華融分別于2013年和2015年登陸港股。
不過,隨著“賴小民”案發,四大AMC開啟了回歸主業的“瘦身”進程。以中國華融為例,截至目前,華融交易中心、華融消費金融、華融證券、華融湘江銀行已完成股權轉讓,華融信托股權轉讓已完成摘牌并提交董事會審議通過,上述5家子公司股權交易對價合計約304.8億元。
中國華融前總裁梁強彼時在業績會上介紹,今年上半年,中國華融有序推進金融子公司的轉讓,合理壓降了資產負債規模。截至6月末,公司合并口徑的資產總額9783億元,較上年減少了5900億元以上,下降了38%;負債總額9122億元,較上年末減少5523億元,下降了38%,如期實現了上年提出的資產規模壓降至1萬億元的目標。
從業績數據來看,2022上半年,四大AMC業績均出現下滑甚至虧損。
財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中國華融持續經營活動收入總額為147.42億元,同比減少55.8%;凈虧損186.09億元,上年同期利潤16.24億元;歸屬于該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188.66億元,上年同期凈利潤1.58億元。
對于凈利潤大幅虧損的原因,梁強表示,“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股票組合浮虧近80億元,二是受經濟下行,特別是房地產行業的影響,信用減值計提近170億元的撥備,同比增加120億元。上述具體的信用減值損失和公允價值變動,夯實了公司下一步風險資產處置的財務基礎。”(詳見報道:《中國華融詳解上半年巨額虧損:80億股票浮虧+170億信用減值計提,業務轉型方向何在?》)
中國信達2022年上半年實現收入總額412.58億元,同比下降0.3%;實現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5.08億元,同比下降32.6%。上半年,中國信達新增收購經營類不良債權資產261.5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0.3%。
東方資產在中國貨幣網上披露了未經審計的2022年上半年財務報表,數據顯示,集團合并營收478.80億元;集團合并凈利潤12.27億元,同比下跌304.3%。
中國長城披露的未經審計的2022年二季度財務報表顯示,2022年上半年,集團合并營收116.98億元;合并凈利潤4.41億元,同比下滑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