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藍鯨教育 張子悅
近日,洪恩公布2022年第二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
報告期內,公司營收利潤雙增,相比陷入轉型風雨的K12教培機構,洪恩的逆勢增長表現亮眼。
但不可忽視的是,洪恩的主營業務處于監管的灰色地帶,合規之劍一直高懸,不安感始終強烈。海外和硬件,成為洪恩盯上的方向。
亮眼的業績
回看洪恩的二季度,與陷入轉型風雨的諸多傳統教培機構不同,公司幾乎沒有受到影響,增長依舊穩健。
第二季度,公司實現營收2.31億元,同比增長4.2%。對于收入的增加,洪恩稱是用戶參與度提升帶來的。第二季度公司平均月活用戶數為1820萬,同比增長17.6%,官方稱“平均MAU保持兩位數的增長,成功擴大了用戶群”。報告期內,付費用戶環比下降6%至151萬,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但計算平均每用戶貢獻收入發現,Q2每用戶平均貢獻152.98元,而Q1該項數字為150.93元。這說明,盡管付費用戶環比略有下降,但公司對用戶的精細運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平均每用戶貢獻收入環比增長,用戶轉化效率有所提升。
營收增長的情況下,洪恩還在持續優化成本。第二季度,洪恩的營業總費為1.41億元,同比下降10.9%。其中,Q2研發費用同比下降16%至7820萬元,與Q1的9660萬元相比,環比也有所下降。或許是出于對合規性的擔憂,洪恩Q2的營銷策略依舊謹慎,銷售及營銷費用僅為3350萬元,同比下降26%。報告期內,只有管理費用同比增長49%至2880萬元,但這主要是由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及合規架構升級帶來的,并非經常性的支出。
可以看到,盡管二季度營收未出現大幅增長,但洪恩“節衣縮食”,依然保持了較為樂觀的利潤狀況。報告期內,公司凈利潤為2180萬元,去年同期則為190萬元,毛利同比增長5.8%至1.63億元,毛利率為70.8%,與去年同期相比也有所增長。
穩定的業績增勢下,公司的現金流受到的影響不大。截至2022年6月30日,洪恩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定期存款為8.56億元,截至2021年年底這一數額為8.55億元。同一時期公司的遞延收入和客戶墊款為3.14億元,去年年底則為3.03億元,兩項數額均無太大變化。
總的來看,上半年洪恩保持了穩健增長。但這樣的表現卻沒有得到二級市場的追捧。截至美東時間9月27日收盤,公司股價為1.85美元/股,相比12美元的上市發行價縮水85%。
資本市場的冷淡似乎說明,洪恩的未來并非一片坦途,合規始終是公司不能繞過的問題。
從“洪恩教育”到“洪恩”
今年上半年,洪恩低調更名,從“洪恩教育”到“洪恩”,將“教育企業”的定位變更為“科技益智產品企業”。去教育化的背后,反映出合規的達摩克里斯之劍始終懸在公司頭頂。
洪恩旗下擁有多款學前教育App,包括洪恩識字、洪恩思維、洪恩拼音、洪恩ABC等,均面向3-8歲學齡前兒童。而無論是識字、拼音,還是數學等,都涉嫌提前教授小學階段的課程知識。但“雙減”政策明文規定,不得開展面向學齡前兒童的線上培訓,嚴禁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班、思維訓練班等名義,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線下學科類(含外語)培訓。
新版《未成年人保護法》也明確, 幼兒園、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對學齡前未成年人進行小學課程教育。今年5月,北京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備案及管理工作的通知》,規定不再受理學前線上培訓教育移動應用備案申請,已備案的予以撤銷。彼時有專家分析稱,這意味著所有面向3-6歲的兒童教育類App都必須下架。
除了內容涉嫌學科培訓外,洪恩旗下APP還存在收費不規范、隱私不合規等問題。以洪恩識字為例,在“凈網2020”專項行動中,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就曾點名洪恩識字存在涉嫌隱私不合規行為。同時在黑貓投訴教育培訓黑榜上,洪恩識字也多次位列其中。搜索發現,近30天累計的對洪恩識字的46條投訴中,有多條投訴內容提到“無故扣費”“自動續費沒有提示”等。
線上培訓收費不規范是教育部重點關注的問題,在線上培訓巡查中多次提到該問題,處罰力度也不斷增大,預計對線上培訓的收費監管會持續收緊。而隨著《個人信息保護法》的正式施行,個人隱私保護也迎來了全新時代,合規問題正在成為洪恩的巨大挑戰。
目前,盡管洪恩旗下的APP仍可以正常下載和運行,但產品具體歸屬依然存在不確定性,合規風險較大。監管趨嚴的信號下,洪恩明顯感受到了壓力。除了更改公司名稱外,洪恩此前還把“洪恩數學”更名為“洪恩思維”,把“洪恩英語”更名為“洪恩ABC”。
2021年年報中,洪恩收入構成的表述也發生了變化。2020年報稱,公司的收入構成為學習服務和學習材料及設備,2021年報中則改成了線上訂閱和線下產品及其他。變換說法似乎有意將自身形象從“教育培訓提供商”轉變為“內容提供商”,這樣公司的業務看起來就不再是教育培訓,而是內容付費。
然而,對比具體數據發現,洪恩只是換了個說法,相應數據是契合的,業務本身并無變化。今年7月,洪恩推出洪恩寫字,盡管團隊稱“為6-12歲兒童設計”,但在蘋果應用商店,該應用程序的適用群體還是“4歲+”,依然包括部分學齡前兒童,所屬類別也仍然是教育,這意味著新產品同樣面臨著違規風險。
改變措辭的“文字游戲”消解不了違規風險,一旦監管將公司旗下產品定性為違規,類比現在的K12教培企業,洪恩的抗風險能力將十分有限。
不確定之中,洪恩在二季度財報中透露正在加快出海和布局智能硬件,而這能成為洪恩的退路嗎?
尋找退路
今年的一季報中,洪恩透露將發力擴大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以滿足海外家庭對高質量育兒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而二季度財報中,洪恩CFO王巍巍提到,公司已經正式推出了面向國際市場的品牌Bekids,致力于通過STEAM課程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布局可謂迅速。
財報稱,除了蘋果應用商店,洪恩還在谷歌應用商店上架了iHuman Chinese(洪恩識字)、iHuman Stories(洪恩動畫故事)等應用。在王巍巍看來,這些產品契合海外家庭需求,能激發孩子了解中國語言文化的興趣,同時最大限度地實現跨市場協同。但對于這些應用在海外市場取得的用戶規模和收入等,財報并未公布具體數字。
除了國際業務,智能硬件也是洪恩的努力方向。一季報中,王巍巍表示公司正在積極布局并進一步擴大智能硬件的投入。二季報中,洪恩董事兼CEO戴鵬在提到新推出的洪恩寫字時,指出當應用程序和智能寫字筆配合使用時,將實現軟硬件的無縫集成,能創造紙屏同步、實時互動的全新手寫方式。目前,洪恩京東官方旗艦店顯示,該公司已推出和APP配套的無屏學習機、智能寫字筆、雙語掃讀筆等產品。
可以看到,在國內對學前教育監管收緊的態勢下,洪恩一方面正在布局合規風險相對較小的智能硬件板塊,另一方面也試圖在海外市場走出新的路。但2021年公司線上訂閱收入為8.32億元,占比總收入88%,線下產品及其他僅實現1.12億元收入。不可否認,APP的訂閱收入在較長時間內仍將是公司的收入主力,新的業務能否帶來規模收入還存在不確定性。
而且,將目光瞄準海外市場的教育公司并非只有洪恩,新東方、網龍、斑馬、畫啦啦等公司都正在發力海外市場。以網龍為例,今年上半年網龍的國際互動平板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71.5%,而且已經與埃及政府簽署合同,將向埃及全國的K12學校提供94000臺平板,預計下半年開始出貨。其智能硬件和國家級B2G項目的陸續落地,讓公司上半年實現教育業務收入24億元,同比增長超過七成。
教育硬件、中文教育、素質教育、B端業務……在國內教育市場想象力有限的情況下,教育公司出海的方式日益多元化、精細化。一方面,這意味著海外市場更加復雜,對本地化要求極高,洪恩的國際業務必然面臨著巨大挑戰;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的是,雖然網龍等公司的海外業務看似欣欣向榮,但大多目前仍處于虧損狀態。對洪恩而言,大規模進軍國際業務很有可能拖累業績。
國內業務面臨合規問題的情況下,出海是洪恩不得不做出的一搏。但面對錯綜復雜的環境以及各國不同的政策,想要承接住隨時可能崩塌的業務,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