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無冕財經 陳欣苗
編輯|陳澗
地產大佬們辛苦打下的江山,而今也多不打算讓孩子們碰了。
換成另一撥人來接,他們是80、90后少壯派。最近是9月15日,36歲的李洋升任為正榮地產(06158.HK)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
他們不僅正值壯年,還多是房企內部培養起來的,而這已成為當下房企高管提拔的趨勢。
可他們接的這“江山”,多數難言穩當,不少仍處化債難關,此時被推上前臺,說不上輕松,甚至有些苦澀。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一些房企二代上演了“大撤退”,比如佳兆業創始人郭英成的千金們紛紛卸任相關職位。
“自己家的還是先走,別人家的孩子養了那么久,剛好拿來頂鍋。”一位熟悉地產的人士如此侃稱。
英雄難尋,“少年”常有
少年英雄,可敬可嘆。可如今的地產圈,英雄不再,“少年”卻多了起來。
現下,90后總裁已出現在地產舞臺,刷新了當代體系內高管年齡記錄。
“‘90后雷志鑫上任當代置業執行總裁’,離譜!這么年輕就當總裁,以往在業內聞所未聞。”上述熟悉地產的人士對無冕財經研究員(ID:wumiancaijing)驚呼。
但事實如此。
當而立之年的你還在為事業晉升而苦博,有人已無限接近職業生涯之巔。
5年前,雷志鑫也才27歲,一路火速晉升,從最年輕的區域副總經理、集團中心總經理、城市公司總經理、區域公司總經理、區域公司董事長,到最年輕的總裁助理。
今年1月,這位少將,被正式委任為當代置業執行總裁,年僅32歲。
▲雷志鑫在當代置業晉升得很快。
這背后,“少壯派”高管當道,已成為房企的大勢:不同于以往70后占位,80后、90后,開始進入房企核心管理層。
特別是行業不景氣的當下,越來越多的年輕高管“奉命于危難”,并且,他們基本都是“自己人”。
雷志鑫被任命之時,當代置業正處流動性危機之中。
更典型的還有,今年6月被提拔為世茂(00813.HK)執行總裁的呂翼——38歲,世茂體系中唯一不滿40歲的高層;7月、9月,38歲的劉偉亮、36歲的李洋,分別成為正榮的董事長、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
呂翼在世茂已有14年之久,一路從管培生區做到域總,再進入集團核心決策層。最顯赫的“戰功”是讓世茂海峽成長為集團最大的區域公司,而今還管轄著世茂管理、城市更新平臺及世茂集團新設的資產管理中心。
李洋也是“坐火箭”型,在正榮4年,先后擔任合肥區域常務副總經理、總經理及鄭州區域總經理,去年3月起正式進入正榮董事會,任常務副總裁,今年9月接替老臣黃仙枝,成為正榮行政總裁。
劉偉亮的成長路徑則與李洋類似。這兩個人的火速上位,被視為正榮管理團隊“年輕化”的關鍵注腳。
而今這兩人的話事權,僅次于實控人歐宗榮和黃仙枝。
此外,龍湖、融信、旭輝等房企,亦在今年提拔了內部高管。
當中不得不提的,是3月接任龍湖CEO(首席執行官)的“仕官生”(龍湖內部對管培生的稱呼)陳序平,今年剛滿40歲,在龍湖亦有14年之久。他之前,龍湖的CEO有兩人,先是創始人吳亞軍,后是70后老將邵明曉,足見該崗位的分量。
橫向對比業內龍頭房企CEO,包括萬科、碧桂園、中海等,陳序平,算得上是地產圈“最年輕的CEO”之一。
沒“爹”可拼,拼啥?
年輕化“嫡系部隊”被推到臺前的另一面,是造富機器停歇下,明星職業經理人與諸多出險房企“大難臨頭各自飛”的劇情。
比如弘陽地產(01996.HK)。這家房企已撤離上海,重回南京總部。近年來為大干一場而招募來的“明星職業經理人天團”,也已分崩離析,包括蔣達強、張良、袁春等明星高管,都已離職。
這是一個行業縮影:擴張、沖規模,不再是房企的首要需求,守住基本盤、求穩,甚至是風險處置,才是現階段的重點。
職業經理人之所以“明星”,就在于其“空降”后讓房企規模不斷上臺階的能力。而今既求安全,又想共患難,更適合的人選便成了年輕、內生高管。
可也不同于有“爹”護航的年輕二代,這類高管的優勢在哪?
“內部提拔的高管對于房企整體的發展策略以及各個部門的工作更為熟悉,同時忠誠度更高,執行力較強。此外,對應一些房企轉型和創新的需求,年輕的管理者在業務創新、精力體力等方面,更具優勢。”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關榮雪對無冕財經研究員(ID:wumiancaijing)表示。
像呂翼、陳序平等,都是從管培生做起,一路在公司內部歷練,產出業績,能力的確定性更強,與企業的匹配度更高、磨合成本亦更低。
▲龍湖集團CEO陳序平。
可參照龍湖吳亞軍對陳序平的評價:“陳序平的方向感很好,(他對于企業)文化上的認同也讓我安心。此外,企業家精神、生意邏輯、組織能力,再到駕馭大系統的能力,都沒有問題。”
另一個是重要原因則是,用“自己人”,更便宜。
“地產行業未來要過苦日子、難日子、緊日子,已經不太支撐高薪挖獵,如果內部的人才供應鏈打造還沒有形成的話,就有很大挑戰。因為利潤率、管理費用控制不再支撐用薪酬挖獵優秀人才。”旭輝集團首席人力資源官葛明在去年末的一次房地產峰會上如此表示。
舉個例子。
建業地產(00832.HK)現已離職的“空降”型職業經理人CEO王俊,在職時,年薪為500萬港元及2700萬股購股權,而公司老臣楊明耀、史書山,年薪均為200萬元。
這筆帳,房企知道怎么算。
少壯派,“填坑”派?
可這批被推到臺前的少壯派,相比贊美,落在他們身上的,更多是帶領公司走出困境的壓力,隨著諸多問題暴露,這當中的溝溝坎坎,怕是外人也無從知曉。
譬如,過往戰功赫赫的呂翼,面臨的是一個出險中的世茂,尋求債務重組、資產出售、抓銷售,仍是重點,這是一場持久戰。
wind數據顯示,2022年內,世茂至少需要解決超過160億元人民幣的債務到期問題。目前,因未發布經審核2021年業績,世茂集團仍處于停牌狀態。
上述當代置業的雷志鑫、正榮的劉偉亮、李洋等,境況類似。現在的行情,對仍在債務中打轉的房企而言,仍是一個“熬”字,這些高管想要“大力出奇跡”,幾無可能。
即便是在當下公認穩健的龍湖,陳序平身上的擔子,也不輕。
去年下半年,為應對地產環境巨變,龍湖亦進行了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成立地產航道,意在讓開發業務與經營業務成為“雙引擎”,前者擔任公司主要利潤貢獻,后者是增量來源。
這一“守”一“增”,對陳序平而言是新挑戰。“龍湖目前轉向開發與經營并重的方向,轉型過程還面臨很多風險,速度過快或者過慢都可能會出問題。”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評價稱。
前路仍舊艱險。但他們升職,卻不一定能加薪。
此番升任正榮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的李洋便是。據公司公告,升任后,其不會獲得額外酬金,每年收取基本年薪217.7萬元及酌情花紅。
▲2020年上市房企的平均薪酬還處于較高水平。
實則,地產行業高管薪酬已處于下行通道。據統計,截至今年3月底公布財報的上市企業中,房地產高管薪資降幅最大,2021年總額同期減少了18.29億元。
這不正是:“拿更少的錢,干更苦的活”。
而稍有不慎,還有可能成為“背鍋俠”。
就拿恒大來說。
今年7月,恒大物業(06666.HK)134億存款去向揭曉,許家印直接撤掉了多位涉事舊臣,包括夏海鈞、趙長龍等。頂替他們職位的,不少就是年輕的新面孔,比如,36歲的劉振、錢程,就獲任中國恒大(03333.HK)執行董事。
“這些人之前都是部門一把手,現在核心領導先‘跑’了,他們這些小的頂了上來。恒大的經營壓力巨大,這時候上位不是什么好事,萬一要擔責,就成了‘背鍋’的。”一位曾就職于恒大的員工對無冕財經研究員(ID:wumiancaijing)表示。
相比之下,那些被老爸安排撤任的二代們,那些早早實現財務自由的“打工皇帝”們,可滋潤多了。
那個本被許家印相中接班的Peter Xu現在在干嘛呢?
“可能在哪玩吧。2019年Peter Xu開始進入恒大集團,在各業務線輪崗。但恒大暴雷后,就沒啥聲音了。”上述前員工稱。
設計:嵐昇
實習生:謝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