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妝頭條 張靜
編輯|黃友枝
近日,國家藥監局官網顯示,“雙-二異丙醇胺-PG-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雙-異丁基PEG-14共聚物”已完成化妝品原料備案進入檢測期。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陶氏(張家港)投資有限公司今年完成的第三個新原料備案。
從《化妝品新原料注冊備案資料管理規定》出臺以來,新原料成為企業破局的一大跳板,原料備案可謂是翻倍提升。據美妝頭條不完全統計,2012-2020年,全國新原料注冊備案的數量僅為8個。而從2021年至2022年9月底,化妝品新原料備案數達到了近40款。
企業一年完成3備案,爭奪戰已打響
根據國家藥監局官網備案信息顯示,“雙-二異丙醇胺-PG-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雙-異丁基PEG-14共聚物”備案人中文為陶氏(張家港)投資有限公司,原料使用目的為發用調理劑,原料適用或使用范圍為洗發香波、護發素、染發產品、發膜。
據悉,這是陶氏(張家港)投資有限公司在2022年完成的第三個化妝品原料備案。
今年1月份,陶氏(張家港)投資有限公司備案了新原料“鯨蠟基二甘油三(三甲基硅氧基)硅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該款原料在化妝品中的使用目的為乳化劑。
7月份,陶氏(張家港)投資有限公司又新增了一條化妝品新原料備案信息,為“聚二甲基硅氧烷/雙-異丁基PPG-20交聯聚合物”,原料使用目的為膚感調節劑和增稠劑,適用于護膚、彩妝和防曬類化妝品。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有機硅巨頭企業之一,陶氏在化妝品行業的地位不言而喻。新監管體系下,降低了國外已有較多年安全使用歷史的原料的合規成本,更加速了國外已使用化妝品原料進入中國。
獲批備案速度提升“發用”原料成重點
在新原料審批明顯提升,逐漸釋放政策紅利的過程中,發用原料成為重點。
除了“雙-二異丙醇胺-PG-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雙-異丁基PEG-14共聚物”原料使用目的為發用調理劑,適用于洗發香波、護發素、染發產品、發膜產品外,還有兩家企業曾備案過發用原料。
今年2月份,邁圖(上海)貿易有限公司申請了“雙-鯨蠟硬脂基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化妝品原料備案,使用目的為發用調理劑,使用范圍為洗發水、護發素、發膜等發用護理產品。
7月份,霍尼韋爾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的反式-1-氯-3,3,3-三氟丙烯原料也通過了國家藥監局的備案,原料使用目的為溶劑和清涼劑,適用于駐留類和淋洗類的膚用化妝品和發用化妝品。
早些年,護膚品類一直是原料企業關注的重點。但是近幾年來,“頭等大事”愈加重要,越來越多的原料商開始進擊發用原料,從近兩年獲批備案原料的類型看就可以窺探一二。
廣州荃智美膚生物科技研究院研發總監張太軍表示,自《化妝品新原料注冊備案資料管理規定》發布后,眾多企業加快推進原料研發。早些年因為洗護品類原料回報低所以不太受重視,再加上審批困難,很多原料商持觀望狀態。但隨著第一款發用原料的獲批,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積極布局,未來將會出現更多的發用原料備案。
功效需求更進階原料端或成突破口
根據《2021國民頭皮健康白皮書》顯示,消費者頭皮洗護意識不斷增強,進一步推動頭皮洗護市場消費規模高速增長,發用產品成為當今個人護理環節中的重要品類。
洗護品牌橙蔻創始人兼CEO王明陽告訴美妝頭條記者,洗護行業越來越精細化,產品原料和配方也在高速發展,必然會成為洗護行業的突破口。因為產品為王,好的原料和配方是一個好產品的本質。近兩年的洗護品還是主要停留在香型升級,外包裝升級為主,并不是產品使用的本質需求。成分、原料升級才是未來。
專業頭皮護理品牌卓藍雅創始人劉杰也認同王明陽觀點。他表示,原料的迭代升級必然是突破口的其中一個環節。不過他也同時認為,僅有的原料迭代遠遠跟不上消費者的實際需求。未來洗護產品也需要關注服務體驗,要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原料、研發、服務、體驗為一體的生態鏈打造才是未來洗護產品的消費趨勢。
此外,高端洗護品牌Dep豐采總經理虞文廣也透露到,疫情下,洗護品類既剛需又高頻出現了高端化趨勢,導致品牌方對高端原料的需求愈加重視。不過虞文廣認為,洗護品類不僅成分要有突破,配方技術也要有所創新,兩者結合才能發揮最大優勢。
原料供應商廣州宏度工作人員表示,技術和原料應該是相互嵌套的,未來洗護可能會像護膚品一樣朝著功效性發展。
伴隨著“頭頂經濟”市場格局的重構與消費者的更迭,洗護市場正在迎來新生態,眾多品牌加入“頭”上方寸之地爭奪戰,競爭已然進入下半場。三款發用原料的成功備案也釋放出洗護產品正在創新的積極信號,相信在《化妝品新原料注冊備案資料管理規定》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發用新原料應用于洗護產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