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酒網 云瀟雨
當市場與渠道升級,高投入難現高回報時,貼近C端便成為越來越多酒企謀求高增長的必由之路,“C化時代”由此而來。筆者通過對“C化時代”的成因及特點展開分析,并進一步歸納梳理企業“C化”的關鍵手段與組織培育。從另一視角,解讀酒企直面和直連消費者的戰略思維。
半年報隱現供需關系被動變化
從白酒上市公司2022年半年報來看,行業的品牌集中度進一步提升,頭部企業的優勢繼續擴大,絕大多數上市公司以及部分未上市的優質企業的銷售額和利潤,都呈現兩位數以上增長。
上半年,7家公司經營性現金流較去年同期增長,13家上市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出現同比減少。

整體上看,今年上半年,20家白酒上市公司共計實現營業收入1835.24億元,凈利潤總和701.38億元。其中19家企業實現了營收的同比增長,17家企業實現凈利潤的同比增長。

對于部分企業的業績波動,外部經濟環境、疫情、內部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但是草蛇灰線、伏延千里,身處在白酒行業,這些超出預期的信息,背后的邏輯到底是什么?“降低預收款中現金收取比例、優化訂單管理、減少經銷商資金壓力”,這種供需關系的被動變化,或將成為白酒行業主動向更健康的產業鏈關系轉變的開始?
C化時代,來了
在這個名不副實的“C化時代”,誰都能喊幾句“一路向C”,但是真正能做對、能做到的卻寥寥無幾。
從廣義上講,電商或直播邏輯并不是C化,它只是一個獨立的售賣渠道,其交易邏輯與線下渠道的投入、管控邏輯是相背離的。
所謂C化,是相對于過往白酒行業內供需背離的歷史階段而言,在2012年之前,供給和需求、廠家和消費者是背離的。在總體供給不足的大背景下,廠家的服務對象是渠道,而并沒有真正在意消費者需求,表現在供需關系上就是貨源不足、以及有充足的進貨空間。
而進入2013年之后,供需關系開始逆轉,對于消費者來說供給過剩,可選擇的品牌和產品越來越多,這時候品牌方如果想要達成交易,就必須走近消費者,了解甚至創造消費者需求,并與商家和終端一起構建從廠到商、到店、到消費者的一體化組織關系和信任關系。
表現在供需關系上,就是絕大多數品牌有大量存貨,除非一些相對稀缺的品牌,比如名酒的暢銷產品或兩年前的醬香酒。
所以,C化有兩個重要指標:一是品牌方要整合社會化信用,即商和店的資源去構建一體化的組織體系;二是要走近消費者,增強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從而產生情感聯結。
一個企業的C化程度,主要看三個邏輯:業務邏輯、財務邏輯和組織邏輯。其中業務邏輯很容易能看得清楚,廠商的合作模式、價格政策的分配方式,甚至品鑒會、回廠游怎么開,都是顯性的表現。但是現實中優秀的模式很少能被成功復制,原因在于業務模式只是外在的表現形式,財務邏輯和組織邏輯才是水面之下的底層邏輯。
財務邏輯反映的是企業面向市場的投資原則和投資能力。在日常的經營活動中,企業會構建一條從空中到地面的價值鏈,并把費用依次投入到空中傳播、商業端、終端店以及消費者這四個主要環節中。某個環節接收到的投資越大,證明它在這個企業所構建的營銷模式中越重要。
例如在曾經的“標王時代”,空中傳播的費用占比肯定是最高的;在深度分銷時代,終端建設的費用是最多的,表現形式主要有設置陳列獎、進貨獎、門頭等。
而在C化時代,消費者成為企業的投資重點,企業通過回廠游、品鑒會、會員線下活動等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例如青花郎當前模式,背后的財務邏輯就是將原有模式下投給終端的陳列費、無效品鑒會等費用收回,轉投給它的消費群體,主要表現為郎酒莊園游。
所以,一個C化的模式背后,要求企業改變原有的投資方式,并不是簡單粗暴地收回渠道的費用,而是要與商和店構建一體化的組織關系,讓其成為廠家組織的外延,對費用進行更符合供需關系的分配。
真正打通需求端,才能增加渠道端的流動性,避免費用的無效使用和惡性截流。
你的C化進程如何按下加速鍵?
現實情況是,很多企業并不具備面向消費者的投資能力。把費用投給傳統媒體、新媒體都很簡單,老板自己就能搞定。把錢分給經銷商就增加了難度,需要有招商團隊,需要測算產品底價或者成本價;把錢投給終端難度進一步加大,需要更大的組織——地推團隊;把錢投給消費者是最難的,單純的野戰軍地推團隊已經不能勝任,不僅需要市場策劃人員、活動推廣人員,還需要總部建立更完善的職能部門進行賦能。
所以,財務邏輯的背后其實是組織邏輯。而絕大多數企業的C化進程就卡在了“能不能建立把錢投給消費者的組織”這個點上。
那么,企業應該構建什么樣的組織體系和能力,才能有效地推進C化進程?筆者通過近年的研發和大量實踐,提煉總結了四大超級體系,分別是“超級組織”“超級訓戰”“超級動員”“超級私域能力”。
超級組織
企業需要構建廠家營銷組織、經銷商業務團隊、終端店老板三個組織的一體化關系,經營團隊統一思想認識、賦能模式方法。
一是廠家總部以C化為主導的“5+3”中臺賦能組織:5個供給側的職能分別是:產品概念、包裝、定價;線上、線下的媒介傳播;圍繞行業媒體、財經媒體的公關;圍繞商業和終端的政策制定;針對商業和終端的訓戰。
3個需求側的職能分別是:圍繞C端的運營規劃、策略、執行細案;內容創意,基于圖文、海報、視頻、直播等;運營維護。
以上八個職能在不同的企業可能分屬不同的部門,但是職能內容都是C化總部中臺需要的。
二是廠家區域基層的職能定位和賦能方式:
▲某新零售模式下實踐成功銷售型組織
某直營終端企業組織
某百億級大眾酒銷售組織
某百億規模領先企業組織
三是商家的“三改一開”:第一改是要改變經銷商的思想,讓其理解、認識新的理念、思想、和模式;第二改是經銷商操盤手,既要讓其認可理念,同時也要為其提供方法、工具;第三是盡可能要求經銷商對于戰略產品有組織獨立、分開考核、有技能培訓;“一開”是指要定期組織經銷商游學,到全國各省的先進樣板市場、先進經銷商處學習、開會。
四是終端的“五講五化”,把終端店老板有效地組織起來:樣板化、賦能化、分級化、開會化、活動化;講利益、講模式、講理念、講先進、講監管。
超級訓戰
C化戰略是新理念、新實踐,要持續地在內部面對高層、中層、基層、外部的經銷商、終端、煙酒店、大C持續宣講。訓戰不是一個簡單的職能,而是一個重要的業務行為。
具體來說,它有以下幾個關鍵點:
1.課程開發:要有精品課程,一般是“1+N”。“1”代表理論認識課,用于統一認識,要講原理、有高度;“N”是一組方法論的精品課,要有一定的實用性與有效性。課程開發很重要,需要公司的核心領導深度參與。從PGC(小部分專業人生產內容)到UGC(由用戶一起貢獻和創造內容),先總部中臺職能部門內部創作,后續讓經銷商和消費者參與進來,比如產品話術、品鑒會話術等。
2.對象:在內部要自上而下,從企業的高層、中層到基層先學習,然后由內而外,從商到店,有效為先,依次推進。
3.標準:專人負責、專人檢查,受眾要能聽懂、會說,先固化再活化。做到“把培訓當飯吃、把培訓當酒喝”。
4.考核:訓戰的內容要制定考核制度。
超級動員:構建332超級動員體系。
1.中高層上三會:年度戰略會、季度策略糾偏會、月度執行會;
2.中基層下三會:月度總結會和計劃會、每周跟進糾偏會、每日強化會;
3.兩個賦能會:季度復盤萃取會、三次誓師大會(端午、中秋、春節)。
超級私域能力——私域營銷+地空一體+數據驅動
一是私域營銷:社交貨幣、圈層裂變和口碑營銷。
1.社交貨幣:無論是高端酒還是中低端酒,都要做社交貨幣、做內容創作。
2.圈層裂變:從存量信用到增量信用,團購商和煙酒店有存量資源,通過與廠家合作及其賦能后,將人脈圈做大做強。
3.口碑營銷:高線光瓶酒的三板斧:品鑒會、群運營和整箱購;高端酒123:一套話術、兩個渠道(團購商和煙酒店)、三個場景(品鑒會、回廠游和體驗店)。
二是公域營銷:兩微一抖一頭條。
三是地空一體:地面做場景營銷、私域營銷,空中做媒體造勢,地空一體、互相強化。
四是數據驅動:通過用戶觸電管理,挖掘數據做用戶運營。
通過以上四大超級體系的構建,對C化企業的組織體系進行搭建,支撐相應的業務邏輯,完成企業的C化進程。
德魯克說,工業化解決了分工,提升了效率,但是沒有解決供需的組織問題,供和需之間是失聯的。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來看,就會產生經濟周期、庫存周期、產能周期、房地產基建周期,產生大量的浪費,這樣的生產資料分配方式不能做到精準及時,必然就會以經濟周期的毀滅性重構來重啟新的經濟周期。
同理,由于長期的供需背離,一樣會導致營銷模式、組織模式的運行產生周期、產生庫存、產生浪費,導致價格體系不穩、市場秩序混亂。
只有廠、商、店構建一體化的組織關系,走進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場景中去,增進與消費者互動、交流,才能找到供需之間的平衡點,構建起合理的市場秩序,造福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