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張熹瓏
最新中國城市人口密度榜公布。在十大人口密度城市中,廣東占了六席。21個市域人口密度超過1000人/平方公里的城市里,廣東上榜選手8個,其中6個來自珠三角。
具體來看,上榜城市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為珠三角地區,包括深圳、廣州、東莞、佛山4所“萬億級”俱樂部,以及周邊的珠海、曾經的“四小虎”中山。第二類為粵東地區,包括經濟特區汕頭和傳統制造業大市揭陽。
由于珠三角地區開放程度高,新興產業和資源集中,長期以來是外來人口流入和年輕人打拼的首選之地;而粵東地區分布有大量傳統制造業,對人力的要求也日漸提升,加上潮汕地區生育文化較濃厚,本土人口增速也相對更高。

深圳、東莞包攬全國冠亞軍
根據統計,深圳為全國人口密度冠軍,每平方公里人數達到7173人。
如果去掉深汕合作區,深圳本土面積僅為1997平方公里,仍是目前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市域面積最小的,本土地區人口密度進一步推高至8821人/平方公里。
加上深圳有將近200平方公里的山地面積,以及大鵬新區未完全開發,實則可容納人口面積有所縮小,部分城區人口密度更是破萬。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深圳各區中,人口密度突破每平方公里1萬人大關的有5個行政區,最高為福田區19746人/平方公里,最低為龍崗區10250人/平方公里。
根據住建部2021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鑒,2020年深圳常住人口達到1768.16萬,相較2010年新增超過726萬,新增人口居全國第一。
人口密度排名廣東第二的東莞同時也是全國第二,達到4259人/平方公里,相對于深圳本土人口密度縮小了超過一半。改革開放以來,東莞開啟第一輪工業化進程,憑借涌入的外資和臺港澳資本,當地制造業在國內率先活躍,逐漸發展為今天的“世界工廠”。
這一成績也是在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之外的地級市中排名第一。
統計年鑒顯示,2020年東莞常住人口突破千萬級別,達到1053. 68萬人。加上東莞改革開放以后由縣升格為地級市,面積實際上與縣級區域無差別,僅2474平方公里,低于上海等一線城市,人口密度跑在上海(3926人/每平方公里)、廈門(3105人/每平方公里)的前頭。
隨著“世界工廠蝶變”口號的提出,東莞有意向先進制造業大市進發,不斷向高端人才拋出“橄欖枝”,目前東莞的凈流入人口高達775萬人。
廣佛都市圈的兩位“大哥”人口密度差異不大,佛山、廣州分別為2531人/每平方公里、2530人/每平方公里。
不過,由于廣州區域內有從化、花都等地少人多的偏遠區域,人口分布非常不平衡。從化為市內面積最大的行政區,總面積為1974.5平方公里,相當于一個深圳的面積。不過,從化人口卻是全市倒數第一,根據七普數據,常住人口僅71.8萬人。
而中心城區越秀面積最小,僅33.8平方公里,不到從化面積的五十分之一,常住人口卻達到103.9萬人,人口密度達到30740人/每平方公里,遠超深圳福田。
廣州各區中人口密度突破2萬的還有海珠(20122人/每平方公里)、荔灣(20953人/每平方公里)、天河(23272人/每平方公里),都是處于“C位”的老三區及周邊區域。中心城區的公共空間問題也日漸嚴重,如交通堵塞、道路擁擠、基礎設施資源緊張等。“老”城翻“新”也成為廣州亟需解決的議題。
在普通地級市中,佛山常住人口位于全國第六,2021年達到961.26萬人。中山、珠海分別以2504人/每平方公里、1430人/每平方公里的成績尾隨其后。
位于粵東的汕頭、揭陽也在榜上。這兩個地方傳統工業占主導,汕頭區域內有大量服裝廠、玩具廠聚集,揭陽也以服裝制造出名,這些均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吸引了一批就業人口。
另外,受到潮汕地區生育文化影響,這些地區也是生育大市。2021年,汕頭出生率達到13.2‰、揭陽達到12.86‰。相比珠三角地區,粵東地區人口以自然增長為主。
城區人口密度呈三梯隊
不過,由于以上人口密度按照建制市范圍內的總面積計算,部分城市山區、河湖占比較大,也會影響市域人口密度。如果以城區人口密度進行計算,則城市間的差距有所縮小,也能更明顯反映幾個城市之間的梯度。
界面新聞大灣區頻道記者整理發現,如果以城區人口密度進行劃分,珠三角主要城市形成三個梯隊,城區人口密度的呈現也與各地經濟發展狀況相吻合。

首先是深圳、廣州,城區人口密度均超過6000人/每平方公里,分別為6765人/每平方公里、6142人/每平方公里。第二梯隊包括東莞、珠海、佛山,三座城市均突破3000人每平方公里關口。最后是中山,為2694人/每平方公里。
建成區也是另一個反映當地經濟發展和產業集群的指標。目前,廣州、東莞建成區面積均超過1000平方公里,山地面積相對更多的深圳也向1000平方公里靠近,達到955.68平方公里。
相比之下,珠海、佛山、中山發展相對較慢,建成區面積均不足200平方公里。
雖然珠三角是內地人口最為密集的地區,但在香港、澳門面前,這一成績仍是“小巫見大巫”。到2021年年中,香港人口總數達到741.31萬,平均每平方公里有6801人。
這一數據看似比深圳還要低,實際上,由于香港還有大片的閑置土地未開發,拉低了人口密度均值。其人口密度最大的幾個城區,依然可以包攬國內前幾名。觀塘區達到61410人/平方公里,深水埗、油尖旺、黃大仙和九龍城均超過4萬人/平方公里。
而在澳門面前,香港又要“自愧不如”了。根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數據,2020年澳門人口密度由2019年的每平方公里2.04萬人增至2.08萬人。
澳門號稱為全球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土地面積為32.9平方公里,比廣州越秀還小,卻承載著超過68萬人口。最甚者,圣安多尼堂區高達121727人/平方公里,花地瑪堂區達到80094人/平方公里,望德堂區和風順堂區人口密度也均超過5萬人大關。
目前,廣東依舊是人口流入大省。2020年廣東城區暫住人口數量占全國城區暫住人口總數的20.45%,占比最大。其中,東莞城區暫住人口數量為711.38萬人,占全國比重為7.48%,全國排名第一;廣州為666.73萬人,占全國的7.01%;珠海為165.64萬人,占全國的1.74%。
此外,東莞和深圳也出現外來人口遠超戶籍人口的情況,佛山的外來人口占比也達到了五成左右。
但值得注意的是,新一線城市的吸引力正追趕甚至超過一線城市。近幾年來,特大型城市及一線城市由于處于交通樞紐、人口流動大,疫情爆發時首當其沖,當地旅游業、會展業和酒店業大受打擊。如今年深圳亞洲寵物展在舉行前夕臨時叫停,廣州永慶坊中秋活動也在假期第二天宣布暫停。
新一線城市的發展蒸蒸日上,具備居住環境相對舒適、交通更便利、生活成本更低等優勢,其人口虹吸效應更明顯。2021年,廣東21個地市中,人口增量最大的是佛山,達到了9.38萬人,超過廣州7.03萬人。東莞以5.32萬人的增量拿下季軍,超過深圳4.78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