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月經怎么了?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月經怎么了?

如果男性繼續被阻隔在月經敘事之外,那么另一半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將永遠是“看不見的女性”。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記者 | 尹清露

編輯 | 黃月

近日,一名女性稱自己在高鐵上買不到衛生巾,引起眾多男性網友不滿,他們給出的理由是“社會不應該為女性的特殊需求買單”,更有甚者認為“女性應該計算好月經周期,不要上了車再給別人添麻煩”,種種言論引發了極大爭議。爭論的焦點在于一個基本事實,以及對這一事實不被承認的驚訝:如此正當的生理需求竟然都會遭到反對;而某些男士明明對月經非常無知,卻又好像比誰都懂的樣子。

微博上對部分男性網友的反駁

“月經懂王”指點江山并非孤例,2020年,在散裝衛生巾揭示出的月經貧困事件中(我們曾對此進行過報道),也出現過讓女性“把月經憋回去”、認為女性痛經是在裝病的言論。正因為爭論的內容并不新鮮,它才值得我們嚴肅對待——為什么月經已經逐漸褪去古老迷信中“不潔”“骯臟”的色彩,卻仍遭受忽視和誤解?這些誤解為何遲遲得不到修正?通過分析,我們也希望說明,男性更應該了解月經,這并不是出于所謂“保護”女性的目的,而是能在更深層面惠及所有人。

01 當男性面對月經禁忌

檢驗月經禁忌的試金石有很多,在性別平權專家凱倫·皮克林(Karen Pickering)眼里,最好的方法是告訴人們你正在寫一本關于月經的書,然后男人就會露出窘迫的笑說:“哇塞,哈哈,我不太了解這個。” 即使他們不會明確表達出厭惡,但這樣的態度仍然說明月經中潛藏著某些見不得人、難以言說的因素,讓他們不必費心去進一步深究。

大部分時間,男人不愿意了解月經,女性也不會逼迫他們去了解,當他們不得不迎面撞上此類話題,會發生些什么?著作《流行文化中的月經》(Periods in Pop Culture)總結了幾種影視劇集中經常出現的情況——他們會表現得愚蠢或慌亂無措,而當某些男士擅自僭越了這個本不屬于他們的領域,他們會被看成沒有男子氣概的怪人,甚至是潛在的犯罪者。

愚蠢很好理解,過往事件中某些男性的表現就是很好的例子,然而在流行文化中,這種無知往往會受到寬容,甚至被當做幽默的笑料。比如在英國喜劇《超現實大學生活》中,就有男性角色無意看到手提包里的衛生棉條,錯把它當做小玩具的搞笑橋段;在另一些電影里,當女兒經歷初潮,父親會既快活又帶有一絲尷尬地和女兒擊掌,慶祝她“長大成人”,這同樣表明了男性對月經的不適應癥狀。

衛生棉條(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月經禁忌還體現在,當男人自告奮勇照顧經期女性,或為她們買衛生巾,常常被認為是不合時宜的舉動,除非他是某位女性的男友。美劇《生活大爆炸》中有一集講的是,謝爾頓注意到佩妮每次只買一個月的衛生棉條,為了勸她省錢,謝爾頓開始記錄佩妮的經期,以這一舉動顯示謝爾頓的書呆子氣和格格不入。近期的一則新聞也同樣揭示了這一點,9月9日,國內一名中學男生偶遇一名女同學生理期不慎弄臟衣服,被周圍的同學嘲笑,為了呼吁停止經期嘲笑,這名男生在校褲上畫上紅色蜘蛛,不少人稱贊為感動人心的溫暖之舉。贊揚聲中也夾雜著不少擔憂——比如“說實話,在現實里這個男孩會被一起嘲笑的”——再次印證了關于月經的諱莫如深。

既然月經是被污名化的,主動了解月經的男孩也會被一并污名化。這也揭示出一個悖論局面:女性月經期間會流血、需要使用和更換衛生巾/衛生棉條已是人盡皆知的常識,但是除此之外,無論出于主動還是被動,男性都難以接觸到更多有效的信息。

02 月經靜悄悄,月經隱身了

女性主義學者愛麗絲·楊(Iris Young)曾在《像女孩那樣丟球》一書中發明了“月經衣柜”一詞,也就是說,女性要像躲在衣柜里那樣隱藏自己來月經的事實。月經衣柜傳達出一點:看似所有的機會都對女人開放,但她們若想真的得到這些機會,就必須小心不要露出血跡,這讓女性“活在一種分裂的主體性中,既擁有常態的公共面貌,又帶著暴露自身流動血肉的恐懼”。

楊指出,在據說是兩性平等的現代社會,它預設的公共規范實際上并不能顧及到經期女性的需求,所謂“正常”的標準是由男性設立的,卻被強加在女性身上。這句話是楊在1990年說的,在今天看來并沒有發生改變。在日前出版的《看不見的女性》一書中,作者卡羅琳·克里亞多·佩雷斯就提出佐證,在當下頗為時髦的女性科技領域,長期存在著女性身體數據的缺口,掌握風投公司大權的又多是男性,這讓一名月經追蹤APP的創始人感到挫敗:“市面上只有很初級的產品,基本就是一種可以數到28的日歷,要是我們的生理結構也這么簡單就好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月經不僅是一個簡單的事實,它還是一種變化多端、在各個方面影響身體狀態的日常經歷,但這個復雜的過程卻幾乎完全被男性主導的商業和醫學所控制。月經禁忌中的巫術力量往往不加修改地延續到相關產品當中,反過來進一步固化了包括女性在內的所有人對于何為正常、何為不正常的身體認知。

湃客工坊的文章《女性來月經的苦,衛生巾廣告不知道》分析了國內現有的衛生巾廣告,發現出現最多的是“自由自在”、“自信”和“柔軟”這樣的字眼,言下之意便是,來月經是一件消極痛苦的事,既不光彩也不舒服,而女性本應干凈、精致且可控。在世界范圍內,擁有全球29%市場份額的衛生棉條行業巨頭丹碧絲(Tampax)向來以謹慎、保守著稱,它們也認為月經需要靜音、對他人保密,賣得最好的Tampax Radiant系列目前的營銷賣點,就是拆包裝紙時不會發出聲音,不會被別人聽到——可是,為什么非得如此小心翼翼不可呢?

圖片來源:丹碧絲(Tampax)官網

由此可見,圍繞著女性月經和相關產品的話語就是被這樣的價值觀所形塑的,既遮蔽了女性身體的客觀現實,還延續著月經是“私人事務”、女性是“特殊群體”的劃分。這也指向了另一種值得警惕的聲音,即“月經是女人的事,男性無需插足”,作家水木丁就在文章“女人要求高鐵賣衛生巾,男人如果看不懂閉嘴就好”中表達了類似觀點。這無疑表明了女性面對部分男性無知言論的無語和憤怒,但對于解決問題卻毫無幫助。事實上,男性不僅已經插足其中,而且是以一種他們自己甚至未曾意識到的方式——也就是完全無視月經問題,讓月經禁忌更加高筑。如果男性繼續被阻隔在月經敘事之外,那么另一半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將永遠是“看不見的女性”。

03 男性也可以參與月經敘事嗎

在此次高鐵事件中,還有一種言論值得我們認真對待——有男性網友聲稱,女性應提前計算好月經周期,為自己的月經負責,不然就是給別人添麻煩的“成年巨嬰”。

已經有許多人指出了其中的謬誤,并非所有女性的每一次經期都嚴格遵循某個規律,很多時候月經無法提前預知。除了這條常識,我們也要警惕這種觀點所潛藏的新自由主義觀念,即一個人應當遵守規則、自負盈虧,同時隱藏起求助性的情緒,否則就不是一個合格的現代主體。然而,月經的周期卻無意中擾亂了這一邏輯。

社會學者潘毅在民族志《中國女工》討論過流水線女工的痛經問題,她發現,工廠里經常發生女工暈倒的現象——“她的臉色煞白,嘴唇沒有一絲血色,冰冷的身體不停地顫抖著。”在訪談中,這些女工都說,自己在田間種地時從來不會痛經,到了工廠才這樣。這是因為工作時間是經過科學研究、精心編排的,然而女工的身體卻有自己的時鐘,無法被輕易更改,這也揭示出了工業時間的僵化與女性生命之間的本質沖突。所以,潘毅認為女性周期是“永遠無法容納謊言的真實時刻”,她同時提出,集體性的痛苦也可以成為力量的源泉,是她們用身體對充滿異化的勞動的根本反抗。

2018年4月初,玩具廠的工人們正在加班。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這樣的想法并非異想天開,許多月經行動家(menstruation activist)正是以此為靈感來反思父權制與資本主義制藥業對女性的鉗制的。這些反思不僅惠及女性,而且能夠拯救深陷工作和情緒危機的男性。行動家、心理治療師布瑞娜·法斯(Breanne Fahs)就發現,找她做咨詢的女性往往不喜歡經期帶來的情緒波動,因為她們想要感覺“正常”,法斯提出了質疑:也就是說,要模仿那些缺乏情感和身體周期的男人嗎?

法斯進一步指出,在“正常”的世界里,男性學會了內化這樣的想法,要避免沾染上情緒化、軟弱和所謂的女性氣質,而這些自古以來就和月經以及無法控制的月經周期脫不了干系。但在她看來,我們都是渴望周期性的生物,季節的變化令人心情愉悅,生活中時不時的變動也讓人感到新鮮和放松。從跨文化的角度來看,因為歐洲社會普遍承認生活的周期性,提供延長的假期,居民的幸福感也相對更高。如果我們不想工作到死、數十年得不到足夠休息,那么,也許是時候思考一下月經意味著什么了。

長久以來,月經意味著女性“應有的柔弱”,而對男性來說,則要么是“應有的責任”,要么是與他們毫不相干、可以堂而皇之把頭扭過去不看的東西,以至于部分男性可以無知到讓女性把月經憋住,或說出“痛經是裝病”這樣駭人聽聞的話。實際上,如果可以打破關于身體和月經的禁忌,讓每個人獲得充分的、正確的性教育,那么,月經就將不再是煩擾、控制、束縛和障礙,它也可以是自由和力量的源泉(我們此前的一篇文章就書寫過閉經期女性的文學故事)。如果男性也能看到這種力量,經血將不再被羞恥和污名籠罩,雖然聽上去有些遙遠,卻仍是我們值得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中國女工》潘毅 著 任焰 譯 九州出版社 2011-4 

《看不見的女性》[英] 卡羅琳·克里亞多·佩雷斯 著 詹涓 譯 新星出版社 2022-8 

《像女孩那樣丟球:論女性身體經驗》艾莉斯·馬利雍·楊(Iris Marion Young)著 何定照 譯 商周出版公司 2007-1-15

《Out for Blood: Essays on Menstruation and Resistance》Brenne Fahs

《Periods in Pop Culture: Menstruation in Film and Television》Lauren Rosewarne 

"Tampon wars: the battle to overthrow the Tampax empire" | The Guardian

《月經的真理與男性的無知:衛生巾的討論為何變成一場性別的戰爭?》端傳媒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2-opinion-menstruation-male-understanding/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月經怎么了?

如果男性繼續被阻隔在月經敘事之外,那么另一半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將永遠是“看不見的女性”。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記者 | 尹清露

編輯 | 黃月

近日,一名女性稱自己在高鐵上買不到衛生巾,引起眾多男性網友不滿,他們給出的理由是“社會不應該為女性的特殊需求買單”,更有甚者認為“女性應該計算好月經周期,不要上了車再給別人添麻煩”,種種言論引發了極大爭議。爭論的焦點在于一個基本事實,以及對這一事實不被承認的驚訝:如此正當的生理需求竟然都會遭到反對;而某些男士明明對月經非常無知,卻又好像比誰都懂的樣子。

微博上對部分男性網友的反駁

“月經懂王”指點江山并非孤例,2020年,在散裝衛生巾揭示出的月經貧困事件中(我們曾對此進行過報道),也出現過讓女性“把月經憋回去”、認為女性痛經是在裝病的言論。正因為爭論的內容并不新鮮,它才值得我們嚴肅對待——為什么月經已經逐漸褪去古老迷信中“不潔”“骯臟”的色彩,卻仍遭受忽視和誤解?這些誤解為何遲遲得不到修正?通過分析,我們也希望說明,男性更應該了解月經,這并不是出于所謂“保護”女性的目的,而是能在更深層面惠及所有人。

01 當男性面對月經禁忌

檢驗月經禁忌的試金石有很多,在性別平權專家凱倫·皮克林(Karen Pickering)眼里,最好的方法是告訴人們你正在寫一本關于月經的書,然后男人就會露出窘迫的笑說:“哇塞,哈哈,我不太了解這個。” 即使他們不會明確表達出厭惡,但這樣的態度仍然說明月經中潛藏著某些見不得人、難以言說的因素,讓他們不必費心去進一步深究。

大部分時間,男人不愿意了解月經,女性也不會逼迫他們去了解,當他們不得不迎面撞上此類話題,會發生些什么?著作《流行文化中的月經》(Periods in Pop Culture)總結了幾種影視劇集中經常出現的情況——他們會表現得愚蠢或慌亂無措,而當某些男士擅自僭越了這個本不屬于他們的領域,他們會被看成沒有男子氣概的怪人,甚至是潛在的犯罪者。

愚蠢很好理解,過往事件中某些男性的表現就是很好的例子,然而在流行文化中,這種無知往往會受到寬容,甚至被當做幽默的笑料。比如在英國喜劇《超現實大學生活》中,就有男性角色無意看到手提包里的衛生棉條,錯把它當做小玩具的搞笑橋段;在另一些電影里,當女兒經歷初潮,父親會既快活又帶有一絲尷尬地和女兒擊掌,慶祝她“長大成人”,這同樣表明了男性對月經的不適應癥狀。

衛生棉條(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月經禁忌還體現在,當男人自告奮勇照顧經期女性,或為她們買衛生巾,常常被認為是不合時宜的舉動,除非他是某位女性的男友。美劇《生活大爆炸》中有一集講的是,謝爾頓注意到佩妮每次只買一個月的衛生棉條,為了勸她省錢,謝爾頓開始記錄佩妮的經期,以這一舉動顯示謝爾頓的書呆子氣和格格不入。近期的一則新聞也同樣揭示了這一點,9月9日,國內一名中學男生偶遇一名女同學生理期不慎弄臟衣服,被周圍的同學嘲笑,為了呼吁停止經期嘲笑,這名男生在校褲上畫上紅色蜘蛛,不少人稱贊為感動人心的溫暖之舉。贊揚聲中也夾雜著不少擔憂——比如“說實話,在現實里這個男孩會被一起嘲笑的”——再次印證了關于月經的諱莫如深。

既然月經是被污名化的,主動了解月經的男孩也會被一并污名化。這也揭示出一個悖論局面:女性月經期間會流血、需要使用和更換衛生巾/衛生棉條已是人盡皆知的常識,但是除此之外,無論出于主動還是被動,男性都難以接觸到更多有效的信息。

02 月經靜悄悄,月經隱身了

女性主義學者愛麗絲·楊(Iris Young)曾在《像女孩那樣丟球》一書中發明了“月經衣柜”一詞,也就是說,女性要像躲在衣柜里那樣隱藏自己來月經的事實。月經衣柜傳達出一點:看似所有的機會都對女人開放,但她們若想真的得到這些機會,就必須小心不要露出血跡,這讓女性“活在一種分裂的主體性中,既擁有常態的公共面貌,又帶著暴露自身流動血肉的恐懼”。

楊指出,在據說是兩性平等的現代社會,它預設的公共規范實際上并不能顧及到經期女性的需求,所謂“正常”的標準是由男性設立的,卻被強加在女性身上。這句話是楊在1990年說的,在今天看來并沒有發生改變。在日前出版的《看不見的女性》一書中,作者卡羅琳·克里亞多·佩雷斯就提出佐證,在當下頗為時髦的女性科技領域,長期存在著女性身體數據的缺口,掌握風投公司大權的又多是男性,這讓一名月經追蹤APP的創始人感到挫敗:“市面上只有很初級的產品,基本就是一種可以數到28的日歷,要是我們的生理結構也這么簡單就好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月經不僅是一個簡單的事實,它還是一種變化多端、在各個方面影響身體狀態的日常經歷,但這個復雜的過程卻幾乎完全被男性主導的商業和醫學所控制。月經禁忌中的巫術力量往往不加修改地延續到相關產品當中,反過來進一步固化了包括女性在內的所有人對于何為正常、何為不正常的身體認知。

湃客工坊的文章《女性來月經的苦,衛生巾廣告不知道》分析了國內現有的衛生巾廣告,發現出現最多的是“自由自在”、“自信”和“柔軟”這樣的字眼,言下之意便是,來月經是一件消極痛苦的事,既不光彩也不舒服,而女性本應干凈、精致且可控。在世界范圍內,擁有全球29%市場份額的衛生棉條行業巨頭丹碧絲(Tampax)向來以謹慎、保守著稱,它們也認為月經需要靜音、對他人保密,賣得最好的Tampax Radiant系列目前的營銷賣點,就是拆包裝紙時不會發出聲音,不會被別人聽到——可是,為什么非得如此小心翼翼不可呢?

圖片來源:丹碧絲(Tampax)官網

由此可見,圍繞著女性月經和相關產品的話語就是被這樣的價值觀所形塑的,既遮蔽了女性身體的客觀現實,還延續著月經是“私人事務”、女性是“特殊群體”的劃分。這也指向了另一種值得警惕的聲音,即“月經是女人的事,男性無需插足”,作家水木丁就在文章“女人要求高鐵賣衛生巾,男人如果看不懂閉嘴就好”中表達了類似觀點。這無疑表明了女性面對部分男性無知言論的無語和憤怒,但對于解決問題卻毫無幫助。事實上,男性不僅已經插足其中,而且是以一種他們自己甚至未曾意識到的方式——也就是完全無視月經問題,讓月經禁忌更加高筑。如果男性繼續被阻隔在月經敘事之外,那么另一半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將永遠是“看不見的女性”。

03 男性也可以參與月經敘事嗎

在此次高鐵事件中,還有一種言論值得我們認真對待——有男性網友聲稱,女性應提前計算好月經周期,為自己的月經負責,不然就是給別人添麻煩的“成年巨嬰”。

已經有許多人指出了其中的謬誤,并非所有女性的每一次經期都嚴格遵循某個規律,很多時候月經無法提前預知。除了這條常識,我們也要警惕這種觀點所潛藏的新自由主義觀念,即一個人應當遵守規則、自負盈虧,同時隱藏起求助性的情緒,否則就不是一個合格的現代主體。然而,月經的周期卻無意中擾亂了這一邏輯。

社會學者潘毅在民族志《中國女工》討論過流水線女工的痛經問題,她發現,工廠里經常發生女工暈倒的現象——“她的臉色煞白,嘴唇沒有一絲血色,冰冷的身體不停地顫抖著。”在訪談中,這些女工都說,自己在田間種地時從來不會痛經,到了工廠才這樣。這是因為工作時間是經過科學研究、精心編排的,然而女工的身體卻有自己的時鐘,無法被輕易更改,這也揭示出了工業時間的僵化與女性生命之間的本質沖突。所以,潘毅認為女性周期是“永遠無法容納謊言的真實時刻”,她同時提出,集體性的痛苦也可以成為力量的源泉,是她們用身體對充滿異化的勞動的根本反抗。

2018年4月初,玩具廠的工人們正在加班。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這樣的想法并非異想天開,許多月經行動家(menstruation activist)正是以此為靈感來反思父權制與資本主義制藥業對女性的鉗制的。這些反思不僅惠及女性,而且能夠拯救深陷工作和情緒危機的男性。行動家、心理治療師布瑞娜·法斯(Breanne Fahs)就發現,找她做咨詢的女性往往不喜歡經期帶來的情緒波動,因為她們想要感覺“正常”,法斯提出了質疑:也就是說,要模仿那些缺乏情感和身體周期的男人嗎?

法斯進一步指出,在“正常”的世界里,男性學會了內化這樣的想法,要避免沾染上情緒化、軟弱和所謂的女性氣質,而這些自古以來就和月經以及無法控制的月經周期脫不了干系。但在她看來,我們都是渴望周期性的生物,季節的變化令人心情愉悅,生活中時不時的變動也讓人感到新鮮和放松。從跨文化的角度來看,因為歐洲社會普遍承認生活的周期性,提供延長的假期,居民的幸福感也相對更高。如果我們不想工作到死、數十年得不到足夠休息,那么,也許是時候思考一下月經意味著什么了。

長久以來,月經意味著女性“應有的柔弱”,而對男性來說,則要么是“應有的責任”,要么是與他們毫不相干、可以堂而皇之把頭扭過去不看的東西,以至于部分男性可以無知到讓女性把月經憋住,或說出“痛經是裝病”這樣駭人聽聞的話。實際上,如果可以打破關于身體和月經的禁忌,讓每個人獲得充分的、正確的性教育,那么,月經就將不再是煩擾、控制、束縛和障礙,它也可以是自由和力量的源泉(我們此前的一篇文章就書寫過閉經期女性的文學故事)。如果男性也能看到這種力量,經血將不再被羞恥和污名籠罩,雖然聽上去有些遙遠,卻仍是我們值得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中國女工》潘毅 著 任焰 譯 九州出版社 2011-4 

《看不見的女性》[英] 卡羅琳·克里亞多·佩雷斯 著 詹涓 譯 新星出版社 2022-8 

《像女孩那樣丟球:論女性身體經驗》艾莉斯·馬利雍·楊(Iris Marion Young)著 何定照 譯 商周出版公司 2007-1-15

《Out for Blood: Essays on Menstruation and Resistance》Brenne Fahs

《Periods in Pop Culture: Menstruation in Film and Television》Lauren Rosewarne 

"Tampon wars: the battle to overthrow the Tampax empire" | The Guardian

《月經的真理與男性的無知:衛生巾的討論為何變成一場性別的戰爭?》端傳媒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2-opinion-menstruation-male-understanding/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沂南县| 聊城市| 江口县| 丹江口市| 大邑县| 三江| 宁乡县| 广州市| 绥江县| 虎林市| 黔江区| 荃湾区| 文安县| 大足县| 石阡县| 社旗县| 晋州市| 沙坪坝区| 吐鲁番市| 满洲里市| 海盐县| 巴彦淖尔市| 双流县| 灵丘县| 呼图壁县| 准格尔旗| 阿合奇县| 赣州市| 盈江县| 固阳县| 镇江市| 科技| 平遥县| 呈贡县| 沁水县| 祥云县| 神木县| 曲麻莱县| 麻阳| 南雄市|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