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電網
作為全球最大的家電生產國與重要的消費國,如何更好地處理廢舊家電,一直是擺在各方面前的重要課題,然而,盡管類似的話題早已是老生常談,但從前幾年來看,“家電回收”、“以舊換新”卻是“雷聲大雨點小”的狀態,進入2022年,在“雙碳”等戰略的指導下,各類關于家電回收的政策暖風頻吹,這一次又是否會有所不同呢?
家電回收迫在眉睫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的家電保有量已超過21億臺,而淘汰的廢舊家電量正以年均20%的幅度增長,2022年報廢量預計超過2億臺,然而,據生態環境部統計數據顯示,樂觀只有50%-60%的廢舊家電能夠得到規范的處理,廢舊家電得不到妥善處置,不僅會造成資源浪費,還可能會對自然環境造成影響,可以說家電回收任務已經迫在眉睫。
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等7部委聯合印發了《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鼓勵引導消費者更換或新購綠色節能家電;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明確提出,以汽車、家電為重點,引導企業面向農村開展促銷,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新能源汽車和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各地相繼發布家電補貼等政策,通過發放消費券、“以舊換新”等方式促進家電消費。
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等聯合發布了《關于做好2022年家電生產企業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有關工作的通知》,鼓勵家電生產企業與廢舊家電拆解企業聯合建立技術研發平臺,加強對再生原料、再生產品和產品回用部件的研發。7月,商務部等13部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綠色智能家電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將在全國開展家電以舊換新活動,推進綠色智能家電下鄉,鼓勵家電租賃,實施家電售后服務提升行動,加強廢舊家電回收利用。
多陣政策暖風推動下,家電回收話題不斷升溫。不過,據西柚了解,目前廢舊家電回收產業仍然存在回收服務有效供給不足、回收環節不暢、消費者廢舊家電“汰舊換新”意識較弱等問題,作為一個關乎全社會的問題,不能光靠政策“吹風”,要解決問題,關鍵在于各方都要“動起來”。
家電企業責無旁貸
作為家電產業市場主體,家電企業在家電回收環節有著責無旁貸的任務。
家電網主編李韜認為,除了家電回收企業需要落實責任,更多的家電生產企業也應該承擔起將生產出去的家電回收的使命和責任,特別是在產品的回收、循環和最終處置負責環節,家電企業主導具有明顯優勢,其完善的銷售、維修、服務網絡,可以為廢舊家電回收提供現成的渠道,而在拆解利用方面,家電生產企業技術也更值得信賴。此外,一個完善的家電回收體系,也將推動更新需求的增長,從而加速產品研發革新,降低生產成本,更會提升品牌影響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可以說是雙贏。
《關于做好2022年家電生產企業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有關工作的通知》確定了6家開展2022年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的企業名單及申報回收目標。根據《通知》,海爾智家、格力電器、TCL實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長虹電器、美的集團和海信營銷管理有限公司這六家企業將在2022年開展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目標回收量分別為600萬臺、512萬臺、441萬臺、85萬臺、40萬臺和18萬臺。
日前,美的集團推出“綠電行動”,計劃在全國發放總價超1億元補貼券,并支持跨品類、多品牌的以舊換新回收;四川長虹探索出廢舊家電“互聯網+回收”的發展模式,設立四川長虹格潤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入家電回收領域;海爾智家打造的中國家電行業再循環互聯工廠也在日前正式投產,探索廢舊家電回收處理新范式……
分析人士認為,對家電生產企業實施回收目標責任制,是完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的重要內容,6家龍頭企業的牽頭,是希望能帶動更多家電生產企業主動履行回收責任,主動行動起來。
調動消費者積極性同樣重要
要看到的是,要規范家電回收,除了家電生產、回收企業要行動起來,調動消費者積極性同樣重要。
據西柚了解,市民主動將舊家電送至正規回收渠道的積極性并不高,多數選擇直接當垃圾扔掉。有市民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主要是不知道該往哪里送,社區周圍很少有回收站店,如果由物業幫忙回收,還要倒貼垃圾費。是否擁有一條通暢的家電回收渠道,和消費者積極性高低可以說是直接掛鉤,這需要多方共同發力。
同時,由于家電屬于耐用大件商品,不少消費者都抱有“不壞不換”的想法,事實上,家電產品的安全使用年限在8-12年不等,不少家庭里的家電產品實際已處于超期服役的狀態,但不少消費者對此都鮮有了解。據此前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發布的“家用電器安全使用年限問題”調查顯示,超過5成的受訪者不了解國家對家電安全使用年限的政策或規定,超過7成的受訪者不知道各類家電的具體安全使用年限。
對此,行業人士認為,除了政府通過出臺政策等方式引導家電回收拆解外,也要同時推動用戶在超齡家電方面的認知,開展持續的科普活動,讓用戶看到超齡服役家電的危害,家電企業和商家也是同樣,不能將以舊換新只是當成單純的促銷活動。
無論從經濟還是環保方面來看,推進家電回收都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這需要集眾人之智,聚眾人之力,才能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