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易生活
近年來,美團、京東、抖音、阿里這些互聯網巨頭再次齊聚本地生活服務賽道、發力即時零售。但相比于2010年“千團大戰”的規模之大、參與者之多,如今硝煙已起的“即時零售之戰”顯然就要冷靜得多,甚至遠沒有此前在團購、共享單車領域來的激烈。
而近日在早已風平浪靜的團購領域,作為國內市場最早一批團購網站的代表,百度糯米在運營12年后已于日前宣布即將停運。在官方公告中顯示,“因公司業務調整,百度糯米APP將停止服務與運營,預計將于2022年12月正式停止相關服務?!?/p>
不過百度糯米的關停顯然并不令人意外,畢竟百度方面早已志不在此。對于很多新用戶來說,百度糯米無疑也不如“美團”、“大眾點評”那樣為人熟知,而更多老用戶感慨“能買到便宜的電影票”的糯米影業也早已不再,并被百度“左手倒右手”轉移到了愛奇藝旗下。
但在百度糯米不斷被用戶遺忘、以及被百度邊緣化之前,它其實還是“千團大戰”中為數不多的勝利者之一,并曾與美團網、大眾點評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此前在2015年6月,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曾宣布將在三年內對糯米業務追加投資200億元,而彼時O2O仍是百度的戰略業務。但就在同年10月,美團與大眾點評的合并卻意外打亂了百度糯米的節奏,在兩者合并、市占率近八成的情況下,百度在O2O賽道儼然已經沒有了太多選擇。
然而2016年后隨著微軟前高管陸奇的加盟,也讓百度從此向著“人工智能”不斷前進,盡管“接地氣”、但不省錢的O2O業務自然也就被拋諸腦后。同屬本地生活服務O2O戰略的百度外賣,在2017年就以5億美元賣給餓了么,糯米影業也在2018年正式被轉移至愛奇藝,而百度糯米在失去了戰略地位后,則被納入百度搜索部門、徹底“失去了姓名”。
從盛極一時到黯然停運,其實很大程度上并非糯米自身運營的原因,在其發展史中多次出現的轉折點,則或是因為公司戰略的變化、或是競爭對手的合并。但無論是在人人公司旗下的糯米網、還是被百度全資收購的百度糯米,在巨額投入無法得到有效回饋的情況下,業務收縮顯然也是一種必然。此前加入淘寶/天貓的考拉海購(原“網易考拉”),其實也有著類似的命運。
不過百度糯米的停運,或許只是互聯網大廠在廣告業務普遍承壓的情況下,為節省資源所做出的選擇,并不能代表百度將徹底離開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目前,百度的核心業務仍然是傳統廣告業務,今年第二季度在剔除愛奇藝后,其核心業務收入為232億元,其中廣告收入大171億元。
而日進,百度APP的平均月活為6.28億、環比略有降低,如果拋開其創新業務,百度APP顯然仍然是這家公司的重點業務,所以如何提高用戶粘性、并保持穩定增長,顯然也不能只依靠“用戶跳轉APP才能看完整內容”這一個途徑。
自去年年底底開始,百度就已與“曾經O2O賽道的競爭對手”,諸如美團、小紅書、順豐、攜程、同程等十余家企業開展深度合作,這些合作伙伴則通過百度智能小程序在百度APP上提供各類服務,并加入百度APP“惠生活”板塊。近期百度地圖也上線了“美食團購”功能,支持用戶直接在地圖中查看餐廳及相關榜單數據、購買套餐和優惠券,而率先對接的則是大眾點評。
不難看出,比起自己親自來做,百度方面目前或許更希望面向服務提供商做聚合服務,目標也不已再是成為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參與者,而是更好地與自己的APP匹配。而好看視頻、“惠生活”板塊等,歸根結底無疑都是讓用戶能夠更長時間地停留在百度APP中。
但另一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百度托管頁營銷收入已占據整體核心廣告收入的49%、同比增速10%。據了解,百度托管頁是在2019年下半年推出,集營銷、內容展示、商品銷售、程序優化等多功能于一身的閉環營銷體系。簡單來說,就是完全適配百度APP的“企業移動官網”,再加上百度智能小程序,現階段的百度或許還希望從類似為商家提供的SaaS服務中獲得收入。
但這一切的基礎,都建立在百度APP擁有足夠大的用戶規模以及流量上。而這顯然也是百度與美團“握手言和”的根本原因,畢竟“打不過不如互惠互利”。
如今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美團其實也還遠不能高枕無憂。早在去年7月阿里方面便已調整組織架構,宣布基于地理位置服務的餓了么、高德和飛豬組成阿里生活服務大板塊。而“百度地圖+大眾點評”顯然也是在對標“飛高了”,畢竟“到家”、“到店”、“到目的地”本身就是相輔相成的。
與此同時,餓了么與抖音日前也已宣布達成合作,前者將依托小程序入駐抖音。比如用戶在看過一段視頻“種草”后,便可直接在抖音中下單,并由餓了么方面負責送貨上門。兩者的合作以及抖音對本地生活服務的“虎視眈眈”,也或將加劇美團方面的焦慮,因此美團與百度進行合作,一方面無疑是因為兩者不再是直接競爭對手,另一方面則可能是有了共同的“敵人”。
不過比起如今在即時零售領域激烈競爭的參與者,百度當下似乎更像是游離在主戰場外的雇傭兵,盡管有戰斗的能力、卻鮮少有上場的機會。而“All in AI”的百度,究竟何時才能看到創新業務帶來的曙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