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戲觀察
世界上XX%的財富掌握在1%的人手中,類似的語句常被用于分析討論貧富差距相關的話題中。根據2019年瑞士瑞信銀行(Credit Suisse)研究院的研究數據,當前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掌握了全球45%的財富,全球最富有的10%人口占有全球財富的82%,而全球最不富裕的50%人口占有的財富不足全球總量的1%。
兩極分化是個長期、廣泛存在于多個行業的普遍現象,人口紅利消退進入成熟期的手游行業也不例外,下載和收入大部分掌握在頭部企業手中。
Sensor Tower 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拋出了吸人眼球的結論,2022上半年全球手游市場1%(460家)的廠商創造了93%的行業收入,約為270億美元,余下的20億美元由46000+廠商共得。放眼App市場整體也是類似的結論,1%的開發商占據了上半年收入的91%,約420億美元。
當然,這個數據是否完整尚且存疑,畢竟Sensor Tower在最近《2022 年移動游戲市場展望》報告中給出的上半年全球手游市場收入統計約為427億(Q1 226+Q2 201)。
這并不是一個新的觀點,除了可以觀測到各個產品收入榜單固化等表象外,前不久NPD Group也給出過類似市場馬太效應加劇的結論,5月美國谷歌Play商店的支出同比下降了23%,App Store的支出下降了2.6%,而收入TOP 10的產品反而增長了1.3%。
如若數據無誤,二八法則過時進入“九一”時代的手游市場也意味著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又上了一個臺階。當然,作為內容行業,游戲行業依舊存在一款成名、黑馬吸睛的機會,不過隨著用戶年齡結構的變化,頭部企業為了維持自身的優勢,在老產品維穩和新品突圍上都拿出了更多行動,也造就了如今的投資、挖人、技術開放、戰略聯合的動作不斷。
用戶年齡結構變化帶來的新老交替
頭部固化的產品,是企業維穩的定海神針,如騰訊網易旗下3年以上平穩發展的手游一抓一把。而在老生常談的長線運營背后,是一代人已經從學生時代走向社會的中堅力量。
QuestMobile此前發布的《2022手機游戲行業洞察報告》顯示,截止到2022年3月,31歲以上用戶占比達到51%,其中,36歲以上用戶占比36.6%,超過了24歲以下年齡段用戶。而在2019年3月,30歲及以下用戶占比55.5%,36歲以上用戶占比僅為30.2%。近三年新上線的產品中,25-40歲用戶占比近半。
核心用戶伴隨游戲共同成長、未成年人保護的落實等因素共同導致手游用戶年齡結構變化必然會影響長線運營的策略選擇。
游戲價值論此前提到,IP的價值往往需要時間沉淀,而在價值沉淀的過程中,用戶與IP共同成長積累情感,這一點其實與用戶伴隨手游行業成長異曲同工。例如《哈利波特:魔法覺醒》帶來的“情懷”成為吸引女性用戶以及36至40歲“中年用戶”的關鍵詞。從這個角度來看,持續加碼IP改編是應對這種變化的解法之一,對外合作拿下知名游戲IP改編手游布局全球收割用戶也是當下新一輪的風向標。
這其實也是行業共同面臨的問題,作為企業收入支柱,老用戶具有更高忠誠度和付費意愿,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穿越火線,數據顯示其系列電競用戶的平均年齡和消費意愿都高于全國電競觀眾平均水平,其中在40-49歲的占比為15.7%,比全國電競觀眾的10.5%高出5個百分比,在18-29歲這個年齡段的占比則比全國電競觀眾低了約6個百分比。
另一方面,新用戶是源頭的活水,同樣不能放棄。游戲發展過快沒有足夠的參考,隨著用戶年齡結構變化,產品和運營策略如何更好地承上啟下還處在探索驗證的過程中。
投資、發行、技術支持等更多形式的合作
Sensor Tower的報告中有另一對比對數據。
上半年頭部1%的手游發行商占據了總下載量79%,達到220億次下載量,全部App也是1%占據79%達到720億次。
結合Facebook和YouTube等頭部發行商MAU停滯增長甚至下滑的內容,其實可以得出目前流量領域突圍的可能性更大, 通過流量運作,一夜爆紅的輕度休閑游戲不在少數,比如最近的《羊了個羊》。但流量不完全等于變現能力,頭部企業對于游戲收入的看重和掌控力更大。
《投資收購潮下,大廠加速取長補短》游戲價值論壇提到,行業環境的客觀變化也導致對外投資戰略與財務的效果和意義不再涇渭分明,特別是對于騰訊網易這樣大規模投資的頭部企業,未來相關投資帶來的收益甚至可能直接成為支撐海外業務發展的重要部分。
因而我們也能看到,包括騰訊網易在內明顯放慢了新品推出的頻率,除了增加包括時間在內的產品成本投入、知名IP合作開路的打法外,投資、挖角組建新的海外工作室、提供發行服務、技術開放(包括云、安全等)和技術支持等更多合作形式被廣泛使用。
這些行為都是為了幫助頭部企業更大范圍編織合作的網線,進而觸達更多團隊和產品發揮自身的影響力,回頭來看,當下冒頭的國內新興團隊完全獨立,沒有相關企業投資或者合作的并不多。
值得注意的是,“九一開”的市場格局下,頭部企業除了在老產品新老交替維穩和一系列合作方式進行新品織網布局下功夫維持領先優勢外,相當程度的精力放在了技術探索和游戲跨界價值上,以更高的視角來探尋游戲行業的天花板和未來發展,這三重方向也會成為下個階段主要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