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解局
近日,浙江義烏、四川營山先后下架了檳榔產品。
檳榔為何被下架?
千億檳榔產業,到底該不該禁?
致癌零食
中國的湖南、海南和臺灣,是檳榔的消費大省。
海南人、臺灣人愛吃檳榔,是因為這兩地盛產檳榔。
湖南人吃檳榔的習慣,據說源自一場瘟疫。
清代時,湖南湘潭瘟疫流行,檳榔被認為有驅瘟辟疫的作用,作為藥材引入。
瘟疫被控制后,吃檳榔的習慣也保留下來。
中醫記載,檳榔有“驅蟲、消積、下氣、行水”之功效。
咀嚼起來,檳榔能讓人感覺興奮、發熱,產生成癮性依賴,欲罷不能。
在湖南,民間素有“檳榔加煙,法力無邊”的說法。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檳榔有致癌的風險。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中國的衛生工作者在湖南湘潭地區廣泛調查后發現,當地的惡性口腔疾病與長期咀嚼檳榔之間存在著強烈關聯。
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下屬機構國際癌癥研究中心(IARC),認定檳榔為1類致癌物。
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了120種1類致癌物清單,檳榔赫然在列。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致癌物清單
2011年,《中華口腔醫學研究雜志》發表研究稱,在流行嚼檳榔的國家和地區中,口腔癌的發病率名列前茅。
湖南的口腔癌發病率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我們再來看湖南一線醫務工作者提供的數據。
2017年,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口腔頜面科在《中國牙科研究雜志》發表了一篇關于湖南口腔癌患者數量的研究論文。
在研究中,作者收集了長沙五所醫院從2005年到2016年因口腔癌入院就診的患者。
2005-2016年長沙五所醫院收治的口腔癌患者數量和其中由于咀嚼檳榔導致的口腔癌患者數量
報告顯示,十年間,檳榔導致的口腔癌人數翻了將近20倍。
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2016年五所醫院收治的口腔癌患者為2108人,其中長期咀嚼檳榔的達到了1803例,占到了患者的85.53%。
泰國是曾經的檳榔第一生產國,也是口腔癌發病大國。2012年泰國政府徹底禁售檳榔后,該國男性口腔癌發病率一度降低到0.012%。
再次佐證,檳榔與口腔癌的密切關系。
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了《健康口腔行動方案(2019-2025年)》,提出在有咀嚼檳榔習慣的地區,以長期咀嚼檳榔對口腔健康的危害為重點,針對性地開展宣傳教育和口腔健康檢查,促進牙周、口腔黏膜病變等疾病早診早治。
可以說,無論是學界、醫界,還是聯合國、中國,對檳榔致癌的認定已經很明確了。
那么,檳榔為何不一禁了之?
花式作死
一禁了之,沒那么容易。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的檳榔高頻消費者超1000萬人。
這些消費者,對檳榔已經形成了成癮性依賴。
突然禁售檳榔,肯定會引起反對。
更大的阻力,來自產業鏈。
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至2018年,中國檳榔產業的產值從558億元增長至781億元。
初步估算,現在的產值已接近1000億。
海南是全國最大的檳榔生產地,種植著中國95%的檳榔。
檳榔種植已成為海南230萬農民(占全省農業人口的41.37%)的主要收入來源,全產業鏈就業人口超過500萬。
湖南是中國檳榔的主要加工地,僅湘潭一地,就業人員近30萬人,年產值超過200億元。
全省有7000多家檳榔相關企業,帶動相關產業超過500億元。
2013年,央視在一檔新聞節目中,指出“檳榔為一級致癌物”,一度引起軒然大波。
央視新聞節目指出“檳榔為一級致癌物”
新聞播出后,當時導致了檳榔價格一度暴跌,從6元跌到1.2元。
整個檳榔產業,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5億。
由此可見,檳榔產業規模接近千億級,關乎數百萬人的生計,不是說禁就禁的。
近年來,深陷致癌風波,檳榔產業早已處在風口浪尖。
按理說,這個時候,檳榔企業應該低調低調再低調,悶聲發大財。
湖南省檳榔食品行業協會在2019年就出臺過一個通知,要求所有檳榔企業停止廣告宣傳。
湖南省檳榔食品行業協會的通知
這顯然是在規勸檳榔企業“低調”。
然而,檳榔企業,不僅不低調,反而花式作死。
某些檳榔企業,明目張膽地將廣告打到了綜藝節目、地鐵上。
有的檳榔企業,在包裝袋上印上了“耐嚼不傷口”的廣告詞。
有的還將檳榔包裝成健康的商品,打起了“養生牌”。
有的檳榔產品,甚至鋪貨鋪到了中小學門口,意圖將中小學生發展為潛在消費者。
中國社會已基本形成“檳榔致癌”的共識,檳榔企業非但不低調行事,反而大打廣告,甚至虛假宣傳,以牟取更大的經濟利益。
這不是作死,是什么?
該不該禁
需要說明的是,浙江義烏、四川營山下架檳榔,不等于禁售。
下架的意思是,檳榔不能作為食品來銷售,而是要當作“檳榔制品”來銷售。
這一規定,看似突然,其實早有預兆。
早在2020年,最新版的《食品生產許可分類目錄》就取消了“食用檳榔”的類別。
2021年9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出臺通知,嚴禁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宣傳推銷檳榔及其制品。
國家廣電總局的通知
這一系列動作,標志著檳榔“強監管”時代的到來。
不能作為食品銷售,意味著檳榔的銷售渠道將被大大壓縮,快速發展的勢頭有可能就此止步。
檳榔從業人員,可能要提前考慮一下出路。
未來,檳榔會不會被全面禁售?
這不是一個對錯題,而是一個選擇題。
做選擇,就要平衡、博弈,要看哪個選擇更容易,更劃算。
有調查顯示,2016年,長沙共有8222例口腔癌患者,造成的經濟損失達50億元。
專家據此推算,到2030年,湖南省檳榔口腔癌患者有可能超過30萬例,經濟損失超1500億元。
放之全國,經濟損失就更大了。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放任檳榔產業不管,企業賺了錢,卻讓國家、社會承擔了健康損害、醫保負擔的沉重包袱。
要不要禁檳榔,就看收益、損失這筆賬怎么算。
禁煙,禁酒,也是這個道理。
你認為應該禁售檳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