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侯瑞寧
中國加大了非油氣礦產資源的勘探投資。
9月20日,自然資源部發布的《中國礦產資源報告2022》(下稱《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非油氣礦產地質勘查投資實現九年來首次增長。
去年,中國地質勘查投資972.87億元,較上年增長11.6%。其中,油氣地質勘查投資799.06億元,增長12.5%;非油氣礦產地質勘查投資173.81億元,同比增長7.5%,自2013年以來首次實現正增長。
非油氣礦產地質勘查中,以煤炭、金礦、鉛鋅礦、鈾礦、銅礦為主。這五類礦產占非油氣礦產勘查總投入的51.2%。

去年,非油氣礦產地質勘查完成鉆探工作量637萬米,同比增長20.6%。全國新發現非油氣礦產地95處。其中,新發現礦產地數量排名前五位的礦種依次是地熱、飾面用花崗巖、水泥用灰巖、建筑用花崗巖、陶瓷用砂巖。
去年全國非油氣地勘單位共有2500余家,實現總收入約4047億元,同比增長22.6%。非油氣地質勘查行業隊伍規模、單位總收入和人均工資穩步增長,地勘行業地勘專用儀器設備凈值減少。
《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已發現173種礦產。中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剩余探明技術可采儲量為36.89億噸、6.34萬億立方米。
在常規油氣勘探方面,去年鄂爾多斯盆地中東部首次在盆地鹽下高壓氣藏獲高產突破;塔里木盆地多口井獲高產油氣流,富滿地區發現三條新富油氣斷裂帶,實現塔北-塔中整體含油連片。
此外,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勘探大規模展開,有望形成萬億立方米規模大氣區。渤海海域墾利10-2油氣田建成中國海上首個淺層巖性億噸級大油田。
在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勘查方面,四川盆地集中評價瀘州區塊頁巖氣,新增探明地質儲量5138億立方米、預測地質儲量7695億立方米,形成國內首個萬億立方米深層頁巖氣儲量區;松遼盆地大慶古龍非常規油勘探取得重要新進展 ,新增預測地質儲量12.68億噸。
《報告》顯示,去年中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為43.3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6.2%。能源生產結構中,煤炭占67%,石油占6.6%,天然氣占6.1%,水電、核電、風電和光電等非化石能源占20.3%。
去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52.4億噸標準煤,同比增長5.2%,能源自給率為82.6%。同期,國內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為56%,石油占18.5%,天然氣占8.9%,水電、核電、風電等非化石能源占16.6%。
與十年前相比,煤炭消費占能源消費比重下降了14.2個百分點,水電、核電、風電等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了8.2個百分點。
《報告》稱,截至2021年12月底,中國登記探礦權10202個,登記面積269萬平方千米,同比分別下降1.6%和2.9%;全國登記采礦權32536個,登記面積27.6萬平方千米,同比分別下降6.1%和增長7.3%。
在綠色礦山建設方面,截至目前全國共建設1100多家國家級綠色礦山 ,2020年開展50家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創建工作。
9月19日,在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自然資源部地質勘查管理司司長于海峰表示,2011年起,中國已在石油、天然氣領域新發現了23個億噸級大油田和28個千億方級大氣田;非油氣礦產新形成32處資源基地,有25處在西部。
其中,西部石油新增探明地質儲量占了全國一半以上,產量約占全國的1/3。西部天然氣新增探明地質儲量和產量均占全國80%以上。海域油氣產量約占全國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