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市值榜 何玥陽
編輯|祝彰
脫口秀大會上,House用12萬變2萬5的投資經歷,帶火了600759,也對股民發出了靈魂一問:你們有過炒股一天損失半年積蓄的經歷嗎?或者換一個說法,你們的心,死過嗎?
商湯的股東們不是有過這樣的“感同身受”,就是正在經歷這樣的“感同身受”。
兩個多月以前的6月30日,錢就像趕著給銀行沖季末存款一樣出逃了,只不過這次的錢荒影響的不是整個港股市場,而是只有商湯被抽水。
那一天,因為大量限售股解禁,商湯下跌了46.77%,市值蒸發超過900億港元,上市半年首次破發。那一天,超大單凈流出,大中小單凈流入,換句話說,大機構跑路,抄底的有不少是散戶。
接了飛刀的朋友們,無不是盼著解禁利空被消化之后,商湯能迎來上漲,結果卻是商湯陰跌不止,屢創新低。好不容易,股價看起來穩住了,近期又掉頭向下,9月19日,商湯盤中創出了1.85港元的股價新低。

就算在大潤發殺10年魚,心都沒這么冷吧。
心冷不止是因為股價下跌,更因為商湯掏出了多個市值管理的武器,結果依然如此。
第一把武器是自愿禁售。
大跌時,商湯公告20.02億股B股的鎖定期,將延遲到2022年12月29日。但當時解禁的股票十倍于自愿禁售的股數,因此,第一招威力基本為0。
第二把武器:裁員降本。
近日,商湯傳出了裁員的消息,根據新浪科技的報道,智慧城市事業部總人數超2000人,有500人已離職。
在“畢業”“向社會輸送人才”非常普遍的現在,商湯的裁員沒激起多大水花。
公告顯示,商湯在2021年年底,有雇員6113名,到2022年6月底,員工數量減少至5943名。兩個時間點對應的研發人員數量分別為4274和4093人,也就是說,研發崗是人員減少的重災區。
但是商湯方面稱,今年截至目前(9月中旬),公司員工總數略有增長,作為一家快速發展的科技創新企業,商湯會根據市場環境及自身狀況調整組織和人才結構,以更好滿足業務發展。
那唯一的解釋就是在7月到9月中旬的校招季,商湯解決了很多畢業生的就業問題。
“嫩”畢業生代替老“畢業生”,也是一種降本。
第三把武器是回購。
商湯發布公告,于2022年9月16日斥資360萬港元回購180萬股,回購價格每股為2港元。公告后的第二個交易日,也就是9月19日,商湯股價下跌4.5%,收于1.91港元。
顯然,對于這個力度不大的回購,市場不怎么買賬。
因為,這么多的利好抵不了一個利空:不增長了。
市場對于商湯這樣的科技類企業的期待,從來就不是賺錢,至少在過去很多年以及未來的一段時間里,盈利都不是投資者對商湯的第一要求。從這個角度來看,裁員也好,以舊換新也好,省出來的錢也不是那么重要。
最緊要的是成長。
而今年上半年,商湯收入14.15億元,同比下降了14.32%,毛利率同比也下降了近7個百分點。成長盈利兩不沾,投資者也只能說:“別來沾邊!”
事實證明,沒有業績的市值管理就像是一盤散沙,都不用風吹,走兩步就散了。

中報披露之后,光大證券的研報下調了對商湯2022—2024年的收入預測,國海證券下調了同時段對商湯的盈利預測。中金則對2022年和2023年,商湯的收入和調整后歸母凈利潤兩個指標的預期都進行了下調。
券商對收入預測的下調,是對于AI場景化落地速度的一種擔憂,這種擔憂一部分源自于疫情導致的項目推進遲緩,另一部分來自新業務場景開拓難。
今年,在B端和G端之外,商湯進軍了C端,試圖增加變現路徑。8月,商湯推出了歷經“九次迭代”“郭晶晶代言”的首個消費級人工智能產品——一款AI下棋機器人,“元蘿卜SenseRobot”,這款內部十分看重的產品只能下象棋,不能下國際象棋,也不能下圍棋,所以元蘿卜SenseRobot”面世之后,又是一片不被看好的聲音:硬編需求、偽需求。
落地場景分散、新增場景痛點不明顯前景不明晰、盈利難,AI企業諸多短板都希望用“長期主義”來化解。
House也說了,長期主義是多長,再長也不能長過一個人的壽命吧。短期呢?商湯12月還有一波解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