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外國品牌和中國市場漸行漸遠。
近日,據德國《商報》和彭博報道,歐寶品牌發言人證實,公司在中國的擴張計劃已經摁下了暫停鍵。“考慮到取得實際效果所需的數量,歐寶目前暫時擱置了進入中國市場的計劃。”歐寶表示,這項決定符合Stellantis集團在中國的“輕資產”戰略。
去年,歐寶還曾表示將重返中國。在2021年7月的EV Day上,歐寶首席執行官邁克爾·羅謝勒表示:“從2024年開始,歐寶品牌全系車型都將推出電動化版本,到2028年,歐寶將在歐洲市場全面實現電氣化。我們將回到中國,帶來百分百的歐寶電動車。”
今年2月,也有消息稱歐寶正和東風集團磋商合作事宜。歐寶品牌和標致雪鐵龍共線生產,并基于同平臺打造,以國產的形式重返中國市場。
但沒過多久,歐寶對中國市場的態度開始轉冷。3月,Stellantis集團公布“Dare Forward 2030”長期戰略規劃。按照計劃,Stellantis集團將在2030年擁有超過75款純電動車型,并在全球范圍內實現純電動汽車年銷量500萬輛。
但是對于全球電動車銷量最大,且仍在迅速增長的中國市場,歐寶卻選擇了一筆帶過。在這份規劃中,其只是表示將規劃輕資產商業模式以降低固定成本,實現凈營收200億歐元。
但事實上,歐寶和中國市場已有多年淵源。1993年,歐寶便通過進口的形式在中國銷售,相繼投放了英速亞、雅特GTC、賽飛利等多款車型。
但這些車型并沒有真正為歐寶打開市場,直到2015年其退出中國市場時,該品牌在全國的保有量也不過區區4萬輛。低迷的銷量也使得歐寶在中國的財務處于常年虧損狀態。
對于歐寶擱置在中國擴張的計劃,中博聯智庫特聘專家張翔向界面新聞分析稱:“跟中國市場的競爭激烈有關系。歐寶的汽車本身沒有特別的競爭力,產品同質化嚴重。而且目前中國市場變化很大,一是朝新能源轉型,二是很多本土品牌崛起。在這個階段,歐寶進入中國不是一個很好的時機。”
其實不只是歐寶,Stellantis集團旗下的另一家品牌Jeep,在華的命運也進入了尾聲。7月,廣汽和Stellantis在同一日發布公告,稱將終止雙方合資公司廣汽菲克。Stellantis表示,將以輕資產的方式在中國市場運營,專注于分銷Jeep品牌的進口汽車,并增加電動化陣容。
Jeep品牌的失敗或許也對歐寶在華的規劃產生了影響。張翔告訴界面新聞:“如果Stellantis集團靠Jeep在中國掙了錢,有了基礎,歐寶進入中國的適應期會更長一些。但是現在,Stellantis集團在中國市場的幾個品牌都賣得不好,嚴重虧損,歐寶再進來又增加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