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巨潮 老魚兒
編輯|楊旭然
截至上個交易日,雪球民爆概念股年度漲幅為11.92%。
數字看起來并不高。不過對比今年以來科創50、創業板指近30%跌幅,深證成指超20%跌幅,中證500、上證指數分別跌15%左右。
就連今年火爆異常的光伏概念,都已經跌去了5%以上。
有了走勢慘烈的各個板塊作為“背景帝”,民爆概念的上漲顯得難能可貴。民爆行業中的幾個上市公司表現亮眼。其中保利集團下屬的保利聯合,今年迄今為止漲幅已近70%,壺化股份也有近50%漲幅,剛剛宣布要被葛洲壩招安的南嶺民爆,今年漲幅也近10%。
民爆行業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都是陌生的。而對于國民經濟來說,民爆行業則是國民經濟中一個基礎性行業,廣泛用于礦山開采、油田開發、工程施工、資源勘探等領域,可稱為“能源工業的能源”“基礎工業的基礎”。
種種跡象都表明,民爆行業如今增量頻現,風口漸起,而收拾各地房地產的“爛攤子”,也離不開爆破公司一炸了之。
01 雷管更新換代
電子雷管在工業雷管中的比重,呈現出巨大的增幅。
根據《民用爆炸物品品名表》,民爆物品分為工業炸藥、工業雷管、工業索類火工品、其他民用爆炸物品和原材料 5 個大類。其中,主要產品為工業炸藥與工業雷管。
工業雷管,是管殼內裝有起爆藥和猛炸藥的工業火工品,是采礦和工程爆破作業中最常用的起爆器材。中國工業雷管主要類型有導爆管雷管、工業電雷管、電子雷管。
電子雷管,又稱工業數碼電子雷管、數碼雷管或工業數碼電子管,即采用電子控制模塊對起爆過程進行控制的電雷管。對比其他工業雷管,電子雷管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使用便捷性和經濟性。
長期以來,中國的雷管市場中,電子雷管外的工業雷管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
中國爆破器材行業協會數據,1-8月份,生產企業工業雷管累計產量分別為5.64億發,同比分別增加1.5%。其中,電子雷管累計產量為1.57億發,僅占總量的27.84%。但同比增加64.8%。
縱觀近些年,電子雷管在工業雷管中的比重,呈現出巨大的增幅。自2018年以來,中國工業雷管產量下行趨勢明顯,基本進入了存量市場。但電子雷管表現強勁,成為了存量中的變量。
巨大反差的根源,出自政策面的驅動。
2021年12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發布《“十四五”民用爆炸物品行業安全發展規劃》(下稱《規劃》)。
《規劃》指出,要“嚴格執行工業雷管減量置換為工業數碼電子雷管政策,全面推廣工業數碼電子雷管,除保留少量產能用于出口或其它經許可的特殊用途外,2022年6月底前停止生產、8月底前停止銷售除工業數碼電子雷管外的其它工業雷管。”
根據中國爆破器材行業協會數據,2021年1-12月份,生產企業工業雷管累計產、銷量分別為8.85億發和9.00億發,其中,電子雷管累計產量為1.6億發,占比不足20%。
萬聯證券預測,以傳統工業雷管均價2.55元/發計算2021年工業雷管行業的市場規模,約為23億元;光大證券研報認為,市場傳統雷管每年用量約10-12億發,假設未來電子雷管100%滲透,按15元計算,電子雷管市場空間將達到150億元-180億元。
由此可見,雷管市場規模將會擴大6-7倍以上。而且,電子雷管的毛利率要高于傳統工業雷管,這對企業來說,是進一步獲取利潤的利好。
在這樣的消息刺激下,民爆企業進入上行通道,2022年2月,擁有國內最大數碼電子雷管產能的保利聯合走出7連板的牛市,累計漲幅達104.9%,一時間成為“明星股”。
根據2022年的半年業績報告也佐證了,各個企業均在電子雷管上下了大功夫。
根據保利聯合2022年半年報顯示,電子雷管所屬的管索產品在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2.47億元,同比增加22.81%。
壺化股份上半年營業收入銷售數碼電子雷管461.82萬發,同比增長17.42%。
新疆的雪峰科技在中報中披露,業績實現增長的一大催化為電子雷管開始貢獻業績:金奧博8月31日在互動平臺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上半年已生產電子雷管520多萬發, 比去年同期增長約257%。
如今,《規劃》布置的大限已過。2022年8月2日,中國爆破器材行業協會受工業和信息化部安全生產司委托召開了電子雷管推廣應用交流視頻會議。會議要求,雷管生產企業要“切實維護市場秩序,避免惡性競爭或者不理性漲價”。
言外之意,市場上已經出現了電子雷管的“不理性漲價”。
近日,有媒體報道,國內電子雷管的單只價格較年初15元/發漲價10元,達25元/發,漲價67%。
漲價是供需關系問題的真實體現。由于全行業電子雷管的產能還是相對偏緊,產企業電子雷管庫存不足,產品供應出現較大缺口導致了價格大幅波動。
除此之外,民爆行業的增量機會,似乎不斷涌來。
02 三大增量
推動行業增長的三大動力。
第一部分的增量,來自基礎設施建設。
工程爆破是基建工程的起點之一,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民爆是破解各種難題的鑰匙。
近些年來,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時,基建成為重要的經濟托底工具之一。根據2022年9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份,我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8.3%,增速連續4個月回升。基礎設施項目陸續開工,投資進度不斷加快。
而且,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基建出海成了一個愈發被重視的命題。2021年全球最大250家國際承包商榜單,一共有78家中國企業,上榜企業數量遙遙領先于其他國家。另外,中國上榜企業的營業收入為1074.6億美元,占250家上榜企業營業收入的25.6%,同樣位列全球第一。
這也給民爆產品與服務的出海,帶來了天然優勢。
第二部分增量,在于能源采掘重新被重視。
今年以來,國家礦山安監局審核同意147處先進產能煤礦、增加產能1.8億噸/年,自去年9月以來共核增煤炭產能4.9億噸/年。
我國采礦業也在多年下行之后,在2021年迎來觸底大反彈。2021年中國采礦業主營業務收入57048.7億元,同比增長41.9%。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2896.6億元,同比增長58.3%;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為9112.3億元,同比增長35.9%;黑色金屬礦采選業為5820.7億元,同比增長34.3%;有色金屬礦采3093.6億元,同比增長14.8%。
2022年上半年,采礦業實現營業收入33698.0億元,同比增長39.4%,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第三個增量,可能將出自房地產行業。
當房地產發展停滯,爛尾樓出現,再加上大量高層住宅進入老化年代之后,“炸樓”的情況將會越來越多地出現。
根據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發布了《2022年全國爛尾樓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全國重點50城的爛尾樓建筑面積為7151萬平方米,爛尾率為5%。如果按照全國住房市場爛尾率為3.85%來計算,2022年上半年對應的爛尾樓面積為2.31億平方米。
而如此多的爛尾樓該如何進行處理?除了進行利舊之外,恐怕進行爆破拆除也是其中一個重要選項。
2021年8月27日下午,云南省昆明市五華區對爛尾長達七年之久的麗陽星城二期的15棟爛尾樓進行爆破拆除,以促進該地塊的后續重新利用;2021年8月3日,上海市青浦區對原舜浦大酒店實施爆破拆除。此時,這棟樓已經爛尾二十余年。
類似的情況,在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演。
同時,該“炸”掉的也包括即將進入生命周期末期的高層住宅。
我國真正開始大面積興建高層住宅是從1997年之后,也就是說,如今中國的第一批高層住宅,已經進入了25個年頭。通常來說,混凝土材料的高層住宅,在30年之后就可能就會開始老化,呈現出不適宜居住的各種癥狀。
隨著中國人口進入下行通道,未來高層住宅的“荒廢”是有可能出現的情景。
雖然這個過程會非常漫長和緩慢,但也可能是日后民爆企業獲得增量的方向。
03 尾聲:風口已至
民爆業務因其產品特性、對安全生產的要求標準高,使其行業壁壘較高。
另外,民爆企業還有一個特點:由于不適合長距離運輸,導致其區域性特征明顯。
2022年上半年,南嶺民爆省內收入占到56.72%;另一家高爭民爆的業務收入中,西藏自治區占去了76.58%。
這種特征讓民爆行業形成了長時間的"小、低、散"的分布,拉低了企業利潤水平。
工信部的數據顯示,我國民爆企業數量已由“十三五”初期的140多家縮減至71家,5年減少一半,但企業數量仍然過多。工信部期望在“十四五”減少到50家以內,前十名企業生產總額占比不低于60%。
《“十四五”民用爆炸物品行業安全發展規劃》是行業變革的綱領性文件。文件中提出,要“將企業數量進一步減少,形成3-5家具有較強行業帶動力、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民爆一體化企業(集團)”。
2021年11月,南嶺民爆發布重大資產重組預案,擬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葛洲壩、攀鋼礦業以及93名自然人股東持有的易普力全部股權,并且構成借殼上市。葛洲壩將成為新任控股股東。南嶺民爆被國資招安之后表示,交易完成后公司將成為民爆行業產能規模第一的上市公司。
保利聯合方面,將收購民爆龍頭衛星化工70%股權,后者是河北省最大的雷管生產企業;
金奧博與北京京煤集團共同出資,獲得京煤太行化工有限公司全部股權。此外,金奧博分別還收購了泰克頓民爆公司73.6%的股權和泰山民爆公司52.77%股權。
在新的行業格局中,玩家越來越少已成定局。疊加雷管產品的更新換代,民爆行業可以說風口已至。但價值洗牌的時間,并非每個企業都能乘風而起。選對了“大腿”,才能實現“價值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