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空間秘探 席以新
近日,北京環球度假區正在積極為開園一周年做準備,將陸續呈現系列周年慶祝活動。與此同時,明年即將迎來100周年的迪士尼,也在為即將到來的盛大慶典,推陳出新。
從2016年上海迪士尼作為首個在中國大陸開業的國際主題樂園,到如今眾多樂園紛至沓來,6年后,國際主題樂園還將帶來多少想象力?
環球影城、迪士尼的“周年”新鮮感
不難發現,無論是開園一周年的北京環球影城,還是誕生即將100周年的迪士尼,都試圖借助獨特的時間節點,呈現出更多新鮮感。
北京環球度假區的周年慶祝活動中,囊括了周年優惠門票、度假套餐等,還有多個線上粉絲福利活動。而到9月20日,環球影城更將呈現一場特別儀式,除了園區內的一周年歡慶元素外,還將上線一周年主題紙杯蛋糕、北京環球影城探索護照一周年特別獎章等限量美食及紀念品。
同樣也在這段時間,創立于1923年的華特迪士尼公司即將邁向100周年新里程,也即將迎來其100周年的誕生慶典。
在近日召開的D23 迪士尼全球粉絲大會上,迪士尼正式宣布為了慶祝100周年,將正式啟用最新logo——“百年傳奇”。與此同時,全球的迪士尼也將以奇妙的旅程向迪士尼傳奇的60部電影致敬。
在香港、巴黎、東京的迪士尼樂園,將分別呈現三個“冰雪奇緣”主題樂園。在香港迪士尼,“魔雪奇緣”主題園區將于2023年下半年矚目登場。同時,從2023年農歷新年起,“奇妙一百年”的連串慶祝活動將陸續展開,米老鼠、唐老鴨、高飛等迪士尼朋友將穿上全新的“奇妙一百年”主題服飾,由華特·迪士尼創作的幸運兔“奧斯華”亦會首次現身香港迪士尼樂園。
除了“奇妙一百年”慶祝活動之外,全新的華特·迪士尼和米老鼠銅像亦會在香港迪士尼樂園亮相,與賓客一同展望未來的無限可能。
而在上海迪士尼,更具體的慶祝活動雖尚未公布,但迪士尼全球粉絲大會也宣布,將在上海迪士尼打造首個擁有《瘋狂動物城》的迪士尼樂園。
無論是環球影城還是迪士尼,國際主題樂園并不因“國際”之名停滯,而是以領先者的姿態,在入華多年來,不斷創造新鮮感。
國際主題樂園入華小史
2016年,上海迪士尼的開業,正式拉開了國際主題樂園入華的腳步。不過,國際主題樂園對于中國大陸市場的關注與考察,還可以往前推得更遠一些。
時間倒回到1990年,時任上海市委書記兼市長的朱镕基在訪問美國期間,應邀到訪了位于洛杉磯的迪士尼樂園。回國后,朱镕基認為上海很適合興建迪士尼樂園,第一個提出要建上海迪士尼。而迪士尼公司恰好也在亞洲尋找第二個公園建造地點,雙方在接觸過程中顯示了合作的興趣,但進展緩慢。迪士尼方面一直研判在中國建設主題樂園的構想。
在迪士尼對中國市場研判的同時,環球影城也開始了與首旅集團的接觸。據北京國際度假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他一回憶,2001年,美國環球主題公園度假區集團來到北京,希望在北京建立一座環球影城主題公園。北京市旅游局在大量調查研究之后決定引進美國環球影城主題公園,2001年10月27日,北京市政府和環球簽署了合作意向書。
9年后的2010年,上海申迪(集團)公司也與美國迪士尼公司簽訂了正式協議。自此,兩大頭部國際主題樂園悉數入局,開啟了漫長的落地之路。
上海迪士尼的落地算得上順利。經過多年談判,迪士尼方面的出資大幅度提高到20多億美元,成為迪士尼公司最大的海外投資項目,項目簽約次年便破土動工,2016年建成開園。而被稱為跨越26年“世紀之戀”的上海迪士尼,也在開業當年,便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相比起動作迅速的上海迪士尼,北京環球影城的落地,算得上一波三折。從2001年籌建,到2014年正式獲批,2016年項目土方填墊工程啟動,2018年8月,北京環球度假區主體工程才正式動工,環球影城的建成時間很快,只花了兩年多時間,但前期卻頗為磋磨。但在開業后,環球影城也一度火爆,正式營業的小高峰時期,園區在限流政策下涌入了5萬人游客。
迪士尼與環球影城的接連入華,加之上海迪士尼營業第一年所獲得的矚目成績,給予了夢工廠、默林娛樂集團等國際主題樂園有了緊隨其后的信心,當時有數據顯示,亞洲排名前20的主題樂園中,11座在中國,還有59座在修建中。
早幾年前,默林娛樂集團首席執行官Nick Varney表示,“默林未來計劃在全球打造20座樂高樂園,其中至少5座將落地中國。”而就在去年,繼四川、深圳的樂高樂園動工之后,上海樂高樂園度假區也正式步入了動工階段。
同時,世界排名第一的演藝類主題樂園普德賦將落地云南大理。普德賦品牌聽起來或許很陌生,但作為一個歷史主題的演藝樂園品牌,它已多次被國際組織評選為“全球最佳主題公園“。
伴隨著大眾熟知或不熟知的國際主題樂園接連進入中國,國際主題樂園對于中國市場的關注度,可見一斑。
“外來和尚”的本土困境
作為國際主題樂園,其自身具備的知名度與IP優勢自不必說,但在充滿生機、快速發展的中國市場,這些優勢,尚不能讓“外來和尚”們高枕無憂。一系列本土困境,仍值得關注。
01 選址影響人氣
對于依靠客流量的主題樂園而言,選址尤為重要。上海迪士尼在落址前,朱镕基會見時任美國迪士尼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邁克爾埃斯納時,大力推介了上海的區位優勢,“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本身有1500萬人,周圍是中國最富庶的地區——江蘇和浙江。中國人都愿意參觀上海。如果有迪士尼樂園,去上海的游人就更多了。上海的海陸空交通都很方便,中國的第一條高速鐵路就是從北京到上海。”
2011年1月,上海申迪(集團)公司與美國迪士尼公司委托專業咨詢機構,對中國26個一二線城市的6142個樣本調研分析,預測上海樂園開園年的潛在客流量將超過1000萬人次。而事實證明,上海迪士尼達到了這一預測。
選址北京的環球影城,則因氣候原因,入園游客有了明顯的淡旺季之分。今年1月,馬蜂窩數據顯示,環球影城在近期的游客數量較上月下滑了11%。
有北京線下商業從業者表示,氣溫對于北京線下商業影響一直非常大:“在北京是做三個‘半’生意,半天、半年、半條街。”在極端情況下,北京一些線下門店冬天營業額可能只有夏天同期的一個零頭。
除此之外,當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被頭部主題樂園一一進駐之后,選擇新一線或二線城市的新入局者,或許將遭遇選址帶來的人氣影響。
02、競爭帶來壓力
盡管國際主題樂園有自己的光環,但進入一個充滿前景的新市場,來自“同輩”的壓力并不會少。
一方面是同樣帶有光環的國際主題樂園,已經開業的環球影城、迪士尼,以及即將開業3家的樂高樂園,都在提升著國內游客的游樂閾值,提高了后來者的入局門檻。與此同時,主題樂園不斷創新以滿足游客新鮮感,也讓競爭在暗地里硝煙彌漫。
另一壓力來源,則是已在本土深入發展的本土主題樂園。經歷過二三十年的發展,國本土一線主題公園如華僑城、宋城、長隆、華強方特等,早已拋開了地產思維,它們不再高聲呼喊要“成為迪士尼”,而是做自己的主題樂園運營商。它們憑借主場優勢,尋找新的破局,甚至能轉過頭來,力壓國際主題樂園巨頭。根據世界主題公園權威研究機構美國主題娛樂協會(TEA)與第三方旅游行業研究及咨詢機構美國AECOM集團發布的全球主題公園和博物館報告顯示,華僑城已經實現了超過了環球影城,成為排名第三的主題樂園,方特則緊隨環球影城其后,差距甚微。
03、文化遭遇沖擊
發源于異國的國際主題樂園,漂洋過海來到新大陸,盡管自帶高光與前期的客群培育,不同文化帶來的強沖擊,卻也常常讓其難以把控“本土化”的度,要么用力過猛,要么理解偏差。
去年北京環球影城,就被不少媒體認為是對“本土化”的一次理解錯位。但無論是“土味營銷”與“中國元素”,看起來都更像是對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流行的粗暴運用,反而帶來負面印象。
而2019年迪士尼因“禁止游客自帶食物”的規則被消費者告上法庭,在風口浪尖上呆了大半個月,最終發布了食品攜帶細則,也可被視作是國際主題樂園與本土消費者的一次“交鋒”。其所帶來的文化沖擊在于,國際主題樂園“一版規定走天下”的擴張形式已成為過去,更具個性的本土消費者,開始有了更多本土化需求。
國際主題樂園的未來想象力
隨著迪士尼樂園、環球影城、默林娛樂這些國際主題公園品牌接連進入中國,國際主題樂園的入華史,也將被持續書寫。不過,相比起延續舊有的發展范式,本土市場無疑期待著國際主題樂園呈現更多未來想象力。
01、能持續的新鮮感
有業內人士指出,“主題是主題公園的靈魂,創新是主題公園的生命。如果主題公園主題相似或一致,游客就會對這些公園失去興趣,導致公園客源大減、利潤降低。”
即使是早已有知名IP與大批擁躉的國際主題樂園,也需要不斷推陳出新。文章開頭提到的環球影城與迪士尼,都借周年慶的由頭,推出了新的活動與項目,以期為游客帶來新鮮感,也為擁躉者帶來歸屬感。
在去年9月,上海迪士尼新成員玲娜貝兒的亮相,則一度掀起了社交狂潮。不到三個月,玲娜貝兒就已經登上了數十次微博熱搜,超話閱讀量也達到7072.4萬,待遇堪比一線明星。迪士尼商店里的玲娜貝兒周邊在上線首日就要排長隊購買,二手交易平臺上的價格翻了兩倍不止。
作為完全依托于迪士尼樂園的全線IP系列,“達菲和他的朋友們”作為迪士尼樂園的全新IP,在此之前,就已靠“星黛露”收割了一波流量。如今,則不斷為樂園創造出新的故事,吸引新的游客。
02、與城市共生共建
作為一項頗為大型的項目,國際主題樂園不僅僅是一座樂園,而是城市的名片,與城市的發展息息相關,共生共建。
北京環球度假區的強大吸引力、影響力,其對區域的輻射帶動作用在其開業后,已逐步顯現。據中信建投研報,北京環球影城年接待游客數量約1500萬至2000萬人次,預計每年營業額在250億元到300億元,產生的輻射效應或許會是景區本身收入的10至15倍。
350億元的建設投資,人均GDP直接提升一個百分點,這是北京環球度假區項目對北京經濟發展的直接拉動。
而根據城市規劃,北京環球度假區的影響不止于此。今年發布的《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十四五”時期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提出,要推進大運河與環球主題公園實現水上連通。打通之后,環球主題公園與大運河進行水路連接,形成通州特有的水上旅游觀光通道。屆時,大運河與環球主題公園的游客客源即可實現互通。
03、連鎖布局經營
相比于本土主題樂園的擴張速度,國際主題樂園的布局相對更為保守。迄今為止,全球僅有6家迪士尼,5家環球影城。不過,值得關注的是,無論是迪士尼還是環球影城,都在美國本土有2座樂園——這或許給出了國際主題樂園在同一市場連鎖布局經營的經驗。
而放眼國內,連鎖布局幾乎是本土主題樂園突圍的關鍵,如華強方特,僅用10年已在中國建成24家主題公園,影響力同樣不容小覷。
默林集團樂高樂園,似乎正在試圖嘗試連鎖布局的經營,在深圳、四川、上海分別落子,以趕上中國主題公園市場上升的勢頭。
回望國際主題樂園的入華史,從“彼此有意”到真正牽手,走過的時間與共同克服的困難自不必說,而接下來的攜手之路將如何走下去,則考驗著雙方的共進力。作為一項需要堅守長期主義的品類,國際主題樂園的未來,將為中國市場提供怎樣的新鮮感,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空間秘探”(ID:MESPACE007)
來源:空間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