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陽子
“如果人類這一物種要存活下去,往后的一百萬年,我們還是必須墜入愛河,并與對方結為終身伴侶。”
但事實上,現代社會的人們似乎對感情底線的容忍度和忠貞度越來越低,甚至對出軌、離婚等現象習以為常。差別無非是明星和普通人相比,前者的關注度更高一些。
有人表示,長期的親密關系中,難免會有一時的思想偏移,這不足為奇。也有人表示,無論愛情還是婚姻,對自身的約束和道德是必需品。
為何在當下脆弱的環境中,依然有人奮不顧身墜入愛河,甚至愿意為愛犧牲?絕對忠貞的愛情,難道只是一個虛幻的神話嗎?女性在面對親密關系時,究竟該如何保持清醒和獨立?
PART 1 我們如何選擇伴侶?
如果對互聯網社交媒體有過觀察,那么大家一定會有這樣的發現:婚戀話題及擇偶標準是隨手提及的熱點。
或許是因為它看似沒有門檻,又與每個人真切相關,從而被大家頻繁提及。然而,在女性意識和自我觀念越來越覺醒及獨立的當下,愛情和婚姻的形態、內涵正在發生悄然的變化。
甚至,它很難被大家用幸福與不幸福這樣簡單的詞匯所概括。
現代社會,離婚率與出軌率高企,人們在付出巨大的結婚或戀愛成本,包括金錢、人力和信譽等之后,卻又選擇背棄承諾,不忠實于配偶或戀人。
這樣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以至于社會對其有了越來越高的容忍度。人們如何求愛?如何選擇伴侶?人們為何結婚?又為何選擇出軌?
圖片來源:中信出版社
薦書:《我們為何結婚,又為何不忠》
作者:[美]海倫·費舍爾
譯者:倪韜、王國平、葉揚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由費舍爾博士撰寫的《我們為何結婚,又為何不忠》一書,研究了五十八個社會中的結婚與離婚的案例,四十二種文化中外遇出軌行為的起因:我們如何求愛、如何選擇伴侶、如何結為夫妻;為什么有些人會出軌,為什么有些人會離婚;我們為什么需要龐大的親友團來幫忙帶孩子?男女思維為何如此不同?未來的婚姻與愛情又將會以什么樣的結局收場。
作為美國生物人類學家、金賽研究所資深研究員、交友網站首席科學顧問的海倫費舍爾博士,將自己的研究全寫入了此書,加上她本人經歷的婚姻生活,精準剖析了人類情愛行為的進化。
《我們為何結婚,又為何不忠》被多方認作是二十世紀關于兩性情感與婚姻的經典之作,這次作為二十五年后的增修再版,根據當下的社會趨勢,進行增修再版。
新版中加入大量更新資料:包括三萬人網絡交友數據的分析,針對個性形成的生物學原理,以及為何某人會愛上甲而不是乙的原因,關于外遇的行為學分析,關于現代人約會習慣的建議性意見等等。
事實上,看完本書你會發現費舍爾并沒有否定愛情的存在,相反,她根據對腦部和神經科學的研究,制作了一套“費舍爾氣質量表”,將人的氣質分為四種類型,借此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自己,并在尋覓愛情的過程中辨明方向,找到更適合自己的伴侶類型。
PART 2 我們如何面對婚姻?
今天,婚姻被人們視為愛情與友誼、性與穩定生活的幸福港灣。但同時,它又常常在現實中給我們帶來種種焦慮和痛苦。
這種令人沮喪的落差讓我們忍不住去探究:什么是婚姻?它跟愛情是什么關系?它如何變成今天的樣子,未來又會走向何方?
實際上,在人類歷史上的大部分時間,婚姻并不基于夫妻之間的相親相愛,而是一種專門用來獲取財富和權力的制度。直至19世紀,當妻子成了“家庭的天使”,而丈夫成了“養家者”的時候,婚姻才成為人們感情生活的重要依托。
然而,當人們期待婚姻中有浪漫和親昵的時候,它也就變得脆弱易碎了。隨著節育技術的進步和女性爭取平等、自主事業的迅速推進,婚姻穩定性的基礎被不斷侵蝕。直到20世紀70年代,一場影響廣泛的婚姻革命已經山雨欲來。
時間的指針來到當下,婚姻的變革超過了此前5000年的滄桑變遷,古老的“法則”已不再適用。
當婚姻逐漸成為焦點,當家庭暴力、離婚冷靜期、同婚合法等議題均持續引起關注。未來的婚姻能否持續下去?婚姻中的女性到底處于何種地位?這些問題或許值得我們一探究竟。
圖片來源:中信出版社
薦書:《為愛成婚:婚姻與愛情的前世今生》
作者:[美]斯蒂芬妮·孔茨
譯者:劉君宇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由歷史學家斯蒂芬妮·孔茨撰寫的《為愛成婚:婚姻與愛情的前世今生》這部開拓性的著作中,將人們帶入了一段婚姻探索之旅:從古巴比倫的婚姻密謀,到維多利亞時代情侶們的性苦悶,再到當前關于同居、離婚、同性婚姻的爭論,作者用真實、豐富的婚姻故事,粉碎了諸多關于婚姻生活的神話。
《為愛成婚》并不提供婚姻生活的指導方案,但它用形態各異的婚姻制度及其演變規律搭建了一個關于婚姻問題的理解空間。這一空間為我們定位自己的婚姻和愛情狀況,提供了足夠的線索和可能性。
斯蒂芬妮·孔茨出生于1944年,美國當代家庭委員會的研究與公共教育主管,長青州立大學教授,主要從事歷史和家庭問題的研究。除了學術研究外,孔茨在公共事務的討論中也頗具影響力,其評論文章經常見諸《婚姻與家庭雜志》《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媒體。
在斯蒂芬妮·孔茨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的雙重結合下,《為愛成婚》一書或許能幫助女性更全面地了解婚姻的歷史、當下和未來。
PART 3 我們如何面對性?
現代社會,女性的社會地位與自我認知已經得到了較大提升,但在性的問題上,依然存在說不清道不明的羞恥感。
尤其在中國,性一直都屬于禁忌話題,且女性一度是“失聲群體”,她們在性中的需求和呼聲一直被淹沒、忽視,很多女性甚至對自己都沒有過充分的審視。
在TOPHER看來,性這件事如今已成為當代女性覺醒的重要課題:如何以不受傳統約束的,更客觀、更科學地認識自身,從而更深度地思考自我需求、自我實現和與伴侶之間的愛性關系,至關重要。
對于中國新女性來說,她們迫切需要刷新自己在性問題上的認知,并大聲說出心中的情欲和感受。與此同時,男性也更應該學會了解女性的性心理,知道如何去尊重女性、關愛女性,建立和發展高質量的性愛關系。
圖片來源:中信出版社
薦書:《談性說愛:寫給女性的性心理24講》
作者:甄宏麗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談性說愛》一書由北京大學性心理學博士,中國女性性心理治療專業博士甄宏麗所著。多年來,甄宏麗深耕女性性心理治療與科普領域,深諳中國女性的性困境。
書中從揭開女性的身體奧秘開始,講述了女性性生理和性心理唇齒相依的關系;強調了尊重性本能的重要意義;對性與愛的關系、性與親密關系等敏感話題展開了詳細分析,闡述了全新的觀念:性與愛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作者在書的最后指出,懂性、愛性是性福女人的基石,活出性感真我是女性魅力的核心。
希望更多女性能夠閱讀完此書,減少關于性的羞恥、焦慮和心理障礙,多一些關于性的自知、愉悅和平等意識。
PART 4 我們如何面對單身?
你是否常被問道,“為什么還是一個人,不給自己找個伴兒呢?”
你是否還在學習“對方不愛你的七種表現”“如何俘獲另一半”?
你是否經常抱著手機傻等,得不到回復就心情低落、坐立不安?
你是否會在分手后痛哭流涕,覺得再也不會有人愛自己了?
事實上,盡管單身群體的數據不斷攀升,但依然被父母視為一種叛逆,就像在逆潮而動。為什么?因為我們仍然生活在核心家庭的陰影下,在望子成龍的重壓下呻吟。
不只是父母,社會和媒體環境讓人們害怕單身。有人甚至開始認為一段糟糕的關系好過獨自一人的高質量模式。
更諷刺的是,由于人們被賦予了“維系關系”的重要性,當窺探、欺騙、爭吵等事情發生時,他們寧愿選擇忍受。
為什么我們不能選擇單身?為什么我們要通過陷入一段戀愛尋找解藥?兩個人真的好過一個人嗎?真相可能并非如此。
圖片來源:中信出版社
薦書:《單身快樂嗎:親密關系焦慮者自救手冊》
作者:[英]凱瑟琳·格雷
譯者:薛一一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凱瑟琳·格雷是一位屢獲殊榮的作家和編輯,她曾供職于《時尚》《魅力》《大都會》等雜志,并擔任《嘉人》《衛報》《每日郵報》的自由撰稿人。
她的第一本書《意想不到的戒酒快樂》曾登上《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書排行榜,另外著有圖書《意想不到的平淡快樂》。
由她所撰寫的《單身快樂嗎》一書堪稱親密關系焦慮者的自救手冊。凱瑟琳·格雷曾是一個“戀愛狂”,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她總在為了獲得認可、安全感和愛,而不停地在糟糕的關系中打轉。
終于,在結束了一段極其糟糕的感情后,凱瑟琳決定,不再委曲求全,離開錯誤的人,重新尋找讓自己快樂的方法。
經過一番探尋后,她想告訴所有人——你無需通過找到另一個人來證明自己值得被愛,單身的你沒有任何問題。
本書沒有“別擔心,你會找到另一半”的俗套臺詞,因為你是一個完整的人,不需要別人來“讓你完整”。
PART 5 我們如何博弈?
我們其實常常在各大社交媒體平臺看到諸多出軌、家暴等負面新聞,作為婚戀關系危機的警示器,這類行為無疑是最高頻的。
在這之中,男性通常會比女性更關注性。有研究顯示,對于女人來說,一段婚戀關系早已不是7年之癢,而是從2-4年時就開始了疲憊感。因此,男性的出軌頻次相對女性較高。
但即使最健康的關系,伴侶之間也會發生口角,甚至激烈沖突,沒人能夠永遠待在相互尊重、相互愛慕的美好之中。
細究下來,無論是哪一類型的問題,不健康的婚戀關系本身常常才是導致出軌等現象的原因。面對感情中層出不窮的各類矛盾,如何博弈才能使其回歸至積極的狀態?
圖片來源:浙江人民出版社
薦書:《愛的博弈》
作者:[美]約翰·戈特曼、娜恩·西爾弗
譯者:穆君、伏維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書源自實驗室中對近700對伴侶所做的科學研究,收錄了獨具開創性的理論、大量豐富翔實的案例和測試題,介紹了在婚姻與愛情中如何衡量信任、應對背叛。
它進一步揭示了關于愛的謎團:該如何定義愛情?為何有的愛情持久,有的早逝?該如何建立信任、避免不忠與背叛?
本書用科學的答案教你把握愛情的來龍去脈,識別暗示愛情冷卻的蛛絲馬跡, 修復被生活磨損褪色的關系,讓一段感情重新煥發活力。
它非常適用于已婚、戀愛中的人士及希望提高人際交往技能的人群。如果你陷入婚戀關系的誤區,不妨打開看看,或許你會收獲不一樣的答案。
尾
有人常說,
現在對于女性算是最好的時代。
是否選擇進入婚姻,
以及在婚姻中擔任什么樣的角色等,
與以前相比已變得更為寬容。
但也有諸多現代女性,
被陷入擇偶標準、生育壓力等困局中。
TOPHER希望更多女性能夠解放天性,
享受這個時代帶來的一點自由,
并能夠把這個口子撕得再大一些。
這樣,或許我們的選擇權將更加龐大。
TOP HER|記錄女性成長價值與商業價值
垂類精準媒體|她經濟整合營銷|數據增長決策|高凈值社群經濟
北京·上?!は愀邸ぜ~約·倫敦·溫哥華|topher@topherglob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