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易生活
此前在2020年9月,乘著人工智能與加密貨幣的東風,英偉達的市值達到了歷史上的高點。彼時,雄心勃勃的英偉達方面宣布,將以4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而這一或將改變全球半導體行業的收購案,在被曝光的那一刻開始,也聚焦了幾乎每一位從業者的目光。然而在18個月后英偉達宣布放棄收購ARM,此事最終還是“黃了”。
不過毫無疑問的是,幾乎主宰了移動端生態的ARM本身,依然還是一塊香餑餑,在英偉達的收購宣告失敗后,依舊有芯片巨頭對其“前赴后繼”。日前據韓國的媒體報道顯示,三星掌門人李在镕已抵達英國,并且他有可能會在本次行程中商討收購ARM一事。
此外早在3個月前就曾有消息人士透露,李在镕與英特爾首席執行官Pat Gelsinger進行了一次會議,雙方討論了聯合投資ARM一事。
在英達放棄收購ARM后,對ARM這顆芯片設計領域明珠“垂涎三尺”的廠商,依舊可謂是如過江之鯽。此前在今年3月,韓國芯片制造巨頭SK海力士聯席首席執行官兼副董事Park Jung-ho就曾表示正在考慮成立一個財團,來收購日本軟銀集團旗下的芯片設計公司ARM。隨后在5月末,高通CEO Cristiano Amon也曾透露,高通方面有意與其他芯片制造商組建一個財團共同投資ARM,并且不排除全部收購的可能。
目前毋庸置疑的,是在新興的RISC-V崛起前,ARM依舊是移動端芯片市場的主導者。而ARM這家企業的特殊之處,就在于其并不針對某個特定的領域和場景設計芯片,而是提出基礎的開放式架構設計,通過授權的方式來幫助其他芯片公司進行具體的設計開發,并從中獲取技術授權費和版稅。比如高通驍龍8移動平臺中的Kryo CPU,就是在ARM的Cortex-X2、Cortex-A710/A510的基礎上打造而來。
其實在早期,ARM架構在移動端并非沒有競爭對手,比如基于x86架構的英特爾Atom Z系列移動平臺就是其中之一。但ARM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除了其架構本身的低功耗特質契合移動端芯片的需求外,ARM所采取的開放式授權模式和客戶中立性優先等經營策略,也使得其有著先天的優勢。
但問題在于。對如今ARM背后的軟銀而言,這一商業模式無疑屬于是細水長流的類型,并且其很難賺得了“大錢”。所以在軟銀方面急需回籠資金時,出售ARM也就變得理所當然了。
對于如今三星而言,將ARM收入囊中無疑是對其Exynos芯片業務極大的助力。目前在移動SoC市場中,高通、聯發科和蘋果三強爭霸的格局已經確立,曾經風光無限的三星Exynos則已不復往日的榮光。根據市場調研機構Omdia的統計數據顯示,Exynos在2022年第二季度僅占這一市場7.8%的份額,低于聯發科(34.1%)、高通驍龍(21.8%)、蘋果(16.6%)和紫光展銳(9.0%)。
事實上,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三星Exynos的崩塌源自2016年其自研的CPU架構Mongoose(貓鼬),除了與當時的驍龍810相比更優秀的表現,經歷了短暫的“安卓之光”時期后,此后幾乎再無高光時刻。
三星方面在過去數年中因為旗艦級Exynos芯片性能不佳,更是受到了諸多消費者的批評。甚至最后一款使用貓鼬架構的產品Exynos 990,更是還曾傳出了被歐洲消費者集體要求更換高通驍龍同類SoC的情況。
與此同時,三星方面在過去兩年也調整了其智能手機產品組合的戰略,并將中低端機型外包給ODM制造商,導致聯發科與高通芯片在三星手機中的份額不斷增長。當高端產品比不了高通和聯發科、走量的中低端又被外包出去后,三星自家的Exynos芯片自然也就處于了極為尷尬的境遇。
所以如果能夠收購ARM、獲得其芯片設計團隊,三星在ARM公版設計的基礎上重啟自研架構顯然并不是沒有可能。
但對于半導體行業的參與者來說,想要買下ARM幾乎可以說是有著地獄級的難度。“天下武功出少林”這句話放在這個賽道中,ARM的地位無疑就是堪比少林的泰山北斗。當初英偉達收購ARM不成,并不是因為前者沒錢,而是反對的聲音實在太大。英偉達收購ARM都能夠被谷歌、蘋果等企業認為,是屬于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在半導體行業影響力更大、參與程度更高的三星如果收購ARM,其他廠商的反應簡直無法想象。
要知道,三星不僅有Exynos這樣的芯片設計業務、還有晶圓代工業務,ARM的知識產權是鉗制了其在自己體系內完成一顆芯片從設計、流片到制造的關鍵。所以盡管收購ARM必然會讓三星的芯片業務更上一層樓,但一頂反壟斷的帽子是無論如何可能都避免不了的。
因此當英偉達都收購不了ARM的情況下,三星此舉怕也同樣很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