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童 孟令稀 顧樂曉
編輯|陳臣
近日,在岸、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時隔兩年多再度“破7”。全球匯市也出現波動,主要貨幣面臨貶值壓力。疫情這3年,全球主要貨幣匯率是如何變化的?目前處于什么水平?
全球主要貨幣匯率連續兩年下跌,而且越跌越多。今年是疫情以來全球主要貨幣匯率下跌最多的一年。從年度累計漲跌幅的平均值來看,2020年到2022年,11種貨幣兌美元匯率年度累計漲跌幅分別為5.87%、-4.38%、-9.18%,2021年以來下跌越來越明顯。從中位數來看,11種貨幣兌美元匯率年度累計漲跌幅分別為5.50%、-3.51%、-8.01%,跌幅也在擴大。
界面數據以2019年最后一個交易日12月31日主要貨幣兌美元匯率為基準,計算了11種貨幣各月匯率的累計漲跌幅。
對比疫情前全球主要貨幣匯率,疫情以來,全球匯率有兩輪明顯的下跌周期,分別是2020年1-6月和2022年4月至今。2020年3月美聯儲曾連續兩次降息共150個基點,之后的7月,全球匯率累計漲跌幅轉正。2022年3月至7月,美聯儲連續4次加息共225個基點,自4月開始,全球主要貨幣匯率累計漲跌幅已連續6個月為負。
從平均值來看,本輪主要貨幣匯率比上一輪下跌得更多。截至2022年9月16日,11種貨幣兌美元匯率累計平均下跌8.04%,為本輪最大跌幅,高于上一輪最大跌幅(4.31%)。
不過,從中位數來看,本輪主要貨幣匯率下跌沒有上一輪多。截至2022年9月16日,11種貨幣兌美元匯率中位數累計下跌4.30%,為本輪最大跌幅,低于上一輪最大跌幅(5.37%)。
哪些貨幣兌美元匯率下跌最多?從年內累計漲跌幅來看,截至9月16日,今年以來,11種貨幣兌美元匯率都在下跌。日元下跌最多,跌幅近兩成。瑞典克朗和英鎊均下跌超15%。歐元也下跌超1成。港元下跌最少,跌幅0.63%。作為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人民幣年內下跌約8%,比歐元、英鎊、日元三大支付貨幣更堅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