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趙曉娟 謝欣
編輯 | 牙韓翔
廣西皇氏乳業旗下一款風味酸奶上了熱搜,因為這款酸奶包裝上關于益生菌的宣傳內容稱,“從巴馬百歲老人腸道采集篩選”。
具體而言,這款產品中的“鼠李糖乳桿菌hsryfm1301是皇氏集團巴馬益生菌科技有限公司等專利益生菌菌株,從巴馬百歲老人腸道采集篩選,授權廣西皇氏乳業有限公司使用”。

皇氏乳業目前并未回應界面新聞的問詢請求。財聯社從皇氏乳業一位負責人處獲悉,該產品今年6月上市,達到了國家生產標準,但公司在考慮外包裝表述怎樣修改,還在排查中。
“我們表達的可能比較直接,但都采用無菌措施,不是直接拿來用,稱該技術幾年前已申請專利,公司還專門成立了“巴馬益生菌研發公司及項目團隊。”該負責人說。
界面新聞查自《源于廣西巴馬長壽村的益生菌鼠李糖乳桿菌hsryfm1301及其應用》的專利詳情顯示查詢,樣品采集一項中寫道,“采集廣西巴馬長壽村中長壽人群及其家族人群樣品,加入ImL滅菌液體石蠟油密封后,迅速置于冰盒內分離樣品中的乳酸菌。”
此外,該菌株的發明過程歷時2年,步驟包括從長壽人群腸道中分離乳酸菌、通過體外試驗篩選出能力較強的菌株、性能比較后獲得1株益生性能最為優異的益生菌菌株hsryfm1301、經生理生化等多個試驗將篩選出的菌株鑒定為鼠李糖乳桿菌。

事實上,從腸道里提取益生菌是業界合理的做法。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教授范志紅向界面新聞介紹,酸奶中的益生菌確實是來源于人糞便,但“網友也不必太在意這事兒”。
她介紹,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有研究人員前往巴馬,對長壽老人體內的益生菌進行過采集與研究。由于所采集的益生菌來源于大腸,本身便是和食物殘渣,即人糞便混合在一起。
但是,在采集樣本后,會用不同的培養基對來自腸道的微生物進行分離,找到可能的益生菌,進行分離培養,在不同條件下篩選和鑒定其中的菌株,了解其生長和代謝特性,隨后還要進行長期的研究,了解該菌株對健康的可能有益作用。這個過程少則幾年,多則十幾年。等到菌種進入商業化的食品之時,它早已因此,并非是老人糞便中的益生菌直接進到了酸奶里。
生物與食品工程專業博士、科普作家云無心也告訴界面新聞,腸道提取是益生菌的來源之一。
“其實說‘提取’也是造成誤導的原因,實際上是菌株來源于腸道,經過分離、鑒定,再研究、培養,才用于食品中。”她說,“消費者覺得不舒服,是望文生義想當然而產生的感受。這跟來源于污水的小龍蝦,經過育種養殖銷售到市場上,總還是有人覺得‘來自臭水溝’是一樣的情況。”
而皇氏乳業直接點名“百歲老人”,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添加該菌種的產品具有長壽或者有益健康的保健功效。事實上,在廣西巴馬諸多生廠商都直接將“長壽食品”標注在產品或者公司名稱上,而當地也以飲用水為主要單品發展“長壽”產業——皇氏乳業此番操作多是蹭了一波巴馬長壽的熱點。
不過,分離出來的某種益生菌是否真的有益健康,還需經過多方面的實驗研究來證明。
范志紅介紹,益生菌可能有多方面的健康功效,如幫助降低腸道致病菌的感染、提升人體某些免疫反應指標、改善消化吸收、預防便秘,等等。這些功效需要進行動物實驗和人體臨床試驗研究來加以驗證。
此外,如果一個益生菌產品能夠通過相應的功效實驗,申請保健食品,并得到批準,取得批號,產品中達到研究中證實的有效菌數,或能保證在體內有效定植,才可以作為保健品銷售,并進行相應的功效宣稱。如未做功效實驗,或者活菌數達不到有效劑量,那么雖然產品中添加了益生菌,但是不是有某種健康作用,效果有多大,還不能確認。
實際上,益生菌酸奶早已是酸奶細分的一種,大多數產品的宣傳更多從菌種的功能出發。
益生菌是通過定殖在人體內,改變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組成的一類對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酸奶是乳制品中應用益生菌最多的產品,雙歧桿菌、副干酪乳桿菌、嗜酸乳桿菌、植物乳桿菌、干酪乳桿菌等是酸奶中常用的菌種。
在菌種宣傳上,獲得專利的菌種或者菌株更容易被應用到產品宣傳包裝上。
例如君樂寶“漲芝士啦”加入的副干酪乳桿菌N1115曾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光明的干酪乳桿菌LC2W通過了太空考驗,獲得中國及歐洲多項發明專利;伊利在研發出乳雙歧桿菌BL-99后,對其酸奶品牌“益消”進行了全面升級。

皇氏乳業這款看起來并不健康的產品宣傳動作的背后,也是整個酸奶市場創新少、競爭激烈的結果。
界面新聞從咨詢機構歐睿獲得的數據顯示,酸奶銷售規模前五大品牌在2021年均出現了億元級別的下滑。凱度消費者指數與貝恩公司在今年6月聯合發布的一份購物者報告顯示,牛奶品類在2021年獲得了14.7%的銷售額增長。相比之下,酸奶的銷售額下降了7.8%,成為低速增長品類。
“爆品思維”成了企業希望拉動業績的捷徑。
最近5年,皇氏集團的營收規模徘徊于22億-25億之間,屬于典型的區域乳企規模。但在2021年年報中,皇氏集團披露進軍光伏產業的計劃,提出牧場建設與“牧光互補”相結合,并計劃與相關合作方利用現有及新建廠房、牧場進行光伏資源開發利用。
2022年,皇氏集團披露了一系列涉光伏產業的方案公告,包括擬投建百億規模的“年產20GWTOPcon超高效太陽能電池和2GW組件”項目、簽署10億元規模的光伏投資協議總計三個項目。
這些“不務正業”的計劃背后,是皇氏集團2020年、2021年總計虧損6億元的業績背景。在今年1月,皇氏集團還將所持有的控股子公司云南皇氏來思爾乳業有限公司20%股權,及云南皇氏來思爾智能化乳業有限公司20%股權轉讓給君樂寶乳業,希望借助君樂寶開拓更多品類的乳制品,在渠道上也走得更遠,來持續擴大皇氏集團在乳業領域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