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王玉
國家統計局周五公布數據顯示,1-8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8%,較前7個月加快0.1個百分點;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4%,比上月加快2.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比上月加快0.4個百分點。
8月宏觀經濟數據好于預期。數據發布前,界面新聞采集的7家機構預測中值顯示,1-8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5%;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0%,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
分析師指出,盡管8月有疫情散發、高溫干旱、電力供應緊張等不利因素,但隨著穩增長政策措施進一步加碼,中國經濟整體上延續復蘇態勢。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8月16日在深圳主持召開經濟大省政府主要負責人座談會時表示,當前正處于經濟回穩最吃力的節點,必須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鞏固經濟恢復發展基礎。
8月中旬后,政策進入密集發布期。8月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在落實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同時,再實施19項接續政策。會議還罕見提出,向地方派出穩住經濟大盤督導和服務工作組,促進政策加快落實。
9月14日的國常會針對穩外貿穩外資和制造業發展提出一系列支持措施。會議稱,抓緊新設一批跨境電商綜試區。提升港口集疏運效率,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對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緩繳的所得稅等五稅兩費,9月1日起再延遲4個月補繳,涉及緩稅4400億元。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近期發布的穩增長政策有望形成合力,進而推動信用擴張,熨平經濟波動,進一步鞏固經濟恢復發展基礎,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基建投資繼續加速
投資方面,1-8月,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8.3%,漲幅比前7個月加快0.9個百分點。
目前新冠疫情在部分地區反彈,房地產市場疲弱態勢也未能得到扭轉,經濟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在此背景下,基建投資被賦予關鍵角色。
“從目前的政策出臺進度來看,可以看出帶有很明顯的急迫性,第一批3000億政策性金融工具僅用了兩個月就完成投放,盤活的專項債限額要在10月底前發行完畢,這都將對三、四季度基建形成確定性的支撐。”經濟學人智庫經濟分析師徐天辰對界面新聞說。
8月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在30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已落到項目的基礎上,再增加3000億元以上額度;依法用好5000多億元專項債地方結存限額,10月底前發行完畢;核準開工一批條件成熟的基礎設施等項目。
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表示,在項目和資金端共同支撐下,三季度基建投資增速將達到10%以上。
伍超明指出,前期穩增長政策和新推出的接續政策在基建領域項目儲備、審批、土地等配套資源方面均持續加大保障力度。此外,二季度發行的約2萬億元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將集中于8月底前使用,加上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可撬動其他配套資金進入基建領域,預計未來資金端對基建投資的制約將持續減弱。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近期基建提振政策可以說是多箭齊發,其中政策性金融明顯發力,這將在較大程度上對沖地方政府土地出讓金收入下滑對基建投資帶來的不利影響,及時發揮補位作用。
據其測算,三季度基建投資同比增速有望達到11%左右,比二季度加快約4個百分點。四季度增速有可能進一步加快,全年同比增速有望接近10%,遠超上年0.4%的增長水平。
“可以說,今年在疫情波動、地產下行背景下,基建投資正在發揮穩增長中流砥柱作用。”王青說。
地產投資降幅擴大
1-8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滑7.4%,降幅比1-7月擴大1.0個百分點。
盡管各地在繼續出臺放松樓市的政策,但市場反映依舊平平。克而瑞研究數據顯示,8月百強房企實現單月銷售操盤金額5190.1億元,同比下降32.9%,降幅略有收窄,環比和上月基本持平。
王青分析稱,當前制約房地產投資回升的主要原因是樓市低迷,政策面可能需要在引導房貸利率下行方面進一步發力。未來即使政策利率不動,5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也還有一定的下調空間,這是扭轉樓市預期、帶動房地產行業企穩回暖的關鍵。
他還表示,當前樓市仍處在筑底階段,房地產施工數據降幅較大,預計三、四季度房地產投資同比將繼續負增長。在各項政策調整到位支持下,特別是近期各地開展的“保交樓”運動,四季度樓市銷售有望轉入趨勢性回升過程,隨后房地產投資下行壓力將逐步緩解。
徐天辰也認為,短期內房地產投資還將繼續尋底。“今年國內樓市遭受重大沖擊,行業從擴張走向收縮,(房企)減少拿地、土地儲備不足可能取代資金掣肘,逐漸成為制約房地產投資的核心因素。”
近期監管層繼續釋放信號提振房地產市場信心。8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最新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其中5年期以上LPR下調15個基點至4.3%。8月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允許地方‘一城一策’靈活運用信貸等政策”。
制造業投資小幅回升
1-8月,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0.0%,比1-7月加快0.1個百分點。
伍超明認為,隨著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回落、工業企業開啟新一輪去庫存周期,制造業投資增長動能將邊際走弱。此外,在全球經濟放緩背景下,出口需求對制造業投資的支撐也可能減弱。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1%,而上半年為增長1%。
不過,王青和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認為,在政策支撐以及產業升級等因素提振下,制造業投資將保持一定的韌性。
“從近期發布的穩增長政策來看,對制造業投資的支持力度正在進一步加大,其中包括財政貼息支持制造業設備更新改造等。這樣來看,制造業投資仍有望保持較強韌性,全年有望保持7.5%左右的較快增長水平,將繼續為促投資發揮重要支撐作用。”王青說。
李超表示,當前我國制造業正處于新一輪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強鏈補鏈將驅動技術改造投資保持較高增速,預計全年制造業投資增速可以達到10%左右。
消費增速顯著回升
對于8月消費增速明顯回升,分析師認為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政策刺激帶動汽車銷量較快增長,二是去年同期的低基數。2021年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僅增長2.5%。
統計局數據顯示,8月,汽車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5.9%,增速較上月加快6.2個百分點。汽車市場的火熱和政策助力關系密切。為穩住宏觀經濟大盤,促進汽車市場發展,黨中央、國務院提出階段性減征部分乘用車車購稅,對購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間內且單車價格(不含增值稅)不超過30萬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半征收車購稅。
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6至8月,約355.3萬輛車享受了車輛購置稅減征政策,累計減征車購稅230.4億元。
8月,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0.7%,增速比7月回落1.2個百分點。
徐天辰表示,消費依然面臨兩個不確定因素,一是疫情防控仍存在難度,9月和四季度或有反復風險。二是7、8月社零正增長得益于政策刺激下的汽車銷售放量,在收入放緩、儲蓄率上升的背景下,這一趨勢能否維持還有待觀察。
李超則認為,消費仍有向上修復的空間。一是大城市保持常態化核酸檢測,可以保證以較小的代價控制住疫情,保障人員流動。二是下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將有所回升,價格端會對名義社零形成一定支撐。
工業生產或后勁不足
盡管8月經歷了疫情反復和高溫限電,但工業生產并未受到較大影響。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8月官方制造業PMI較上月回升0.4個百分點至49.4%,其中,生產指數持平于49.8%。
另外,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監測的高頻數據顯示,8月全國247家鋼廠高爐開工率由76.2%回升至76.6%,螺紋鋼主要鋼廠開工率由44%回升至45.7%,汽車全鋼胎周平均開工率由57.8%回升至57.9%。
伍超明認為,在低基數效應以及穩增長政策發力的因素影響下,三、四季度工業企穩回升概率偏大,不過目前地產和消費需求恢復滯后,加之出口走弱,需求端對生產端的制約將繼續顯現,工業生產恢復高度或不宜高估。
王青表示,前期拉動工業增加值較快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出口高增。不過,8月出口增速已明顯下行,預期接下來伴隨全球經濟減速態勢進一步顯現,海外對“中國制造”的需求也可能相應放緩,這將不可避免地對國內工業生產帶來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