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CGx
繼追光動畫的《新神榜:楊戩》在暑期檔上線后,近段時間,今年最受愛好者期待的動畫電影《深海》也開啟了網絡宣發。如果說首版預告里的綺麗世界令人目不暇接,那么影片第二版的角色預告則使用了全新殺手锏——賣萌,處于呆萌、貪吃、犯困、工作狀態的海獺們,成為肩負起該使命的重要角色。
在年輕人集中的網絡社交平臺,《深海》目前發布的預告片還被剪輯成短視頻進行宣發。就以抖音為例,《深海》官方賬號發布的視頻主題,基本可劃分為“國風/國產動畫的發展創新”、“呈現絢爛無比的世界”、“搞笑賣萌”幾大標簽,從點贊、評論數據對比看來,由海獺承包的“搞笑賣萌”類內容更容易收獲大眾喜愛。
像《深海》這樣,暫未放出定檔消息的原創動畫電影,若想將觀眾前期的期待值拉高,往往需要直觀展現制作的精良,或作品風格的特別之處。海獺們的存在屬于兩者兼顧,觀眾們既可以感受到“萌”的正面沖擊,順便其毛發、動作和微表情又大秀了一番制作。
為何毛茸茸“萌物”可以吃定大眾?
《深海》里的眾多海獺讓網友第一時間感到親近,離不開外貌的“毛茸茸”,表情、聲音、動作的“萌”。
其實現實生活中的海獺本就是賣萌的一把好手,圓腦袋愛打扮、資深吃貨、聰明且擅長實用工具,因此捂眼、洗臉、搓手手、胸口碎食物等日常動作,成為了廣為流傳的表情包。2013年CNN評選的世界最可愛物種排行榜上,海獺排名第五。在世界上不少水族館里,海獺就是招攬游客的人氣擔當。
人類的對于海獺“萌”的認知,當然有賴于想象力的發揮。它們熱愛梳毛打扮,是因為身上8億左右的毛發形成天然的羽絨被,需要儲存空氣以維持溫度;也不要被海獺的半身照蒙蔽,它還是身長一米多的大高個;為了防止飄遠將海藻纏在身上、或手牽手睡覺,幼崽因缺乏生存能力躺在媽媽肚皮上等場景,同樣足以喚起人類的憐愛之心。如果不是互聯網的科普,很多人難以相信公海獺會在繁殖季化身兇狠暴力的“渣男”。
將這樣的形象放到動畫創作環節,則會取舍動物的部分屬性,使其更方便融入新的故事。《深海》顯然將真實海獺形象再度萌化,變得更為短胖圓潤、再賦予不同性格,弱化掉野生動物的攻擊性,看上去便只會聯想到接觸毛茸茸的可愛寵物時,所帶來的心靈安慰與極致放松。
秀技術的好機會
正如前文所述,海獺的可愛魅力,源于濃密柔軟的深層絨毛,又呆又萌的表情、聲音、動作。具體到3D動畫呈現上,依靠的是制作技術層面的發揮。
眾所周知,動物毛發眾多且復雜,因此動畫建模必須考慮數量、分布、形狀、色澤、質感,加上動作擠壓、光線、風力等變形因素,角色毛發動態需要龐大計算量、高昂渲染成本,而攻克技術難題、反復修改同樣需要人才資源。不過,如果從3D動畫電影發展初期算起到現在,便會發現,“毛發”可以說是全世界動畫師們不斷尋求突破的執念。
技術提升最為直觀的案例,莫過于同一系列IP下不同階段作品所發生的變化。
1995年由皮克斯制作、揭開了3D動畫時代新篇章的《玩具總動員》,結尾有一段壞小孩阿薛家寵物與巴斯光年的緊張追逐戰,這只牛頭梗胡須獨立出平面,短毛發由貼圖的形式呈現。到了2019年上映的《玩具總動員4》里,觀眾們可以盡情感受技術力為幻想世界帶來的加成,兔哥與達鴨兩個角色的蓬松,貓咪的毛發光亮、栩栩如生,都讓讓不少觀眾感慨皮克斯無愧“細節狂魔”的稱號。
保護身體的“毛發”作為角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僅存在于動物形象。讓我們回憶下迪士尼3D動畫的幾位女主,從《長發公主》《冰雪奇緣》到《海洋奇緣》《魔法滿屋》,她們的發型經歷了從垂順長直,到擁有專屬編發,再到量級更龐大的長短卷發、不同角色不同設計,迪士尼為此開發了相應工具來幫助外觀開發師設計發型,女孩子們的發型進化史,也是制作技術的進步歷程。
截圖源自@YouTube精選字幕組
二十多年來,飛躍式發展的3D動畫畫面、越發復雜的人物設計,成為了技術與人才的最佳印證,毛發、皮膚、肢體動作、表情細節等也為表現故事打下了基礎。
如今,Maya、3DMAX等軟件都提供了成熟的毛發系統,但動畫制作上仍然有節省資源、提高效率的做法,即使用面片和透明貼圖。動畫角色的毛發究竟是一片片飛舞,還是一縷一縷飄動,再或是更具真實感的根根分明,不同精細度,制作難度將不斷增加,但對于將在大銀幕呈現的電影而言,增加角色、畫面細節,為觀眾帶來更好的觀感也是有必要的。
既然展現“毛茸茸”不容易,在細微之處如此費時費力,就不難解釋為何在抖音,映前宣發階段的《深海》會用毛發制作科普當作宣傳物料了,也不枉費團隊“爆肝”一場。加上“萌”屬性的融入,海獺面向普通大眾的宣傳效果還不錯。
宣發環節,是動畫電影面向大眾的重要助燃劑,在此之前的許多作品已經尋找到了行之有效的宣傳策略,展現畫面、角色、配音與故事主題,迅速建立觀眾的觀看需求。運用非人形象吸引國內觀眾的成功案例并不少見,《超能陸戰隊》大白、《神偷奶爸》的小黃人,還包括全是動物角色的《功夫熊貓》和《瘋狂動物城》;國產真人電影領域則同樣有所嘗試,昔日《捉妖記》胡巴扛起“合家歡”大梁,前不久《獨行月球》的袋鼠雖然不萌,卻也成為了作品風格的重要記憶點。
因此在接下來《深海》的宣傳里,海獺憑借“賣萌”成為《深海》的“看板獺”“吉祥物”,或與“大圣”與“魔童哪吒”等高人氣角色進行聯動也不無可能。盡管大家如今還會稱它們“小老鼠”“土撥鼠”“海懶”,官方還要標注拼音糾正名字,但有人因此記住了“萌”,也算是宣發的初步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