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錯刀頻道
今年中秋節,哈根達斯又在中國貢獻了一出“騷操作”。
在三個月前,國家發改委對單價超過500元的盒裝月餅實行重點監管。
面對監管紅線,“不老實”的哈根達斯開始玩起了文字游戲。
直接搜索“月餅”,干干凈凈,但輸入“冰淇淋”或“禮盒”,卻大有乾坤。
更搞笑的是,為了掩人耳目,還偷偷蓋住了月餅二字,撕開禮盒標簽,月餅倆字映入眼簾。
為了賺錢,哈根達斯已經這樣“狗急跳墻”了?
事實上,從2016年起,哈根達斯在中國的增速已經放緩,營收三年跌了8500萬美元。
在北京王府井APM,此前位于一樓的哈根達斯早已多年前移至負一層,被新一代網紅店們取而代之。
哈根達斯在中國的神之光環,滅了。
哈根達斯的人設之謎:國外路邊攤,中國高端店
在當代年輕人的網紅打卡版圖上,或許已經沒有哈根達斯的一席之地。
但在2005年熱播的《家有兒女》里,劉星喊出了一句,“你傻呀,有哈根達斯還吃什么中國破冰棍呀!”
這時候,絕對沒一個觀眾覺得有任何違和感。
哈根達斯的地位,被中國人捧的奇高。
這一點從許多地方都能體現出來。
在購物中心招商時,品牌會對購物中心進行評分,比如招一家星巴克、一家海底撈,每個品牌都有分值,分數越高,才能吸引更多大牌入駐。
一樓到底開的是哈根達斯還是蜜雪冰城,已經決定了這個商場的江湖地位。
在北京和上海,拿到哈根達斯授權一度成為電影院和自助餐廳的流量密碼。
當年在北京有“最貴自助餐廳”之稱的金錢豹,其中一個宣傳點就是“哈根達斯無限量暢吃”,絕對是奢華消費。
他們請來哈根達斯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塑造檔次。
1996年,哈根達斯在中國大陸開出了第一家專賣店,比星巴克還要早三年。
當時全國職工月均工資為539元,最貴的中國雪糕能賣到1塊錢,但哈根達斯最便宜的冰淇淋球已經賣到了25元。
而這一切,都歸功于哈根達斯在中國的人設。
哈根達斯原為美國冰激凌品牌,隸屬于通用磨坊公司旗下。但2002年,雀巢用6億美元收購了哈根達斯在美國全部注冊商標權。
但在中國的哈根達斯門店,則仍由通用磨坊管理與運營。
不過,兩家公司的運營思路卻徹底不同,雀巢在美國采用快消品思路運營哈根達斯,但通用磨坊認為哈根達斯在中國就要走高端路線。
要打造冰淇淋中的勞斯萊斯,高端不夠,還造了個品類——超高端冰淇淋(super-premium ice cream)。
在中國,最經典的哈根達斯單球杯賣到了45一個球,330g的盒裝冰激凌,賣到了108元。
但到了美國超市,特大哈根達斯罐裝,一桶為828ml只要5.99美元,小桶的只要1美元,還經常搞搞買10送1的大促銷。
如果哈根達斯僅僅只是在美國售價比較便宜,也能夠理解,但實際上除了中國,哈根達斯在其他國家的價格都挺良心。
比如在日本,超市里的哈根達斯也就賣10塊錢一盒。
有人曾經將21款日本地區在售的哈根達斯冰淇淋進行了集體測評,一共花了4478日元,折合成人民幣約為296元,也就是單個產品價格不足11元,相當于國內價格的三分之一。
甚至韓國、泰國,價格都不超過20,但同樣的配料一到中國卻大搞起了雙標。
不過,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供給。
從2006年至2015年,哈根達斯在中國的銷售額每年保持著23%的增長。
在2017年,原通用磨坊大中華區總裁朱璽就直接坦言,“中國是哈根達斯門店最多的市場,除了美國以外,中國的銷售額占了全球的50%,利潤更是超過了50%。”
這是通用磨坊的成功絕招,但也是日后塌房的危險信號。
誰給了哈根達斯雙標的勇氣?
不過,哈根達斯硬核之處在于,無論外界如何沸騰,都巋然不動,一幅“隨便你怎么說,我們在中國就是這個定價”的態度。
不但不降價,還漲價不少。
對比過去幾年的菜單看,哈根達斯的冰淇淋球,已經從之前的35元漲到45元,丹麥筒更是漲到了79元。
誰給了哈根達斯雙標的勇氣?
答案是中國市場的紅利。
在 2005 年以前的消費時代,中國對于品牌的意識并沒有那么強,對國外品牌更有著崇拜的濾鏡。
很多人想象不到,現在地鐵站旁邊隨處可見的肯德基在中國開張時,聲勢巨大。
這肯德基餐廳開在了前門,一租租3層,1400平米,光座位就500多個,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肯德基快餐店,這消息把全北京都震了。
很多國外品牌,迅速用信息不對稱占了便宜,打開了市場。
但紅利也不是人人都能吃到嘴里,同樣作為美國冰激凌品牌的八喜,早在1990年就進入中國。
按理說應該搶占先機,但知名度卻遠遠落后于哈根達斯。
這就要歸功于哈根達斯不僅抓住了中國紅利,還挖掘出了女性紅利。
在用料上,哈根達斯與當時以糖水、牛奶為主的本土雪糕拉開斷崖式差距。
北緯40-55度附近的黃金奶源,馬達加斯加如風輕撫的香草,比利時醇厚濃郁的純正巧克力,當季時令的陽光夏威夷堅果…
哈根達斯從美國一路火到亞洲,全球各地進口的天然原料、承諾不用防腐劑,確實圈粉了一波女性用戶。
開店選在市中心繁華地段,門店裝修也直戳女性打卡的心理——走歐洲奢華風,配色用高級的勃艮第紅和金色。
配上精致高雅的餐具和舒緩的音樂,給人一種“中世紀歐洲貴婦”的感覺。
哈根達斯店面的裝修通過考究,達成了奢侈品暗示。
最后,哈根達斯的溢價終極殺招,就是把自己打造成“愛情”的象征。
從進入中國開始,哈根達斯就喊出“愛她,就帶她去哈根達斯”的廣告,情侶們來此消費的不僅僅是美味的食品,更加是一種愛的表現。
哈根達斯=幸福+甜蜜,而愛情=幸福+甜蜜,所以得帶女生吃哈根達斯=擁有愛情。
而這,也成為了女生“崇拜哈根達斯”的根源。
從用料、到顏值再到愛情濾鏡,哈根達斯征服了中國女生,一火就是20年。
衰敗背后是“傲慢的擺爛”
關于哈根達斯的過氣,外界一直都有一個迷思。
就是哈根達斯費了這么大勁兒打造高端,但中國人卻越來越沉迷在拼多多“砍一刀”。
說直白點,就是很多人認為哈根達斯在中國銷量大跌,是消費降級的原因。
但刀哥發現,事實卻恰恰相反,2015年-2021年,中國冰淇淋行業的市場規模由不足900億增長至1600億,6年間累計上漲超90%,這速度國外幾乎毫無對手。
從2015年到2020年,中國整體冷飲平均單價上漲了30%。
哈根達斯的衰落和過氣,意味著消費者在雪糕的態度,不是貴不貴的問題,而是值不值得。
最致命的誘因,就是哈根達斯傲慢的擺爛。
1、品質擺爛,以次充好
2021年8月,因為宣傳與實際不符,哈根達斯被罰了一萬元。具體來說,就是在品牌官網上,哈根達斯聲稱冰淇淋月餅成分是巧克力外皮。實際上呢,卻為廉價的代可可脂。
一款代可可脂原料餅的價格是350元20公斤,一款可可脂原料的價格是525元3公斤,代可可脂價格為純可可脂的十分之一。
花了幾千買月餅,到頭來卻被當成冤大頭糊弄。
2022年7月,從法國進口的哈根達斯冰淇淋被新加坡、愛爾蘭等多國食品局通報緊急召回,召回原因是在冰淇淋中檢測出除害劑環氧乙烷,屬于一類致癌物。
2、創新擺爛,敷衍了事
哈根達斯的在創新上,也是換湯不換藥。
哈根達斯雖然推出了冰淇淋火鍋,只是看上去新穎,實質還是不同口味的冰淇淋圓球擺在一起。
對比一下,作為哈根達斯的“老鄉”,DQ在創新上明顯更敬業,擁有5大類28個品種的冰淇淋。DQ目前在全球已經擁有近8000家連鎖店,光是中國就有上千家。
當我們談到哈根達斯,好像除了“貴”的標簽以外,再也沒有很深的記憶點了——層出不窮的“翻車”,如同兒戲的創新,都是哈根達斯走下坡路的伏筆。
哈根達斯不是被中國競爭對手打敗了,而是被自己的“騷操作”和“小動作”坑了。
結語:
高端并沒有錯,問題是利用信息不對等營造“偽高端”。
阿迪達斯在道歉時閉口不提新疆棉,表面上是道歉,實際上是甩鍋給疫情和不了解中國消費者,一度讓阿迪達斯收入大跌。
哈根達斯也是如此,在面對中國用戶“雙標”質疑的時候,并沒有道歉,而是選擇繼續漲價,這樣的傲慢似曾相識。
無論是夢龍還是哈根達斯,享受了中國市場巨大紅利,然后使用低價甚至是對身體有害食材,但卻在中國市場上打著高端旗號,賣高價來收割消費者。
于是,久而久之,高端就只剩高價。
中國市場的紅利,靠濾鏡誰也吃不到,網紅巨頭也要記住這句話:
腳踏實地,放下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