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鯨教育 祁青
宣布剝離K12業務一年后,一起教育發布了2022年上半年業績。
第二季度實現營收1.34億元,超收入指引上限11.2%;連續三個季度實現Non-GAAP口徑下正向盈利……期內業績可謂亮眼。
一起教育巨輪已成功轉向?
急速縮水的規模
本期財報中最為亮眼的是顯著收窄的虧損。
2022年第二季度,一起教育凈虧損2640萬元,較上年同期凈虧損的2.67億元大幅收窄90.26%。上半年,一起教育共錄得凈虧損5120萬元,較2021年上半年的9.26億元凈虧損收窄了94.47%。
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下,一起作業宣布其已連續第三個季度實現正向盈利。第二季度,不包括3010萬元的股權激勵費用,在Non-GAAP口徑下調整后的凈利潤為360萬元,上年同期凈虧損為2.18億元,同比扭虧為盈。上半年,不包括股權激勵費用人民幣6470萬元,調整后的凈利潤為1350萬元,高于上年同期調整后凈虧損的8.07億元。
對于報告期內業績,一起作業在財報中表示:SaaS業務在2022年第二季度的收入貢獻度穩步提升,增長引擎已切換為更加良性可持續的新業務模式。”
然而,新業務模式發展究竟如何呢?或許從營收變化上,可以窺出端倪。
第二季度,一起教育營收1.34億元,較上年同期的6.71億元同比減少80.1%;上半年共營收3.6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1.45億元同比減少68%。
回溯往年數據可以發現,自宣布停止K12學科輔導服務之后,一起教育的營收已連續三季度明顯下滑。
自2021年7月“雙減”政策落地以來,一起教育營收再不復往日的增長,而是逐漸回落至2021年第三季度的61.77%,再到2021年第四季度的11.45%。直至進入2022年度,其營收已然出現顯著的負增長。
2022年的第一、二季度,一起教育營收環比分別下降了57.09%、42.49%??梢?,轉型校內信息化的SaaS業務雖已進展半年,但其所帶來的業績貢獻效果仍微乎其微。
盡管校內教學軟件即服務(SaaS)業務真如一起教育所言“貢獻了二季度營收的凈增長”,但以目前的發展速度與規模,想要填補剝離K12業務所帶來的空白,恐怕仍難如愿。
仍顯乏力的未來
如若說新業務仍未開花結果,一起教育又是如何實現虧損大幅減少的?
眾所周知,在線K12學科輔導始終存在盈利難題,獲客燒錢、跑馬圈地,在線K12營銷大戰之后,徒留一片狼藉。幾乎All in K12的一起教育也難逃虧損。
財務數據顯示,一起教育科技在上市前三年(即2018年、2019年、2020年)已分別虧損6.56億元、9.64億、13.40億元,再加上2021年上半年虧損的9.26億元,三年半期間已累計虧損38.86億元。
而今,拋開連年巨虧的K12業務,一起教育的盈利壓力得到顯著紓解。
究其原因,主要是自上述業務剝離之后,不用再加入“廣告大戰”,不用再“燒錢獲客”,一起教育的各項費用開支明顯減少。
2022年第二季度,一起教育總運營費用同比減少了85.2%。其中銷售及營銷費用為1165萬元,同比減少96.2%;研發費用為3570.9萬元,同比減少84.4%;一般及行政開支為5644.1萬元,同比減少48.5%。
而匯總整個上半年的數據來看,一起教育收入成本同比減少64.29%,總運營費用同比減少83.42%。其中,銷售及營銷費用共計3364.7萬元,同比減少96.34%;研發費用為1.33億元,同比減少69.69%;一般及行政開支共計1.08億元,同比減少54.96%。
然而,虧損收窄依賴費用“節流”而非新業務“開源”,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做大主營業務勢必需要投入,但一起教育手中的余糧并不多。
截至2022年6月30日,一起教育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8.94億元,而在截至2021年6月30日,一起教育手中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1.6億元。同比大幅減少近13億元,而這還是在各項費用都在同比大幅縮減的情況下,可以看到剝離了K12業務之后,一起教育經營已遭受巨大沖擊。
而目前,一起教育大舉發展的校內教學軟件即服務(SaaS)業務,也很依賴研發技術,更因為合作的是校內合作商,毛利低、回款慢已成為行業共識。
第二季度,一起教育毛利潤為6970萬元,同比下降83.5%;毛利率為52.2%,而2021年同期為63%。
若說對于已然收縮的業務規模而言,一起教育手中的現金依舊充裕的話。那么遞延收入的進一步下降則似乎更明顯地反映了一起教育未來將要面臨的困難。
截至2022年6月30日,一起教育的遞延收入為1.42億元,較比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7.16億元同比減少了80.18%;而對比截至2021年末的2.44億元也減少了41.85%。
看似亮眼的財報背后,一起教育的隱憂依然很重。
轉型成功?斷言尚早
本季度的業績,也帶來了對于一起教育“轉型成功”的斷言。
有人士指出,一起教育在剝離K12業務之后虧損有明顯收窄,新業務在今年二季度的收入貢獻度穩步提升,可以說明一起教育已經轉型成功。
而在財報中,一起教育也表示,今年二季度,一起教育科技在上海成功交付了“閔行區基于智能作業的精準教學與自適應學習系統項目”;由一起教育科技協同全國智慧教育示范區上海市閔行區研發的“閔智作業”和“閔曉數”智慧筆也在上海正式發布。而隨著SaaS業務在全國教育高地上海閔行區形成的良好示范效應,一起教育科技正在穩步推進全國更多地區數字化教學業務,助力地方教育數字化轉型升級。
再加上9月1日開學之際,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二十國集團(G20)教育部長會議上倡導,要共同促進優質數字化教育資源共享共建,合力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和綠色轉型。這也使得一起教育似乎看到了曙光。
然而自“雙減”后轉型大潮奔涌而來,教育信息化這一“藍海”賽道早已風起云涌。前網易有道旗下“有道優課”開始探索AI智慧化教育、聯想發布智慧教育互動大屏、科大訊飛中標武漢智慧教育項目、松鼠Ai聯合阿里云和聯想打造智慧教育課堂等等,廝殺已愈演愈烈。
而被連年虧損拖累的一起教育,未來不僅要面臨激烈競爭,而且還要承受巨大的資金投入壓力。
如今,新業務并未實現營收盈利規模的快速擴大。反之,在成本費用明顯減少的情況下,毛利率下降、現金流縮水、遞延收入減少……一起教育轉型成功,斷言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