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每日財報 程意
日前,青島銀行將曾經的合作伙伴尚乘環球市場有限公司(曾用名:尚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尚乘環球”)訴至法庭,要求尚乘環球賠償2.6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22億元)。
據悉,青島銀行與尚乘環球于2015年達成《投資管理協議》,投資組合的初始投資及追加投入合計3.5億美元。但青島銀行認為,尚乘環球在今年6月認購的面值合計2.64億美元證券,違反了其作為受托投資管理人的職責,超出協議的授權范圍,故在7月雙方協議便終止。
值得注意的是,尚乘環球與青島銀行的關系匪淺。其是青島銀行股東尚乘集團旗下公司。在協議終止后不久,尚乘集團董事長蔡志堅便辭任青島銀行非執行董事一職。因此,也有外界人士揣測,此次董事長變動或許糾紛有關。
昔日伙伴對簿公堂
9月2日,青島銀行發布了一則訴訟公告,引發市場的廣泛關注。公告顯示,在9月1日香港高等法院正式受理了青島銀行與尚乘環球的協議糾紛一案,青島銀行向尚乘環球索賠2.64億美元。
據《每日財報》了解,在今年2月青島銀行的A+H股配股募資工作中,尚乘環球還擔任其H股配股的承銷商及聯席賬簿管理人。
昔日的合作伙伴,為何現如今卻對簿公堂呢?糾紛最早可以溯源于2015年,青島銀行與尚乘環球所簽訂的《投資管理協議》。根據協議,尚乘環球作為受托投資管理人,投資單一發行人發行的證券總計不得超過5000萬美元;投資組合內由同一發行人發行的證券總市值不得超過組合內總市值的25%。
但在今年6月,尚乘環球認購面值合計約2.64億美元的證券。青島銀行認為此舉未經授權違反了上述協議約定,所以在7月書面通知尚乘環球終止該協議。隨后,在今年9月便將尚乘環球告上法庭。
在訴訟中,青島銀行還要求尚乘環球交付或轉讓投資組合證券(未經授權交易的證券除外)以及投資組合投資的所有資產的所有權,并且要求進行必要的賬目查詢,以便能夠追蹤因未經授權交易而產生的所有款項等。
非執行董事的蹊蹺離開
目前,該案件現已被香港高等法院受理,但青島銀行的勝算也不一定百分百。
畢竟在公告中,青島銀行并未說明尚乘環球認購2.64億美元證券的詳細情況,而且兩者的關系也存在較多牽扯。
據悉,尚乘環球背后所屬的公司名為尚乘集團。值得注意的是,尚乘集團是青島銀行股東之一。截至2021年末,尚乘集團通過兩家子公司持有該行2.25億股H股,占普通股股本總額的4.99%。并且,尚乘集團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蔡志堅,還從2016年10月起擔任青島銀行非執行董事。
值得注意的是,在尚乘環球與青島銀行的協議終止后,蔡志堅便于今年8月辭任該行非執行董事一職。在公告中表示,蔡志堅是由于其他時間需求不斷增加,無法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繼續履行該行非執行董事的職責,故辭去職務。
但前腳尚乘環球與青島銀行協議終止,后腳蔡志堅就從青島銀行辭職,這難免讓人懷疑背后的“貓膩”。
而對于此次訴訟是否會對青島銀行的業績產生影響。青島銀行表示,不會對銀行正常經營產生影響,同時預計不會對當期及期后利潤產生實質性影響。
從青島銀行上半年業績來看,實現營收62.09億元,同比增長16.56%;凈利潤達20.6億元,同比增長12.4%。且在近五年,青島銀行的業績也十分可觀,始終保持上升態勢。
存在競爭壓力
拋開案件本身,雖然青島銀行近年來的業績保持增長,但也難免隱憂。
從全國來看,在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青島銀行處于中下等水平。截至2022年6月末,有6家城商行資產規模破萬億,而青島銀行資產規模僅達5364.1億元,在A股上市城商行中排名第12位。
在經營業績上,今年上半年江蘇銀行以營收351.07億元,凈利潤138.49億元,位列A股上市城商行第一。而同期,青島銀行的營收與凈利潤還不及江蘇銀行的兩成。
從山東省內來看,青島銀行作為山東省首家主板上市銀行、全國第二家A+H股上市城商行,其資產規模與營業收入雖一度霸榜省內第一,但來自齊魯銀行的競爭壓力也不容小覷。
據悉,自去年齊魯銀行于上交所上市以后,其業績增勢顯著。2021年,齊魯銀行營收首度破百億,達到101.67億元,同比增長28.11%;凈利潤達30.72億元,同比增長20.71%。今年上半年,齊魯銀行的營收與凈利潤持續增長。按照這個增速,齊魯銀行趕超青島銀行或不會需要很久。
古人云“安不忘危,盛必慮衰”,于青島銀行自身而言,其業績雖穩中向好,但也不可怡然自得。對于這種情況,青島銀行應該有一種危機感與緊迫感,尋找新的突破口。
另外在今年6月,執掌青島銀行12年之久的原董事長郭少泉,因監管有關銀行關鍵崗位任職期限的規定及臨近退休年齡,辭去該行第八屆董事會執行董事、董事長等職務。在7月青島銀保監局核準景在倫出任該行董事長的任職資格。此次景在倫的上任能否找準突破口,帶領青島銀行更上一層樓,值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