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玉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周三表示,現在的人民幣匯率與四年前相比更具韌性。就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而言,他認為,在經歷短期調整后,將重回雙向波動的震蕩走勢。
管濤在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活動上表示,2018年4月,在中美貨幣政策分化、美元指數反彈和經貿摩擦升級的情況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震蕩下跌,當年10月底跌破6.90,七個月累計下跌近10%。
“這次3至9月份六個月累計回調9%左右,與2018年4至10月份七個月累計回調近10%大體相當。”他說。
管濤表示,雖從調整幅度和市場反應來看眼下人民幣面臨的情況均與2018年類似,但不同的是本次人民幣表現出的韌性強于四年前。這主要是由于兩個原因,一是國際收支基礎強勁,二是對外金融脆弱性改善。
國際收支方面,他指出,今年1-7月,我國經常項目與直接投資合計凈流入資金2031億美元,同比增長69.0%,2018年則是全年凈流出1480億美元。其次,1-7月,銀行代客涉外收付匯順差723億美元,雖然同比下降65.1%,但遠好于2018年全年逆差858億美元。
在管濤看來,更為關鍵的是近年來我國對外金融脆弱性明顯改善。“即便當前民間對外凈負債規模和占比較2020年6月底有所上升,但較2015年6月底規模減少9440億美元,占比下降14.0個百分點,顯示匯改以來我國對外金融脆弱性明顯改善。”他說。
管濤指出,截止到今年3月底,我國民間對外凈負債14292億美元,與年化名義GDP之比為7.8%,較2020年6月底分別增加5619億美元、上升1.5個百分點。
他認為,迄今為止,外匯市場初步經受住了人民幣匯率急跌的考驗。對于人民幣匯率來說,今年四季度仍是多空因素交織,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繼續保持雙向波動的寬幅震蕩。
“短期來看人民幣匯率可能會有這種繼續調整的風險,但是稍微看長一點的話,特別到了年底(政府)會對明年有一些新的政策出臺,不排除人民幣匯率可能會出現反彈,總體上是維持一個雙向波動的快速震蕩走勢。”他說。
他強調,匯率漲跌均各有利弊,各方應以平常心看待。匯率靈活性增加,有助于及時釋放壓力,避免預期積累,有助于發揮匯率吸收內外部沖擊的"減震器"作用,增強貨幣政策自主性,減輕行政干預依賴,提振投資者信心。
此外,管濤表示,當務之急是要在經濟恢復的緊要關口,更加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抓緊落實一攬子穩增長的政策措施,加快釋放政策效能,鞏固經濟恢復基礎,增強后勁。
“涉外企業則要進一步強化風險中性意識,建立財務紀律,管理好貨幣錯配和匯率敞口。有關方面要適時加強匯率預期管理和調控,防止順周期羊群效應和匯率超調。”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