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15家美妝企業投資80億元,發起智能工廠革命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15家美妝企業投資80億元,發起智能工廠革命

應變速度最快、迭代能力最強的企業才能生存得更好。

文|未來跡FutureBeauty 周聰

工業4.0真的要來了。

一場數字化、智能化和網絡化的革命;一場以“邁向中高端”為目標的產業升級,正在中國化妝品產業悄然發生。

2年內將有15家新工廠投產,數字化和智能化是核心

最近幾年,化妝品行業掀起了一股投資建廠的熱潮,據《未來跡Future Beauty》不完全統計,最近3年,至少有15家企業宣布投資建新工廠,總投資金額超過80億元。預計2年內投產。屆時,將至少給行業帶來年300億元的新產值。

據《未來跡Future Beauty》統計,“數字化和智能化”是這些新工廠的共同特點之一。

比如,今年8月剛剛投產的水羊智造采用是行業頂配的全套德國乳化均質器,智能存儲車間有36個儲罐,最高可以待生產216噸半成品,能制成860萬片面膜。其智能系統可以將平均效率較半自動線提高一倍,產品可自動包裝,自動裝盒、賦碼、稱重、裝箱和貼標等。

此外,預計年內投產的貝泰妮中央工廠,據悉其新建生產線也具有高度的自動化水平:由輸送、產品組裝、測試、包裝、自動化控制等多個單元系統組成。能夠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按規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動進行操作或控制,可以減少生產過程中的差錯。

今年4月,拉芳家化智慧工廠園區也開始接受數字化工廠網絡改造升級,計劃打造成汕頭市首個5G三域工業專網+全光智慧工廠園區。數據看板對生產信息進行實時收集發布,5G智能機器人巡檢,無人搬運車將物料送至生產線等“黑科技”逐步成為現實。

當下,對中國制造業整體進行智能化改造已經是產業發展的必然,以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的融合創新發展也已經在對化妝品產生實質性的影響,以智能化、網絡化、自動化為核心特征的智能工廠正在成為產業發展和變革的主要內容。

“綠色”與“碳中和”成為工廠升級的另一大趨勢

8月29日,聯合利華廣州全品類生產基地奠基儀式在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舉行。據聯合利華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生產基地在設計的時候,就將“智能制造”和“碳中和”的理念進行了融合,致力于成為聯合利華首個“碳中和”生產基地。

據了解,聯合利華這個生產基地在生產能源方面將大范圍布局太陽能發電系統,充分調動當地豐富的水能、風能、生物質能以及地熱能等可再生清潔能源,大力發展“塑料不落地”等循環經濟,推動工廠生產向“零排放”邁進。

事實上,隨著全球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環保和碳中和的理念在化妝品行業早已經開始落地。

歐萊雅集團很早就宣布,宜昌天美工廠在2015年就邁入了“零碳時代”,利用宜昌得天獨厚的水電資源,實現純電能生產。同時,天美工廠通過垃圾零填埋、污水處理、引進回用水技術等方式,實現100%水循環和“零碳排放”。

歐萊雅蘇州尚美工廠也于2019年6月宣布進入“零碳時代”,至此,全球第一大化妝品集團歐萊雅在中國的兩家工廠都實現了“零碳”。

據愛茉莉太平洋中國發布的《2021可持續發展報告》顯示:2021年愛茉莉(上海)美麗妝園通過光伏發電和國際綠證(I-REC)采購相結合的方式,已成功實現100%綠色電力使用。同時,結合核證減排量(CER)購買的輔助手段,已經實現集團的碳中和目標。

不止是跨國公司,本土企業的新建工廠,也將綠色和碳中和作為了其重要的戰略目標之一。

例如,林清軒品牌就直接將其正在建設中的新工廠命名為“碳中和工廠”。據公開報道,這個占地30畝的創新基地,將通過“整個樓層鋪設9000平方米太陽能板”“廢水凈化后進行水儲能”等方案,實現碳中和。

企業建智能化工廠熱情高漲,背后的推手有哪些?

化妝品品牌為何頻繁布局上游產業鏈,積極進行智能化工廠革命?

《未來跡Future Beauty》經過調研發現,主要原因有三個。

一是大多數化妝品企業對未來的預期仍然樂觀。

《未來跡Future Beauty》在走訪中發現,企業家們對未來3到5年的市場預期仍然是樂觀的,大多數人相信“靜態管制”的時代很快會過去,市場還會反彈。

而艾媒咨詢的數據也顯示,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加之電商直播平臺的快速崛起,化妝品行業也逐漸回暖。2021年整體規模突破4500億元,并預計在2023年會突破5000億元大關。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中國化妝品市場的發展潛力仍然存在。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提升,各大企業在潛心研發產品的同時智能型工廠的建設也必不可少,只有“子彈充足”,才能對市場全面進行“飽和式打擊”。

二是各地方政府建設“美谷”的意愿強烈,提供了較多政策支持。

隨著中國化妝品市場份額的不斷擴大,吸納的就業人數越來越多,在政府主導下目前全國各地興起了“美谷”產業集群的建設潮。據《未來跡Future Beauty》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經開工的“美谷”已經有15個(美麗經濟狂奔,全國“美谷”駢興錯出為哪般?)。

為吸引化妝品企業入駐,各地方政策有所傾斜,這一部分政策支持為化妝品企業進行工廠升級提供了信心和便利。

2021年6月,廣州市白云區印發的《廣州市白云區推動“白云美灣”化妝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第二個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 年)》提到,白云區將全力推動“白云美灣”在2023年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2025年超千億元。

為實現目標,白云區將給予更多政策支持,完善產業配套,強化全產業鏈,加強為化妝品優質生產企業供地,三年內完成國有土地出讓1000畝以上,村級留用地開發300畝以上。

2022年1月28日,山東省工信廳聯合省藥監局發布《山東省促進化妝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其中首次提出了“北方美谷”的概念。

福瑞達生物股份總經理高春明曾公開表示,山東省“北方美谷”戰略的提出,為企業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堅定了企業的發展信心,福瑞達將主動承接“北方美谷”戰略,以產業園為依托,積極探索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

據了解,福瑞達健康護理用品產業園二期工程在“北方美谷”戰略的指導下,將建設成為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多點支撐的“智美科創園”。

三是為了掌握更多話語權,應對更為激烈的競爭。

如果說對未來的預期向好以及各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都只是外因,那掌握更多話語權,應對市場競爭則是驅動企業進行智能工廠建設的內在驅動力。

對品牌而言,在起步階段為了快速起盤,選擇代工企業加工產品是更方便快捷的方式,但發展到一定階段后,自建工廠和研發中心就會成為一種迫切需求。

這種需求首先是為了應對互聯網時代“脈沖式”的銷量增長。

隨著電商和直播的興起,在618、雙十一等重要的促銷節日,品牌的銷售額常常會出現“脈沖式”高增長。每到這時候,依賴代工企業的品牌要么占用大量資金,提前鎖定上游生產資源,要么多點布局,分散產能。但無論哪一種,都很容易出現斷貨或者產品品質不穩定的情況,而最終給品牌銷售帶來影響。

也正因為此,在已經上市的公司中,代工比例較高常常被視為一種“風險”。

其次,《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及其配套法規的落地,也進一步催化了品牌建立自有工廠的速度,以期掌握話語權。

在新的《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及其配套法規中,對企業建立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設置質量安全負責人提出了明確而具體的要求。相對來說,由代工企業生產的品牌則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比如,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在今年7月20日發布的《化妝品監督管理常見問題解答(五)》就指出:除了“化妝品注冊人、備案人、境內責任人、受托生產企業”外,不得在產品標簽上進行包括“監制”“出品”“品牌授權人”等類似標注。

這對很多不具備“注冊人”和“備案人”資格,由代工廠擔當“備案人”的創業型品牌就存在不小的影響(具體參考《一夜之間,化妝品新品牌創業門檻被提高了一大截》)。

在內外眾多因素的推動下,品牌自建智能工廠的熱情被推到了高點。其中,又以本土成熟型品牌為主。

經過這一輪的建設熱潮,根據安信證券的數據,預計到2023年,外資大牌的代工比例預計為42%,而成熟國產品牌的代工比例將大幅度下降到22%。但新銳品牌會仍然沿用代工模式,代工比例預計為100%。

短期內產能會過剩,OEM和ODM工廠將受沖擊

據《未來跡Future Beauty》不完全統計,預計2年內投產的這些新智能工廠,將保守估計為中國化妝品產業帶來每年300億元的新產值,并且其中大部分產能為“護膚品”。

這意味著到2024年,中國化妝品市場的產能很可能會過剩。

一個可以作為佐證的數據是,據CIC灼識咨詢發布的《2021中國美妝護膚品代工市場藍皮書》顯示,2021年中國美妝護膚品的代工市場規模為394.2億元。而未來2年內,目前尚在建設中的這些新的智能工廠,帶來的產能將至少是300億元。拋開中間拆舊換新導致的對產能的重復計算,很顯然在未來5年內,整體產能仍然有過剩嫌疑。

這樣的局面帶來的影響,首當其沖的是OEM和ODM企業,這些企業如果現在不積極轉型,屆時業務會受到很大的沖擊。

化妝品的代工生產主要指由制造方負責生產、提供人力和場地,采購方負責銷售的一種生產方式。目前美妝護膚代工模式按業務范圍分,主流的為OEM、ODM、OBM三種模式。

OEM工廠是純制造工廠,負責根據客戶的需求組織生產;ODM工廠則會在產品設計和研發上為客戶提供一部分增值服務;而OBM工廠則會參與品牌注冊、產品定位設計,并包攬配方研發、產品生產等諸多事項,助力客戶從零開始打造出一個屬于自己的品牌。

從業務范圍可以看出,OEM和ODM工廠整體技術含量較低,當目前這批新建的智能工廠投產之后,其過剩的產能將首先會蠶食這部分工廠的市場份額,帶來更激烈的競爭,倒逼整個產業向配方研發、原料研發等更有技術含量的環節深入和升級。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15家美妝企業投資80億元,發起智能工廠革命

應變速度最快、迭代能力最強的企業才能生存得更好。

文|未來跡FutureBeauty 周聰

工業4.0真的要來了。

一場數字化、智能化和網絡化的革命;一場以“邁向中高端”為目標的產業升級,正在中國化妝品產業悄然發生。

2年內將有15家新工廠投產,數字化和智能化是核心

最近幾年,化妝品行業掀起了一股投資建廠的熱潮,據《未來跡Future Beauty》不完全統計,最近3年,至少有15家企業宣布投資建新工廠,總投資金額超過80億元。預計2年內投產。屆時,將至少給行業帶來年300億元的新產值。

據《未來跡Future Beauty》統計,“數字化和智能化”是這些新工廠的共同特點之一。

比如,今年8月剛剛投產的水羊智造采用是行業頂配的全套德國乳化均質器,智能存儲車間有36個儲罐,最高可以待生產216噸半成品,能制成860萬片面膜。其智能系統可以將平均效率較半自動線提高一倍,產品可自動包裝,自動裝盒、賦碼、稱重、裝箱和貼標等。

此外,預計年內投產的貝泰妮中央工廠,據悉其新建生產線也具有高度的自動化水平:由輸送、產品組裝、測試、包裝、自動化控制等多個單元系統組成。能夠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按規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動進行操作或控制,可以減少生產過程中的差錯。

今年4月,拉芳家化智慧工廠園區也開始接受數字化工廠網絡改造升級,計劃打造成汕頭市首個5G三域工業專網+全光智慧工廠園區。數據看板對生產信息進行實時收集發布,5G智能機器人巡檢,無人搬運車將物料送至生產線等“黑科技”逐步成為現實。

當下,對中國制造業整體進行智能化改造已經是產業發展的必然,以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的融合創新發展也已經在對化妝品產生實質性的影響,以智能化、網絡化、自動化為核心特征的智能工廠正在成為產業發展和變革的主要內容。

“綠色”與“碳中和”成為工廠升級的另一大趨勢

8月29日,聯合利華廣州全品類生產基地奠基儀式在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舉行。據聯合利華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生產基地在設計的時候,就將“智能制造”和“碳中和”的理念進行了融合,致力于成為聯合利華首個“碳中和”生產基地。

據了解,聯合利華這個生產基地在生產能源方面將大范圍布局太陽能發電系統,充分調動當地豐富的水能、風能、生物質能以及地熱能等可再生清潔能源,大力發展“塑料不落地”等循環經濟,推動工廠生產向“零排放”邁進。

事實上,隨著全球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環保和碳中和的理念在化妝品行業早已經開始落地。

歐萊雅集團很早就宣布,宜昌天美工廠在2015年就邁入了“零碳時代”,利用宜昌得天獨厚的水電資源,實現純電能生產。同時,天美工廠通過垃圾零填埋、污水處理、引進回用水技術等方式,實現100%水循環和“零碳排放”。

歐萊雅蘇州尚美工廠也于2019年6月宣布進入“零碳時代”,至此,全球第一大化妝品集團歐萊雅在中國的兩家工廠都實現了“零碳”。

據愛茉莉太平洋中國發布的《2021可持續發展報告》顯示:2021年愛茉莉(上海)美麗妝園通過光伏發電和國際綠證(I-REC)采購相結合的方式,已成功實現100%綠色電力使用。同時,結合核證減排量(CER)購買的輔助手段,已經實現集團的碳中和目標。

不止是跨國公司,本土企業的新建工廠,也將綠色和碳中和作為了其重要的戰略目標之一。

例如,林清軒品牌就直接將其正在建設中的新工廠命名為“碳中和工廠”。據公開報道,這個占地30畝的創新基地,將通過“整個樓層鋪設9000平方米太陽能板”“廢水凈化后進行水儲能”等方案,實現碳中和。

企業建智能化工廠熱情高漲,背后的推手有哪些?

化妝品品牌為何頻繁布局上游產業鏈,積極進行智能化工廠革命?

《未來跡Future Beauty》經過調研發現,主要原因有三個。

一是大多數化妝品企業對未來的預期仍然樂觀。

《未來跡Future Beauty》在走訪中發現,企業家們對未來3到5年的市場預期仍然是樂觀的,大多數人相信“靜態管制”的時代很快會過去,市場還會反彈。

而艾媒咨詢的數據也顯示,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加之電商直播平臺的快速崛起,化妝品行業也逐漸回暖。2021年整體規模突破4500億元,并預計在2023年會突破5000億元大關。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中國化妝品市場的發展潛力仍然存在。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提升,各大企業在潛心研發產品的同時智能型工廠的建設也必不可少,只有“子彈充足”,才能對市場全面進行“飽和式打擊”。

二是各地方政府建設“美谷”的意愿強烈,提供了較多政策支持。

隨著中國化妝品市場份額的不斷擴大,吸納的就業人數越來越多,在政府主導下目前全國各地興起了“美谷”產業集群的建設潮。據《未來跡Future Beauty》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經開工的“美谷”已經有15個(美麗經濟狂奔,全國“美谷”駢興錯出為哪般?)。

為吸引化妝品企業入駐,各地方政策有所傾斜,這一部分政策支持為化妝品企業進行工廠升級提供了信心和便利。

2021年6月,廣州市白云區印發的《廣州市白云區推動“白云美灣”化妝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第二個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 年)》提到,白云區將全力推動“白云美灣”在2023年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2025年超千億元。

為實現目標,白云區將給予更多政策支持,完善產業配套,強化全產業鏈,加強為化妝品優質生產企業供地,三年內完成國有土地出讓1000畝以上,村級留用地開發300畝以上。

2022年1月28日,山東省工信廳聯合省藥監局發布《山東省促進化妝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其中首次提出了“北方美谷”的概念。

福瑞達生物股份總經理高春明曾公開表示,山東省“北方美谷”戰略的提出,為企業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堅定了企業的發展信心,福瑞達將主動承接“北方美谷”戰略,以產業園為依托,積極探索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

據了解,福瑞達健康護理用品產業園二期工程在“北方美谷”戰略的指導下,將建設成為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多點支撐的“智美科創園”。

三是為了掌握更多話語權,應對更為激烈的競爭。

如果說對未來的預期向好以及各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都只是外因,那掌握更多話語權,應對市場競爭則是驅動企業進行智能工廠建設的內在驅動力。

對品牌而言,在起步階段為了快速起盤,選擇代工企業加工產品是更方便快捷的方式,但發展到一定階段后,自建工廠和研發中心就會成為一種迫切需求。

這種需求首先是為了應對互聯網時代“脈沖式”的銷量增長。

隨著電商和直播的興起,在618、雙十一等重要的促銷節日,品牌的銷售額常常會出現“脈沖式”高增長。每到這時候,依賴代工企業的品牌要么占用大量資金,提前鎖定上游生產資源,要么多點布局,分散產能。但無論哪一種,都很容易出現斷貨或者產品品質不穩定的情況,而最終給品牌銷售帶來影響。

也正因為此,在已經上市的公司中,代工比例較高常常被視為一種“風險”。

其次,《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及其配套法規的落地,也進一步催化了品牌建立自有工廠的速度,以期掌握話語權。

在新的《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及其配套法規中,對企業建立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設置質量安全負責人提出了明確而具體的要求。相對來說,由代工企業生產的品牌則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比如,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在今年7月20日發布的《化妝品監督管理常見問題解答(五)》就指出:除了“化妝品注冊人、備案人、境內責任人、受托生產企業”外,不得在產品標簽上進行包括“監制”“出品”“品牌授權人”等類似標注。

這對很多不具備“注冊人”和“備案人”資格,由代工廠擔當“備案人”的創業型品牌就存在不小的影響(具體參考《一夜之間,化妝品新品牌創業門檻被提高了一大截》)。

在內外眾多因素的推動下,品牌自建智能工廠的熱情被推到了高點。其中,又以本土成熟型品牌為主。

經過這一輪的建設熱潮,根據安信證券的數據,預計到2023年,外資大牌的代工比例預計為42%,而成熟國產品牌的代工比例將大幅度下降到22%。但新銳品牌會仍然沿用代工模式,代工比例預計為100%。

短期內產能會過剩,OEM和ODM工廠將受沖擊

據《未來跡Future Beauty》不完全統計,預計2年內投產的這些新智能工廠,將保守估計為中國化妝品產業帶來每年300億元的新產值,并且其中大部分產能為“護膚品”。

這意味著到2024年,中國化妝品市場的產能很可能會過剩。

一個可以作為佐證的數據是,據CIC灼識咨詢發布的《2021中國美妝護膚品代工市場藍皮書》顯示,2021年中國美妝護膚品的代工市場規模為394.2億元。而未來2年內,目前尚在建設中的這些新的智能工廠,帶來的產能將至少是300億元。拋開中間拆舊換新導致的對產能的重復計算,很顯然在未來5年內,整體產能仍然有過剩嫌疑。

這樣的局面帶來的影響,首當其沖的是OEM和ODM企業,這些企業如果現在不積極轉型,屆時業務會受到很大的沖擊。

化妝品的代工生產主要指由制造方負責生產、提供人力和場地,采購方負責銷售的一種生產方式。目前美妝護膚代工模式按業務范圍分,主流的為OEM、ODM、OBM三種模式。

OEM工廠是純制造工廠,負責根據客戶的需求組織生產;ODM工廠則會在產品設計和研發上為客戶提供一部分增值服務;而OBM工廠則會參與品牌注冊、產品定位設計,并包攬配方研發、產品生產等諸多事項,助力客戶從零開始打造出一個屬于自己的品牌。

從業務范圍可以看出,OEM和ODM工廠整體技術含量較低,當目前這批新建的智能工廠投產之后,其過剩的產能將首先會蠶食這部分工廠的市場份額,帶來更激烈的競爭,倒逼整個產業向配方研發、原料研發等更有技術含量的環節深入和升級。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清市| 安福县| 奇台县| 汾西县| 宁陕县| 呼图壁县| 石台县| 福鼎市| 桂东县| 绥中县| 合水县| 德令哈市| 海兴县| 靖安县| 甘泉县| 吉安市| 弥渡县| 福清市| 黔西县| 天津市| 博白县| 宜章县| 青田县| 北流市| 禄丰县| 平泉县| 天镇县| 金平| 安远县| 中江县| 廉江市| 内丘县| 和平县| 华宁县| 旺苍县| 安徽省| 陇南市| 广宁县| 宁南县| 仁化县| 南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