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來咖智庫 徐夢豪
編輯|龔巖
不少朋友抓住秋姑娘金色的“裙擺”,利用中秋小長假的機會走進大自然,讓露營又火了一把。
節后上班的第二天,小唐稱自己昏昏沉沉,全靠咖啡續命,還沉浸在假期的露營之樂中,無心上班,掰著指頭等待國慶的到來。身處上海的小唐經歷了上半年的黑色封閉,本想著中秋能夠回老家和家人團聚,然而成都的疫情讓其歸家無望。不想荒廢中秋佳節,小唐召集朋友來了一次別出心裁的露營,度過了一個充滿儀式感的中秋。從燒烤架到零食攤,從天幕到帳篷,從小音箱到麥克風,小唐稱把浪漫搬到了城市之外,把圓滿全留給中秋佳節。下午搭帳篷、布置場景,傍晚吃燒烤,飯后小型音樂會。明月秋空懸,流銀照人間。在山野月色下,把酒言歡、相邀嬋娟、遠離喧囂,感受曉鳳拂夢、愜意人生。小唐說如果十一假期仍舊無法回家,則會繼續選擇露營。
根據驢媽媽《2022中秋小長假出游總結報告》分析,相比五一、端午等小長假,中秋出游客群中兩代、三代同游人次占比提升約三成左右,以家庭為單位出游的用戶占據了較大的比例。而不同年齡人群偏好的出游方式有所不同。90后、00后年輕客群更多選擇以“城市微旅行”的方式度過中秋。而80后、70后則更偏向于攜家帶口一起賞月和體驗中秋民俗活動。受疫情影響,在就地過節的倡導下,大眾選擇市內微旅行或城市周邊游來歡度佳節。
從早春到深秋,露營的熱度持續不減。在剛結束的中秋小長假,露營也當之無愧的成為了假期頂流,再次成為了關注度最高、最佳選擇的休閑方式之一。據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中秋,短途旅游成為假期旅游市場的C位,消費市場呈現多頻次、個性化的特點。據春秋旅游數據顯示,上海本地游、周邊游出游人數對比去年同期實現翻倍增長,其中上海露營、酒店微度假產品占比80%以上;據飛豬報告顯示,中秋假期露營訂單量增長超4倍;據攜程旅行報告顯示,中秋市內門票、主題游增幅最為顯著,其中露營類產品增長最優,漲幅高達53%;據馬蜂窩顯示,小長假期間“露營”平均搜索熱度漲幅超過130%,江浙地區露營熱情最高。
月滿中秋夜,露營正當時。尋一處清幽、覓一隅靜謐,拖家帶口、攜朋伴友,感受醉月靜好,共享露營魅力。以中秋為契機,露營形式多種多樣。浙江舟山的“中秋星空露營活動”吸引了市民的熱情參與。以星空露營為主題融合中秋特色,設置有休眠倉觀月、露天電影、月光集市等區域,并組織了中秋集點卡、手做花燈、現包月餅等活動。福建福州的網紅露營地“千江月農場”也是吸引了一大批游客的到來,提供所有廚具餐具及露營設備,消費者只需自備食材,給喜愛露營的人提供最佳的便利。河南鄭州的嗨KING野奢營地帶你逃離城市的喧鬧,融化進大自然,現場樂隊+燒烤狂歡+飛盤派對+中秋月餅=完美中秋。新疆庫木塔格沙漠露營基地帶你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中賞月,在皎皎月光里在浩瀚星空下載歌載舞、盡情狂歡。天空為幕,天幕為營,感受自然的原始魅力,享受親子的曼妙時光。中秋親子游露營趴給父母和孩子一場金秋盛宴,告別居家的千篇一律,感受別開生面的中秋露營。
露營作為一種備受追捧的新型旅游模式,為疫情之下的旅游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儼然成為文旅行業的新風口。不少網友戲稱,露營是旅游的平替,在疫情常態化的今天說走就走的長途旅游成了一種奢望,8萬游客因疫情滯留三亞的消息還歷歷在目,游客不敢輕易的選擇跨省游,害怕一不小心就被滯留在當地。雖然被疫情阻擋了遠行的腳步,但人們追求自由的心從不曾有停止,旅游需求也需要得到緩解釋放,短途近郊、安全穩妥的露營脫穎而出。當前,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參與到露營消費市場中;隨之,更多的投資者和運營者也緊隨其后;一些露營相關的綜藝也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國內的早期露營方式主要是戶外野營,不僅對專業性、技術性有較高的要求,而且對于露營者本身的身體素質、身體機能也具有高標準,一次完美的戶外野營,需要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的投入,是小眾的喜好。而隨著大眾需求的增加,露營市場逐步擴大,中國的新式露營生活,在社交媒體的推動下,快速走向大眾化。露營不再局限于野外,開始和各種各樣的生活場景融合。露營的熱浪也從戶外吹到了市內,許多的酒店、民宿也將露營搬進市內,搭起帳篷為客人打造露營儀式感。
露營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趣味。據百度指數顯示,2022年“露營野餐”相關內容搜索熱度同比上漲121%,是今年的熱門活動。據大眾點評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露營搜索量相較于去年同期上漲了447%,露營基地的搜索量同比上漲997%。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露營經濟核心市場規模達到747.5億元,勞動市場規模為3812.3億元。預計2025年中國露營經濟核心市場規模將上升至2483.2億元,勞動市場規模將達到14402.8億元。中國露營經濟核心市場規模和勞動市場規模的逐年上升,給露營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也提供了較大的空間。與傳統的戶外野營相比,大眾化的露營更加簡單、便捷、精致,在降低了露營門檻的同時,也成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首先是各種多樣化的露營裝備。帳篷、天幕、折疊椅、照明燈、戶外炊具、野餐用品、睡袋、防潮墊等等。其次是營地的投資建設。露營火了,營地投建也在迅速升溫,相關市場日漸活躍。最后是露營相關企業的增長。據天眼查數據顯示,近三年我國露營相關企業注冊總量齒距猛增,從注冊時間看,48%的露營相關企業成立于1年內,成立于5年內的企業占比高達八成。
在未來,通過“營地+”的模式,能使露營產業實現與更多相關產業生態的有效連接與融合,如家居家電行業、服飾行業、食品行業等,以豐富的內容和元素為營地帶來消費市場,形成疊加經濟效應,從而不斷為露營地注入新活力,提升露營地的綜合效益,有效促進露營地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