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消費財研社
曾幾何時,一款名為“聽花”的白酒以每瓶5.86萬元的超高售價轟動了行業,并被冠以“最貴白酒”的稱號,一直以來也不缺話題。
近日,據企查查信息,宜賓聽花酒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下文簡稱“聽花酒業”)因未按照排污許可證規定記錄在線監控設施運維臺賬,被宜賓市生態環境局處罰款5000元,處罰依據為《排污許可管理條例》第三十七條第(一)項。
聽花酒的總設計師張雪峰,也是聽花酒業母公司青海春天的董事長和實控人。
一直以來,聽花酒都是一款“有故事”的白酒,而張雪峰也是一位擅長講故事的老板,曾憑借“天上老君托夢靈感”的故事推出了天價聽花酒,一瓶的售價可抵39瓶飛天茅臺!
當“玄學”故事慢慢失去了新鮮感,張雪峰又試圖給青海春天包裝一個“科學故事”。今年7月,青海春天聘請兩位諾貝爾獎得主穆拉德教授和瓦謝爾教授擔任公司聯席首席科學家,以進一步推進公司在酒水快消品板塊業務的發展。
其中,穆拉德為199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因諾獎成果促進了萬艾可的發明,被譽為“偉哥之父”。
然而,在張雪峰聘請“偉哥之父”擔任首席科學家的消息發布后,卻引發了極大的爭議,其中不乏質疑其“炒作”的聲音。不僅在該消息發布當天股價開盤跌停,也無法扭轉一直以來公司凈利潤虧損的局面。
巨額虧損的同時營銷費用卻飆升了幾倍,這也讓上交所對青海春天發出問詢——是否存在利用信息披露誤導投資者、配合炒作股價的不當動機。
砸巨款做營銷卻止不住虧損,青海春天收首單半年報滬市問詢函
聽花酒業的母公司青海春天成立于2004年,靠冬蟲夏草類產品發家。
青海春天的老板張雪峰以“冬蟲夏草讓活佛心愛之馬起死回生”的故事作為宣傳,使得青海春天在2014年成功上市。
2018年3月,青海春天以3385萬元完成對聽花酒業的收購,至此,“蟲草第一股”正式進軍白酒行業。
如今,青海春天主營業務包括兩大板塊——一是以酒水產品銷售為主的酒水快消品業務板塊,二是以冬蟲夏草類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主的大健康業務板塊。
青海春天2022年上半年財報顯示,期內公司營業收入約1.05億元,同比增長124%,但虧損卻達到4893.88萬元。
分季度來看,2022年一季度,青海春天實現營業收入7522.15萬元,同比大幅增加270.4%;凈利潤為-2356.84萬元。其中,酒水業務營收實現5296.95萬元,同比增長1101.59%。二季度實現營收3016.46萬元,同比增12.82%;凈利潤-2537.04萬元,增37.94%。其中,酒水業務的收入約1972.87萬元,環比大降約63%。
整體看,青海春天酒水銷售業務收入7269.82萬元,同比增長746.14%,占公司營業收入比重升至73.27%;但其銷售費用也達到6905.57萬元,同比增長277.14%,其中,廣告費為4041萬元,約為去年同期的14倍。
與此同時,青海春天大健康業務板塊營業收入3007.28萬元,同比下降18.17%。
可以看到,青海春天上半年銷售費用增幅驚人。對于銷售費用的大幅增長,青海春天表示,主要系酒水快消品板塊市場推廣費增加所致。對此,上交所也于9月2日向青海春天遞出問詢函。
問詢函中提到,公司上半年銷售費用已超過2021年全年的銷售費用(5567.97萬元),要求公司補充披露與酒水銷售業務密切相關的一系列問題,其中包括說明酒水業務前十大客戶名稱、銷售費用前十大支付對象。
另外,上交所還要求公司核實銷售費用支付對象是否涉及公司經銷商、關聯方或其他利益相關方,相關方是否與公司經銷商、關聯方存在資金或業務往來,以及是否存在為其他方墊付資金、承擔費用等變相利益輸送的情形。
此外,上交所還提出疑問,在青海春天披露的半年報中,公司研發費用并沒有因為諾獎得主的到來提高,反而同比下降了26.83%至297.76萬元。
對此,上交所要求青海春天結合公司研發團隊構成及變化,研發項目開展及費用投入情況,說明公司研發費用同比下降的原因;公司聘請諾獎教授指導的具體研發項目,截至目前諾獎教授對于公司研發的具體貢獻;公司前期與諾獎教授溝通、達成聘請意向并簽署合作協議過程、協議條款及聘請費用等情況,并結合協議內容及諾獎教授實際履行情況,說明“聯席首席科學家”是否僅為榮譽性頭銜;結合公司聘請諾獎教授費用、研發費用投入比較,以及諾獎教授實際履約情況,說明公司是否存在利用信息披露誤導投資者、配合炒作股價的不當動機等。
極草產品陷“砒霜門”后,又打著“壯陽”的幌子賣酒
此前有市場聲音提出質疑,聽花酒希望借助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權威性、以及“偉哥之父”的名頭,試圖向消費者傳遞和暗示其在“壯陽”作用方面的真實性。
事實上,早在2021年3月,關于“聽花酒”有壯陽功效的消息就在互聯網上傳開。彼時,一份由四川輕化工大學白酒學院和聽花酒業產品研究部聯名的實驗簡報中,也曾列出“有關聽花酒對男性功能的積極影響”相關內容。
青海春天還年報中表示,公司用“制化增益”新工藝對其酒體進行改造。讓酒既激活交感神經又激活副交感神經,聽花酒開創了白酒新價值。這個新價值,落口生津是標志,核心是“減害增益”。并聲稱聽花酒對人體免疫功能、性功能等都有提升作用。
但是,“白酒有壯陽功效”的說法還是遭到很多人的質疑。人民網《科普中國》也曾提到,酒精對生殖系統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使男性生育力低下。
另有公開報道稱,“酒精是死亡和疾病的最大風險之一”,“酒精與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和中風密切相關”,“飲酒產生大腦損傷的證據已得到了證實”等。
不過,張雪峰的“營銷”手段還是為青海春天帶來不少甜頭。
2004年,青海春天成立后主營冬蟲夏草,2009年以冬蟲夏草為原料制成的純粉含片“極草”系列產品開始試生產,“極草”定價29888元/盒,平均每克1054元,相當于當時黃金價格的3倍。
2014年,青海春天成功上市,當時公司全年營收20.63億元,歸母凈利潤3.65億元。
但是到了2015年,在國家食藥監總局檢驗下,青海春天的冬蟲夏草等產品中,被檢出“砷”含量達4.4—9.9mg/kg,遠超保健食品1.0mg/kg的安全標準砷限量值。砷則是民間所說的“砒霜”的主要成分,含劇毒。
2016年,相關部門要求其停止生產“極草”系列。自此,青海春天的蟲草業務一蹶不振,從2015年11.17億元的營收,下滑至2018年的0.88億,2019年開始,青海春天主營業務陷入虧損漩渦。
雖然蟲草產品“折戟”,但是張雪峰也感受到了“健康”宣傳點對于我國消費者的巨大吸引力。于是,張雪峰在2018年選擇進軍白酒行業,并將之前的營銷套路沿用下去。
兩年虧了5.69億元,張雪峰的白酒故事講不通?
雖然之前的“蟲草”生意讓張雪賺得盆滿缽滿,但從跨界到白酒領域后,青海春天卻并沒有交出一份理想的成績單。
2018年初入白酒行業,聽花酒業主要銷售的“涼露酒”為首款專為吃辣而研發定制的新型酒,酒中含有精準酵餾產生的涼潤物質,契合了全球食辣文化盛行的潮流,具有一定的發展前景。
但是,涼露作為低端酒利潤較低,很難給公司帶來實質性的轉機,于是張雪峰便推出了天價聽花酒。
但是,天價聽花酒也沒能將公司拉出虧損的泥潭,事實上,青海春天已連續2年面臨巨額虧損。
財報顯示,2020年-2021年,青海春天營業收入分別為1.24億元和1.28億元;凈虧損分別為3.20億元和2.49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虧損分別為-3.29億元和-2.29億元。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上半年,青海春天酒水板塊(主要為“聽花”系列商務酒的銷售業務)實現營業收入僅859.17萬元,貢獻寥寥。
而到了2022年上半年,青海春天仍然未能止虧。
對此,青海春天表示,公司酒水快消品業務的相關產品仍處于市場發育和持續投入階段,同時受第二季度疫情反復散發等大環境的影響,公司營收雖然保持較大增長但暫時未能取得相匹配的利潤,以上因素導致公司仍然處于虧損狀態。
在近兩年不斷虧損的狀況之下,青海春天的銷售費用卻節節攀升。2019年至2021年分別為4922.11萬元、4832.48萬元和5567.97萬元,占當年總營收比例分別約為21%、39%和43%。到了2022年中期更是達到6905.57萬元,已經高于2021年全年營銷費用。
據搜狐財經曾報道,聽花酒年前到3月,對于廣告的投放已花費2.09億元。不過,連續幾年砸巨款營銷依然得不到消費者的認可、止不住虧損,這也說明消費者的分辨能力越來越強了,而張雪峰為聽花酒打造的精彩故事,似乎逐漸講不通了。
同時,我國也有明確規定,普通食品是不能宣傳有保健功能和治病的功能的。
“國家明文規定普通食品是不能講功效的,聽花酒只是普通的白酒,它并沒有保健食品的‘藍帽子’標識,是不允許宣傳功效的”,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青海春天聽花酒這樣的宣傳肯定是屬于違法違規的。
此外,白酒營銷專家蔡學飛也指出,售價6萬元左右的白酒消費市場實際上并不存在。在國內白酒市場中,這個價格帶已屬于收藏級,只可能存在于陳年老酒、茅臺等有特殊價值的產品,聽花酒這樣的品牌及品質難以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