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35斗
2022年4月,山東省工信廳發布了2022年年度山東省特色產業集群名單,全省共30家特色產業集群入選,其中與食品相關的共兩個,分別為“山東濰坊諸城市(健康食品及預制菜加工)特色產業集群”和“山東臨沂沂水縣(淀粉糖及休閑食品)特色產業集群”。
山東諸城,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總面積21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7.8萬,2020年GDP規模653億元,在山東各區縣里面排第25位,是個典型的“小城”。
“小城”如何做好特色產業集群。這里,我們以諸城產業集群為例分析其食品加工發展進程。作為山東省唯一的預制菜產業集群,諸城以諸城外貿、得利斯、惠發食品等企業為龍頭,結合諸城已有的原料優勢與食品加工優勢形成了具有諸城特色的預制菜產業發展格局。
一、全國首個省級預制菜產業聯盟落址諸城
談論諸城預制菜產業的實現基礎,可以從山東、濰坊、諸城依次說起。
山東作為糧食大省、農業大省,擁有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其米面糧油、肉禽蛋奶等多種農產品產量都位居全國前列。在中游加工端,山東省則擁有超8000家食品加工企業。在原料、加工上的優勢體現到企業上,是山東預制菜企業的迸發。
圖1:山東省近年糧食產量,數據來源:山東省人民政府網站
NCBD《2021中國預制菜產業指數省份排行榜》顯示,截至2021年,全國共有超7萬家預制菜相關企業,以地域劃分,山東預制菜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全國榜首,達到9246家。
“全國農業看山東,山東農業看濰坊。”作為山東農業的代表城市,濰坊是國內4個年產蔬菜千萬噸級、肉制品百萬噸級的城市之一,也是山東發展預制菜產業的重點城市。在濰坊市市長劉運的講話中,他提到,濰坊爭取在3年內打造中華預制菜產業第一城。
再將目光投向諸城,根據諸城發布十四五規劃與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在過去五年,諸城糧食面積穩定在185萬畝、產量保持在15億斤以上,農業產業化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到18家,新增上市企業3家,實現了“十三五”的圓滿收官。在食品加工方面,諸城是全國知名的食品機械設備產業基地,也是全國食品工業產業集群示范區、全國食品工業強市,2021年諸城食品產業實現產值超400億元,形成了以諸城外貿、得利斯、華寶食品、惠發食品、佳士博食品等企業為龍頭的食品工業發展格局。
在這些優勢之上的諸城,抓住機會,大力發展預制菜。截至2021年底,諸城已有預制菜加工企業556家,其菜品涵蓋8大菜系、400多個種類、1200多個品種。2022年2月,全國首個省級預制菜產業聯盟——山東預制菜產業聯盟落址諸城,諸城成為了預制菜產業的領跑者。根據諸城市規劃,在“十四五”期間,諸城將打造500億級的預制菜產業集群。
在這些喜人的成績背后,我們梳理了引領諸城預制菜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在企業的發展中窺見諸城預制菜的產業發展進程。
二、改寫山東諸城預制菜的三個“一”
諸城部分預制菜相關企業如下表。
來源:公開資料收集
1、諸城第一批預制菜企業雛形:預制菜是食品深加工的必然進程。
諸城最早的預制菜產業可以追溯至20世紀70年代,以諸城外貿為代表。1975年,諸城外貿有限責任公司成立,這是諸城當地最早的屠宰加工企業、出口企業。彼時,還尚未出現預制菜的相關概念,對于諸城外貿而言,這些產品是在食品的深加工進程中自然出現的。
從20世紀70年代到21世紀初,諸城外貿推出的產品有雞脯丸子、雞肉腸,2001年,諸城外貿拿下了肯德基在中國第一個雞肉調理品骨肉相連串的訂單。以預制菜廣義范疇來說,雞肉腸為即食產品,雞脯丸子為即熱食品,骨肉相連為即烹食品。與此同時,在外貿業務上,諸城也在積極地進行產品出口,出口產品包括油炸類、炭烤類熟食品。
到了2014年,諸城外貿已研發出了包括魚香肉絲、宮保雞丁、魚香茄子、咖喱土豆在內的豐富的預制菜品。
盡管在當時,預制菜的市場認可度并不高,但諸城外貿作為諸城預制菜發展的元老企業,仍然對市場進程產生了影響,加速了預制制品的出現與發酵,其所做的嘗試也為后來者提供了借鑒意義。2022年,預制菜時代到來了,諸城外貿正在尋求變革,據悉,其一年加工創新可達200多種新品。
2、全國第一家校園樣板餐廳:預制菜的本質是標準化、數字化。
提起對于機器人餐廳、炒菜機器人的想象,大多數人會想到冬奧會的智能餐廳。盡管看起來很先進,但對人們來說,這仍然是一種遙遠的想象,而惠發食品則讓這種想象變成了現實。
山東惠發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并于2017年A股上市,與得利斯并列成為諸城預制菜的兩家上市企業。
惠發的發展路上,充滿了“標準化”的味道。2011年,惠發發起成立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冷凍冷藏專業委員會,制定冷凍食品行業標準,該委員會最終于2014年批準設立。2019年,惠發再次參與行業標準制定,不過此次設立的對象成為了“預制包裝菜肴”。
作為諸城市食品加工的龍頭企業,惠發食品發展預制菜的主要思路是標準化、程序化、可復制性。從2014年至今,惠發食品已經實現了從原料、生產、物流、銷售的全生態鏈條打造,通過“中央廚房+智慧餐飲”的模式實現農業的產業化。截至目前,惠發預制菜產品已涉及八大菜系,其火熱單品麻辣小龍蝦1年銷量可以達到1000多噸。
2022年3月,由惠發公司打造的全國第一家系統化樣板餐廳在諸城市繁華中學啟動。通過“凈菜+調料包+炒菜機器人”的模式,惠發將智慧餐廳推進了校園。除了以更智能的方式進行菜品制作,惠發食品還建立了菜品、食品的全程可追溯體系與健康管理體系,前者可實現從種植到加工的可追溯,后者則將“逐步實現為每個學生定制專屬的營養餐”。
惠發的嘗試不止于此。在2022年山東省兩會上,惠發董事長惠增玉提到,公司計劃在3年內,以諸城為起點,在全國300個縣市打造預制菜發展樣板,實現全市、全省的“生態農產品生產基地+加工物流配送園區+智慧餐飲配送+大數據信息平臺管理”一體化發展。
3、全國第一支低溫火腿:菜品研發是預制菜企業取勝的關鍵。
得利斯創立于1986年,創立初期以生豬屠宰、食品加工為主。1989年,得利斯生產出了中國第一支低溫火腿,開啟了預制菜的探索之旅。
2015年,得利斯成立了菜肴事業部,正式進軍該領域。2017年,得利斯推出了一部分面向市場需求的預制菜,例如蓋澆飯中的澆頭。然而在當時,市場并沒有完全打開。
用得利斯預制菜研發經理王博的話來說,盡管山東預制菜企業眾多,但多是常規的速凍肉制品,成品預制菜較少。在此后的幾年里,得利斯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菜品研發上,據研究組長鄭金偉介紹,“每種菜品上市前,研發人員都要不斷調整原料搭配、辛料配比、加工方式,例如最近頗受消費者青睞的紅燒肉,我們反復試驗了不下百次。”
到了今天,得利斯的產品已經非常豐富,典型菜品包括黑椒牛柳、紅燒牛腩、叉燒梅花肉、青椒風味烤腸、豬肚雞、密州燒雞等等。
圖4:得利斯燒雞 來源:得利斯網站
與惠發食品一樣,得利斯也同樣注重預制菜全產業鏈的數字化。在中央廣播電視臺近日的一次報道中,記者記錄了得利斯養殖場的景象:小豬電子耳標、芯片掛鉤標簽、冷庫追溯碼標簽、實時監控路徑與溫度。等到產品進入市場后,消費者掃碼就可以看到產品的全程信息。這種智能化的應用可以有效降低產品不良率,提高能源利用率。
三、在預制菜產業變革中打造諸城印記
在得利斯、惠發食品、諸城外貿之外,諸城的預制菜企業還有佳士博、清清百福、華寶食品等等。佳士博成立于2001年,以生產、銷售速凍制品為主,于2017年切入預制菜行業,從酒店半成品菜入局,目前主要為酒店、企業等客戶提供定制預制菜;清清百福成立于1999年,為冬奧會參會者提供了高達22噸的預制菜食品,包括油條、蔥包、蝦餃皇;華寶成立于1996年,自今年始設立預制菜開發部門,與雙匯等公司合作,以數字化改造供應鏈……這些企業在發展中產生的合力共同塑造了諸城預制菜產業。
可以看到,這些企業大多成立時間較早,有從事冷凍產品或肉類加工的經驗,布局預制菜更多是食品深加工進程下的必然結果。
正如任何一個尋求市場認可的新興行業所對面的一樣,預制菜行業也會出現良莠不齊的現象,一些半成品企業在原料追溯、標準化生產、冷鏈物流等方面都和規模化的企業差距較大。為此,以標準化、數字化為核心的發展路徑應當提上日程。
在企業的自身發展之外,諸城市將預制菜產業集群作為重點發展項目,從政策、技術、資金上給予了大力支持。
2022年2月,諸城市與江南大學簽訂戰略合作,依托江南大學食品領域學科優勢建設運行江南大學技術轉移中心諸城分中心;
4月,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與濰坊市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建全國第一個預制菜產業名城;
6月,諸城有關銀行機構為全市7家預制菜企業給予了8.3億元的現場授信以解決預制菜企業生產中的資金問題。
與此同時,諸城市政府也在積極搭建平臺進行招商引資,最近公布項目是與廈門元初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進行預制菜產業合作。根據大眾日報報道,諸城市招商引資理念為不僅要引進企業,更要“留得住”企業、“發展好”企業,以實現項目的切實落地。
借用諸城市市長王浩的話,“諸城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培育‘爆款’產品,下一步要在產品研發、產銷對接上做足文章,爭取在濰坊預制菜產業發展中作出更多貢獻。”我們也期待更多的好消息出現,看到更多預制菜產業變革中的諸城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