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易生活
9月8日凌晨,繼蘋果方面發布全新的iPhone 14系列機型后,躍躍欲試的除了迫切想要換機的消費者外,美團方面隨即也公布了“買iPhone 14現貨最快半小時可送達”的公告,并且相比去年iPhone 13系列現貨一小時可送達,還增加了“12期免息”這一服務。據悉,目前美團外賣已對接了全國200余個城市超過1100家蘋果授權專營店。
除美團外,京東到家也在日前宣布,京東到家、小時購將同步開啟新品預售,并聯合蘋果授權經銷商擴大備貨,“以小時級最快分鐘級的速度送達”。據了解,京東到家是目前唯一獲得蘋果方面預售資格的即時零售平臺,目前已超2600家蘋果授權專營店上線京東到家、小時購。
從京東到家與美團方面近乎一致的表述不難看出,在“即時零售”這個領域雙方顯然都已做好了準備,而這一場圍繞iPhone 14系列新機的比拼儼然也已悄然開始。
為了“萬物到家”,美團將閃購業務推向臺前
不久前在美團的二季度財報電話會中,“閃購”無疑成為了絕對的焦點。據美團CEO王興表示,“美團閃購已經建立了一定量級的業務規模”。與此同時,在美團新的財報披露口徑中,負責實現“送萬物”的閃購與外賣業務、到店酒旅,共同構成核心本地商業板塊。
而這樣的調整其實不難理解,一方面餐飲外賣與閃購都是上門業務,據美團方面表示,“閃購是外賣服務的延伸,其充分利用了公司外賣業務的用戶規模和即時配送網絡,也與外賣業務擁有相同的單位經濟效益、有相同的成長路徑”。其次盡管目前閃購業務在單位經濟性上不如餐飲外賣,但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其儼然有望成為美團的下一個增長點。
事實上,即時零售在本質上做的還是零售生意。更準確來說,即時零售的商品品類與商超的各類標品幾乎并無差異,并且前者所強調的無非是比原本次日達的“天貓超市”、“京東超市”等,有著更短的履約時效,往往只需半小時到一小時即可送達。
并且由于近年來市場環境的變化,使得諸如文具辦公、醫藥、鮮花等品類的用戶“即時需求”相較以往大幅提升,其中大量訂單在美團、京東等平臺產生,并且大多是由平臺中入駐的商超、便利店來供貨。
據知情人士透露,自去年開始,美團方面便已經開始提高即時零售的戰略權重。在2021年10月,美團閃購與小米之家陸續開始合作,后者正式上線這一平臺。對于美團方面來說,去年與閃購合作的3C數碼品牌數量較上年增加兩倍有余,而這無疑也進一步拓寬了其商品品類。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美團iOS端新版APP上線后,其首頁再次進行了改版,并在頂部出現的“美食百貨,隨叫隨到”專區,取代了此前的掃碼騎車等工具。而改版后的首頁頂部專區,則主要包括“外賣”、“美團買菜”、“便利店”、“大型超市”以及“買藥”等五個入口。
從美團將這類商超業務放在首頁置頂部便不難發現,顯然希望提升消費者對其這一業務的認知,而不僅僅只有在點外賣、買團購券的時候才會打開。而這背后似乎也意味著,在即時零售領域美團方面已經開始轉守為攻。并且更為重要的是,美團近期一系列的舉動,無疑也宣告其將與京東的“重要業務”撞個正著。
京東進一步發力同城零售,從增持達達開始
8月23日,達達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CEO蒯佳祺離職,董事會主席由京東零售CEO辛利軍接任。在當日舉行的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京東集團CEO徐雷指出,京東會把同城零售作為重要業務,包含很多產品和系統,目前仍在整合的過程中。
無論從人員調動還是戰略調整上,京東與達達的進一步融合,以及兩者共同打造的“京東小時購”業務,顯然都意在同城零售和雙方更好的協同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京東方面整合即時配送能力,并從京東導流至京東到家、京東小時購等即時零售業務的主要方式。
緊接著在9月6日,京東方面表示,京東超市新的五大戰略之一就是布局同城零售業務,隨著與達達的加速融合,京東超市將進一步完善即時零售網絡,包括自有的七鮮、華冠、京東母嬰生活館和京東酒行,以及京東超市連接的沃爾瑪、永輝、華潤等線下商超,還有京東到家平臺的諸多商家。
簡單來說,京東超市目前已經集合了本地大型商超、中小線下門店等諸多商家,并將依托于達達的配送服務以滿足用戶更快的商品到家需求。
不難發現,美團與京東在同城零售業務上可謂是殊途同歸。前者由外賣開始,目光卻并沒有僅僅停留在餐飲業的本地商家,而是不斷拓寬品類、逐步與更多的線下門店進行合作;而后者原本依靠自建倉庫實現“多日達、次日達”服務,如今也不斷縮短時效、逐步走向了同城購。
其中,美團方面的優勢是由外賣業務帶來。外賣的“高頻”特性無疑保持了APP相對更穩定的用戶打開率,而“送萬物”同樣也有現成的本地配送網絡來兜底,并且相比之下外賣的配送難度原本就要比大多數商品更高。
對于京東而言,現階段優勢則更多的在于用戶認知,其優質、快速的物流服務,以及與線下門店的多年合作,再加上遍布全國的自營倉等基礎設施,無疑都是加碼“小時達、分鐘達”的底氣所在。不過此前也曾有消息源透露,京東方面或將進入餐飲外賣市場。顯然,京東方面也意識到了難點在于如何提高用戶使用自家APP的頻率上。
但除了美團這一競爭對手外,阿里與字節跳動同樣也是不可小覷的存在。首先,餓了么方面早早就已布局了送藥、送花等即時零售業務,而盒馬這一業態除了在本地的線下布局外,如今其跨境GO等業務也都直接對應了其他平臺的“次日達”零售業務。
此前曾有相關報道顯示,抖音方面近期也開始在廣、深、杭等地推出“抖超送貨上門”服務,類似于京東超市的即時零售業務。并且值得一提的是,抖音曾于8月19日宣布與餓了么合作,后者將基于抖音平臺,提供從種草、點單再到即時配送的本地生活服務。
雖然如今美團、京東在即時零售領域的市場份額位居前列,但抖音與餓了么的合作顯然也是各取所需之舉,前者缺的是進入外賣這一高頻業務的契機,而餓了么無疑看中的是抖音巨大的流量池。所以有觀點認為,或許兩者的合作也將加快搶占同城零售市場份額的步伐。
然而消費者的即時零售需求,真有想象中那么大嗎
然而自去年以來,社區團購、生鮮電商等賽道漸漸退溫,此時即時零售則以升級形態出現在了大眾的視野里。
基于自身業務拓展更多消費場景,儼然已經成為了各大互聯網公司的共同選擇,但不可否認的是,消費者即時性需求的變化多多少少都有居家的因素,并且短暫的時間可能無法徹底改變原本的消費習慣。而當用戶習慣被平臺培養起來后,再往其他平臺遷徙的成本本就不低,那么對于各大平臺而言,這顯然又是一場曠日持久的爭斗。
即時零售作為隨著市場環境改變而再度備受關注的一個產物,能否成為更多用戶的剛需或許還有待時間給出答案,畢竟此前社區團購平臺的大量涌現也沒能讓菜場和商超消失。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即時零售的出現顯然也并不是為了讓線下商超消失,反而是更像是用外賣來連接用戶與三公里以內的餐飲業門店一樣,將用戶與一定距離內的更多門店相連接。
雖然如今在各方面承壓的諸多互聯網企業,儼然已將下一個重點放在了即時零售身上。但在各平臺一頭扎進去的同時,是否也應該思考即時零售業態會不會只是高線城市的“特供品”,能否改變其相對低頻、不那么剛需的市場地位,以及對于大部分中小門店而言,可能無力承擔的“傭金”和“推廣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