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安晶
2001年的“9·11”恐襲后,美國以反恐之名先后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伊拉克戰爭催生比基地組織更血腥的“伊斯蘭國”(ISIS)后,美國又在敘利亞開辟新戰場。
隨著ISIS從中東向非洲、南亞等地區轉移,美國開始減少對中東和阿富汗戰場的投入。去年8月,美國終于完成從阿富汗撤軍,結束了美國歷史上最長的戰爭,也加速了阿富汗政府的倒臺。
“9.11”恐襲21年后,美國的安全形勢發生了變化,本土再也沒有出現過類似“9·11”的大規??忠u。但由于國內對立加劇,美國國內的極端主義成為了更致命威脅。
去年的“國會山騷亂”后三個月,國土安全部部長馬約卡斯宣布,美國本土極端主義對美國構成了最大恐怖主義襲擊威脅。
今年的9月11日,馬約卡斯重申該警告。副總統哈里斯也做出類似表態,警告本土恐怖主義將削弱美國。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統計顯示,2020年和2021年,美國的本土恐怖襲擊和預謀襲擊數量創下新高。華盛頓智庫“新美國”統計顯示,美國極右翼襲擊致死的人數已經超過圣戰分子襲擊。
白宮高層警告
馬約卡斯周日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指出,自“9·11”恐襲以來,美國的安全威脅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
他表示“9·11”后,美國的重點放在打擊外國恐怖分子,以防止恐怖組織對美國本土發動襲擊。但如今,國土安全部更擔憂的是美國本土極端主義。過去幾年,本土暴力極端主義構成的威脅“正在加大”。
馬約卡斯指出,本土極端分子不僅包括因外國恐怖主義思想而激化的人士,還有因為仇恨、反政府情緒、相信網上虛假信息以及個人不滿而走上極端化的美國人。
去年的國會山騷亂后,馬約卡斯已經將本土暴力極端主義稱為對美國本土“最大的、與恐怖主義有關威脅”。
去年9月,聯邦調查局(FBI)局長克里斯托弗·雷在參加參議院聽證時承認,自2020年春季開始,FBI處理的本土恐怖主義案件就翻倍增長。
克里斯托弗·雷提供的數據顯示,2020年初,FBI調查的本土恐怖主義案件約有1000件;到2021年9月,該部門調查的本土恐怖主義案件已經增至2700件。
根據FBI的定義,美國本土恐怖主義是指個人或組織受國內因素影響,比如政治、宗教、社會、種族或環保主義,為實現其意識形態目標而采取的暴力犯罪行為。
為應對本土恐怖主義威脅,美國政府去年公布了首個反本土恐怖主義國家戰略。戰略特別指出,因為種族、宗教仇恨和反政府、反權威思想催生的恐怖主義威脅正在加大。今年初,司法部成立了新部門專門調查本土恐怖主義。
副總統哈里斯周日接受采訪時也警告,美國本土極端主義威脅“非常危險”,會從內部削弱美國實力。
本土恐怖主義
華盛頓智庫“新美國”統計顯示,自“9·11”恐襲以來,美國本土唯一一起由海外恐怖組織策劃協調的致命襲擊是2019年12月6日的美海軍基地遇襲事件。當天,一名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成員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彭薩科拉的海軍基地發動襲擊,造成三人死亡、八人受傷。

而從“9·11”恐襲后到2022年5月,美國極右翼襲擊致死人數超過了圣戰分子襲擊致死。這期間,有122人死于極右翼襲擊,107人死于圣戰分子襲擊。
報告指出,美國如今的恐怖主義問題已經是“土生土長”。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對1994年1月1日到2021年12月31日在美國發生的恐怖襲擊進行分析。
該機構統計顯示,這期間美國共有1040起恐怖襲擊和預謀襲擊。2020年和2021年為恐怖襲擊和預謀襲擊數量最多的兩年,分別為110起和73起。

在這兩年中,發生在游行期間的恐怖襲擊和預謀襲擊遠高于往年。2020年,全美有47%的恐怖襲擊和預謀襲擊發生在游行期間,2021年為53%;2019年,只有2%的恐怖襲擊和預謀襲擊是在游行期間。
俄勒岡州波特蘭、華盛頓州西雅圖、紐約市、洛杉磯、華盛頓特區等大城市成為本土恐怖主義的熱點地區。襲擊的導火索是不同立場的群體因為政治極化、新冠疫情防控、種族不平等、選舉等問題發生對峙。
由于游行期間的恐怖襲擊增多,2020年和2021年,抗議游行者成為了美國本土恐怖主義襲擊的頭號攻擊目標,占41%。第二大被攻擊目標為政府、軍方和警方人員,占37%。
調查還發現,不僅是白人至上主義組織等極右翼組織發動的襲擊增多,極左翼和反法西斯組織發動的恐怖襲擊也在上漲,意味著不同立場組織間的對抗增加。
2020年,游行中發生的恐怖襲擊有58%由極右翼組織發動,大部分與反對2020年大選結果、反對新冠疫情防控措施有關。
但2021年,與游行有關的本土恐襲中有高達73%由極左翼組織發動,包括反法西斯組織、暴力環保組織、無政府主義者。這類襲擊大部分都與反對極右翼組織和反對執法部門有關。
總部位于俄勒岡州波特蘭的反法西斯組織Rose City Antifa在其官網上指責俄勒岡州政府和警方長期包庇白人至上主義者,稱該組織將靠自己,而不是指望執法部門打擊法西斯組織。
除了因種族、宗教、政治觀點分歧引發的極端暴力對抗之外,民調顯示,對于普通民眾而言,政治分歧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正在增大。
芝加哥大學政治學院7月在美國獨立日前發布的民調顯示,約49%的受訪者因為不清楚對方的立場而避免討論政治話題;約52%的受訪者認為政治觀點是結交新朋友的重要條件之一;38%的受訪者因為政治觀點分歧在社交媒體上取關好友。
調查還顯示,在共和黨選民中,有73%認為大部分民主黨人都是想把自己的政治觀點強加給他人的霸凌者;民主黨選民中有74%對共和黨人持相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