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夏能源網 蔣波
中國天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天楹”,SZ:000035)步子邁得很大。
華夏能源網(公眾號hxny3060)獲悉,9月8日,中國天楹發布公告稱,公司已與通遼市人民政府、中國投資協會圍繞通遼千萬千瓦級風光儲氫氨一體化零碳產業園建設達成戰略合作,并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合作內容包括:
“十四五”期間共同打造通遼千萬千瓦級風光儲氫氨一體化零碳產業園,其中風力發電6GW、光伏發電4GW、重力儲能2GWh、綠氫5萬噸/年、綠氨30萬噸/年、總投資600億元人民幣;
共同打造零碳產業裝備制造中心,重點打造重力儲能、綠氫、綠氨、生物質北方零碳裝備制造業中心,總投資100億元人民幣;
此外,各方還將共同發起成立重力儲能研究院、綠氫研究院、綠氨研究院、生物質能研究院等。
根據上述公告披露信息測算,項目總投資高達700億元。金額之大,即便在當前火熱的光伏風電領域也極為罕見。
中國天楹成立于2006年,總部位于江蘇海安,2014年通過重組借殼中科建上市。當前業務包括環保設備、垃圾處理和城市環境服務三大板塊,尤其在垃圾分類及固廢處理方面,公司在國內處于龍頭地位。與此同時,中國天楹還在大舉押寶重力儲能,是當下在全球重力儲能領域為數不多的大規模進入者之一。
今年1月,中國天楹發布消息稱,控股子公司Atlas Renewable LLC與位于瑞士的重力儲能公司Energy Vault簽署了5000萬美元的技術授權許可協議。在獲得技術授僅三個月后,即今年4月,中國天楹便與中國投資協會能源投資專業委員會、三峽建工、中建七局新能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聚焦新能源領域,包括但不限于儲能技術(重力儲能)等新能源項目的合作。
5月,中國天楹又與國網江蘇綜能就重力儲能技術研究與項目開發相關事宜達成戰略合作;6月,中國天楹再與中電建水電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共同開發投資不少于2GW+的重力儲能電站;到了今年8月,中國天楹與國家電投集團浙江新能源有限公司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進1GWh重力儲能項目的落地。
如今,在與通遼市合作的700億項目中,中國天楹又要落地2GWh重力儲能項目。
也就是說,不到一年,中國天楹至少已計劃實施5GWh重力儲能項目。而縱觀全球,除中國天楹以外,尚未有一家企業能夠落地重力儲能項目,即便是給予中國天楹技術授權的Energy Vault公司,也沒能正式落地一個項目。中國天楹5GWh的重力儲能項目,足以冠絕全球。
中國天楹曾表示,公司從環保行業跨界至儲能行業,是遵循了公司現階段“環保+新能源”的雙引擎驅動戰略。而如今,在落地于通遼的700億產業規劃中,中國天楹除重力儲能外,還開始涉及風電、光伏等更多領域。
對此,中國天楹同樣表示,本次合作開發通遼產業項目符合公司“環保+新能源”雙引擎驅動戰略的發展方向,將在未來較長時期內對公司環保與新能源業務的發展以及公司經營業績提升產生積極影響。
然而,就像當初孤注一擲地從眾多儲能技術路線中選擇了沒有落地案例的重力儲能技術一樣,此次中國天楹與其他機構合作落地通遼產業規劃,也像是一種“孤注一擲”。
9月9日,中國天楹開盤漲停,全天震蕩回落,最終微漲1.4%報收6.5元/股,總市值164億元。與此同時,截止2022年上半年,中國天楹的總資產為241.53億元,貨幣資金為11.3億元,對比700億元的項目投入,可謂是差距甚遠。
此外,中國天楹還有135.34億元的總負債,其中短期借款14.96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12.37億元。那么,中國天楹到底有何底氣來撬動700億元的項目?
對此,中國天楹的回應也很快,公司表示:上述項目投資的幾百億并不全由公司承擔,資金來源方面,公司會通過各種方式進行籌措。但籌措的具體方式,中國天楹并沒有說明。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若中國天楹重力儲能項目可以順利落地,到2023年,中國天楹的重力儲能項目收入可達24億元,2024年可達45億元,可以為公司貢獻一部分流動資金。但同時,該人士還表示,預測收入金額只停留在理論層面,目前沒有成功的項目可供參考,而且重力儲能技術存在著諸多不可預見的風險。
在此背景下,中國天楹的“孤注一擲”是否能夠取得預期效果,甚至能否順利落地,仍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