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Ⅰ 戴晶晶
“雙碳”目標下,國內新能源車高速發展,疊加當前高油價背景,傳統煉廠亟待變革。
“由于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高,中國的交通燃料需求將在2026年達峰。”
9月8日,2022霍尼韋爾UOP石油煉化大會在長沙召開,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ize)資深研究顧問孫磊在會上分享了其所在機構的研究成果。
孫磊指出,交通燃料需求達峰后,將會有一個陡峭的下降曲線。
隨著煉油產能不斷釋放與新能源車銷量增長,中國汽、柴油等燃料已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
根據《中國石油流通行業發展藍皮書2021-2022》,2021年中國成品油產量約3.57億噸,表觀消費量僅3.2億噸,供需差量達3764萬噸。
此外,在“雙碳”目標等因素影響下,中國成品油出口配額大幅縮減,影響過剩產能向海外轉移。今年迄今,中國累計下發成品油配額較去年同比減少39.2%。
傳統煉廠成品油收率高,利潤率往往比側重生產化工品的煉廠更低,碳排放量則更高。
受疫情和高油價影響,今年中國煉油利潤顯著下滑。一位行業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其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山東地煉在上半年出現較大虧損。
霍尼韋爾UOP高級業務總監王勁新在上述會議上指出,在產能面臨全面過剩、收入端溢價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向低碳發展、提高石油利用效率,并獲取更多環節的利潤,對提高煉廠的市場競爭力至關重要。未來的煉廠將是大型化、煉化一體,原料多元化,以及高度智能化。
“煉化企業需在煉化一體化基礎上推動產業循環以及原料多元化?!蓖鮿判路Q。
霍尼韋爾UOP預測,從趨勢上看,化石燃油的生產將很快到頂后開始下降,化工產品的需求將持續上升。
“中國對汽柴油的需求在減少,但在主要化工品如乙烯、丙烯、對二甲苯以及芳烴這方面,產能只能滿足70%的需求。”據王勁新介紹,中國對化工產品需求的空間很大。
王勁新認為,要持續煉廠改造,提高石化產品比例,2025年平均原油轉化為石化產品收率目標為20-40%,2030年將達40-60%。
此外,要加大對廢塑料、生物質等富碳原料的利用,實現原料多元化,可再生及生物質原料應用。到2030年實現可再生及生物質原料占煉化進料的10%-15%。
伍德麥肯茲的孫磊也表示,中國以恒力石化(600346.SH)和浙石化為代表的COTC(原油直接制化學品)煉廠模式,符合煉廠變革的趨勢。
根據伍德麥肯茲煉廠評估模型,2021年恒力石化和浙石化在全球化工集成煉廠單桶收益排名前5%。
孫磊稱,這兩個COTC煉廠具有完整的化工產業鏈,巨大的芳烴和烯烴產量是驅動高收益的主要原因。
在高油價和低化工需求的背景下,由于較低的成本,COTO煉廠的裂解爐基本沒有受到沖擊,一代煉廠集成和獨立的裂解裝置則受到很大影響。
中期來看,由于較低的化工原料成本,較高的化工品收率和較高的化工品利潤率,COTC比一代集成的煉化裝置仍更具有競爭力。
但孫磊同時提出,由于COTO要求更高的裂解深度以生產更輕的化工原料,COTC會比傳統的煉廠消耗更多的氫。如果仍以煤為制氫原料,會帶來巨大的碳排放。
“更高的碳價將侵蝕煉廠利潤,尤其是化工附加利潤。但如果使用天然氣等輕質化原料實現轉型,也會影響利潤。”孫磊說,這會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在當前的環境下,煉化行業更應該關注低碳、綠色方面的發展趨勢?!?span>霍尼韋爾特性材料和技術集團旗下UOP公司中國副總裁兼總經理項雷對界面新聞表示。
項雷稱,今年的高油價對全世界煉化行業都造成了影響,但“減油增化”的趨勢不會改變。
“從減碳的角度看,仍要依賴于新技術和新設備?!表椑妆硎?,隨著國家配套政策、排放指標管控的落地,越來越多的企業會愿意投入資金去降低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