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一般對新能源車的保費比燃油車高出一到兩千元,因為新能源車電子元器件比較多,容易壞。”一位駕齡超過30年的私家車主表示,“新能源車保費一般要八、九千,同價位的燃油車只要六、七千。”
新能源車險比燃油車險價格更貴,似乎是大多車主的共同認知。
一位中國人壽的保險員也證實了這一點,他告訴界面新聞,新能源車險確實是比燃油車貴,保險費用相同的話,燃油車會有優惠,算下來兩者費用相差20%,而且出險之后,新能源汽車的漲幅會比燃油車更高。
去年,在他所在的公司,新能源車和燃油車還能共享相同的優惠力度,但今年新能源車已不再享受優惠,而燃油車優惠力度不變。他表示,這和新能源汽車事故發生頻繁有一定關系。
從宏觀數據來看的確如此。據中國銀保信數據,2016年至2020年上半年,新能源車整體出險頻率高于非新能源車3.6%,家用新能源車出險率高于非新能源車9.3%,而且家用新能源車平均單車賠付金額也比非新能源汽車高2.7%。
和燃油車相比,新能源車在核心部件方面已經發生了較大變化,這使得其成本結構截然不同,這些變化最終都傳導到保險費用上。
去年12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試行)》,直接推動新能源車險的發展。這份文件對新能源車險的多個方面進行了明確,比如提出對新能源汽車特有的“三電”系統針對性保障,定制電網、充電樁等四項專屬附加險。
“如果是去年12月之前買的話,用的是油車的同一個條款。”有平安保險業務員表示,“現在新能源適用的是它自己的一個條款了,所有的定價都跟油車不一樣。”
不過,目前新能源車險仍處于發展早期,相比燃油車險的體量有較大差距,而保險本身又是一個高度依賴規模的行業。這造成的現狀是,一方面消費者喊貴,另一方面保險公司也并不賺錢。
8月29日,太保產險總經理曾義在中期業績會上表示,目前,太保產險承保的新能源汽車仍然虧損,未來,還要為較高的賠付下降推出一些新的措施。事實上根據財報,今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車保費已經有了明顯增長,占比從去年的3.5%增長到6.6%。但這仍然不夠。
有保險業務員也表示,相比新能源車險自己更愿意賣燃油車險。
這些情況折射出新能源車險行業前景和現實間的矛盾。據申萬宏源預測,新能源車險保費規模在2025年將達1543億元,占車險總保費比例約15.7%,這一占比在2030年將達31.3%,對應的保費規模為12790億元。
雖然眼下并不賺錢,但面對這樣一個新的萬億市場,不只是中國太保,越來越多保險巨頭都在加碼新能源車險業務。伴隨著銷量擴大,越來越多的汽車公司也盯上了保險這塊蛋糕。
今年以來,已有多家汽車公司進軍保險行業。蔚來、比亞迪分別在1月、3月成立保險經紀公司,理想則直接通過收購的方式,4月由旗下公司車和家金融科技收購銀建保險涉足保險業務。在此之前,包括特斯拉、小鵬在內的新勢力,也都成立了保險業務相關公司。
據人保財險2022年半年報,其上半年承保新能源車183萬輛,保費收入82億元。在未來展望中,其強調人保財險戰略性發展新能源車險。此外,針對許多新勢力都采用的直銷模式,中國人保副總裁兼人保財險總裁于澤表示,公司已經建立了總部直管加團隊專營的直管專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