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黃昱
在行業需要光明的時候,努力活下去的萬科正向外釋放更多信心。
9月7日下午,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攜萬科開發經營本部首席合作人兼CEO張海、南方區域首席執行官孫嘉、上海區域首席執行官吳鏑、北京區域首席執行官盧冰以及長租公寓總經理胡冬華、印力首席執行官丁力業、物流業務首席執行官張旭等高管亮相年度業務交流會。
在這次交流會上,郁亮維持了去年以來的基本邏輯判斷:“尊重常識、敬畏市場”。
郁亮表示,市場沒有下跌到深不見底的情況,這是常識。市場有高有低,要有敬畏之心,沒有做不完的生意,只有做不好的生意,能力最重要,能力比規模更重要,不貪婪,市場不好的時候也不要恐懼。
之所以這樣判斷,是因為郁亮認為,中國房地產市場始終是規模巨大的單一產品市場,規模還是超過十萬億元量級,不可能說沒有就沒有。
對于未來市場的走勢,郁亮重申了其在今年6月股東大會上的判斷:從短期來看,市場已經筑底,但恢復是一個緩慢和溫和的過程。他認為市場收縮過了頭,反而會積蓄自發修復的動能,要相信居民追求美好生活、改善居住條件的力量。
郁亮進一步補充道,市場不會沒有挑戰,市場的緩慢復蘇是波浪式的變化,它有一個軸,如果收縮過了頭,自然會啟動復蘇的動能。
正如郁亮在今年8月底中期業績上所言,7、8月和6月之間的銷售數據確實出現了比較明顯的落差,但一方面,6月的快速大幅回升,包含疫情回補、季節性等短期因素的影響,后續本身就會有所回落。另一方面,7月以來,出現了“停貸”事件等等新問題,一些出險企業無法完成交樓,對消費者買房的信心造成了一定影響。
在此背景下,今年股東大會后兩個月,郁亮在國內走訪了35個城市,看了100多個項目。在他看來,只要有好產品、好服務,哪怕短期市場環境有壓力,也一定能熬過去。
郁亮表示,新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參與者和主角,這些主角可能都需要具備這個階段需要的能力。比如開發業務,單一的開放能力是不夠的。比如萬科福州煙臺山這樣的項目,需要萬科的開發、印力商業等各部分板塊的通力合作。
郁亮在交流會上表示,去全國很多城市看項目,自己是去找“微光”的,是去看項目的服務運營具體做得怎么樣。
之所以提到“微光”,是因為他在6月底的股東大會上曾提到:“今天行業需要信心,需要熬著往前走。這時候但凡有一絲微光就當是光明所在往前走,這時候要更多挖掘它好的一面。”
郁亮表示,不管市場好不好,“手藝不能丟”,這就是企業的光。只要我們種地、打糧食的能力是有的,就可以度過難關。好產品、好服務總能給我們機會。
從今年上半年萬科的業績表現看,除了地產主業實現企穩回升外,一些新業務也在市場調整期給萬科整體業績帶來支撐,比如物流業務。
萬科物流業務首席執行官張旭在交流會上表示,物流是一個充滿前景和機會的行業,萬緯物流從極致追求效率向韌性化、分布式轉變。
“物流不僅規模大、前景好,而且常做常新、生生不息、穿越周期。”張旭介紹,萬緯物流通過全國端到端倉網布局,為客戶保障了供應鏈的韌性。目前已入駐城市47個,服務企業1500+,冷鏈園區47個,倉儲項目163個,倉儲規模1200萬平方米。
另外,作為萬科重要的商業地產開發運營平臺,印力集團這幾年的表現也有提升。
印力事業部首席合伙人丁力業在交流會上表示,自2016年被萬科收購以來,項目收入和利潤均實現23%的年復合增長,項目數量已達到115個,在管面積近1000萬平方米,一二線城市占比超90%,已開業項目占比近90%。
丁力業認為,穿越周期的企業,往往不是發展最快的,也不是最會找風口的,而是最沉得住氣、愿意花精力提升基本功的公司。回歸經營基本功是面對未來多變市場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