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鞭牛士 顧硯
“練(摩托)車的時候要排隊,考科目二、三的時候就排了三個小時。”剛訂了輛摩托車的陳瓊告訴鞭牛士。
近期,摩托車熱潮席卷而來,摩托車已經媲美露營、飛盤等新事物,成為一部分年輕人的新寵。在朋友圈、小紅書、抖音以及各種社交平臺上,隨處可見關于“摩托車”的分享。
追求品質的年輕人也看重摩托車的品牌。目前,本田、鈴木、雅馬哈和川崎在內的四大日企和寶馬、杜卡迪、比亞喬和哈雷在內的歐美企業在國內有較高的認可度。
而熱度比較高的國產摩托車品牌有春風動力,它的前身是一家摩托車配件廠;還有老牌車企隆鑫通用,早前曾是寶馬在國內代工企業。
“國產車的技術落國外二十年。” 楊光告訴鞭牛士,這算是業內的共識,“像是國產600排量4缸的發動機提速能達到220邁,但是同樣排量的進口車提速能達到250、260邁。”
這場摩托車熱潮中,國產摩托車品牌如何攫取更多年輕人的喜愛?
摩托車熱
“騎摩托車”,逐漸成為年輕人的新熱潮。
在各種社交媒體上,“摩托車”已經成為新晉的流量密碼。在小紅書搜索“摩托車”,相關筆記多達77萬篇,各種帥氣的“摩托大片”成了點贊收割機;在抖音上,“摩托車”相關的視頻播放量累計超973.6億次;而在微博“摩托車”話題標簽下,閱讀量已累計19億。
90后的安崎去年就開始關注摩托車了,今年6月拿到駕照;同樣也是90后的北漂女生陳瓊在今年8月拿到了摩托車駕照,當周就去訂車。
“考摩托車駕照的人太多了,跟我同一批學的有50多個。”安崎告訴鞭牛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摩托車大軍。
摩托車銷量也在暴增。“現在一個月能賣出去一百多輛。”摩托車賣家楊光也向鞭牛士表示,從2019年之后摩托車銷量幾乎是垂直上升的,買家多是年輕人,這兩年女性客戶也越來越多。
目前,摩托車市場已經出現供不應求。“一些暢銷款摩托車都需要提前預定,一般國產車需要等30-40天左右;進口車則需要兩到三個月。”楊光表示。
根據京東6月19日發布的618戰果數據顯示,摩托車品類成為今年銷售的黑馬,摩托車整體成交額同比增長106%,摩托車頭盔同比增長202%,摩托車裝備同比增長280%。
年輕人為什么會喜歡摩托車?
陳瓊最初萌生買摩托車的想法是在2021年初,她告訴鞭牛士:“那段時間公交車常常停運,我住的離地鐵太遠了,摩托車對我來說就方便多了。”換上摩托車之后,陳瓊北漂生活質量直線上升,之前一個小時的通勤時間被壓縮到了一半。
“從小的夢想就是有一輛摩托車。”程鄴表示,“第一肯定是因為帥呀;第二就是方便又不堵車,摩托車跟汽車速度也差不多,排量大的話,比汽車還快。”
“自由。”提到摩托車,車友林宜表示,“騎車的時候聽到發動機嗡嗡嗡的聲音,一扭就走,很爽。”
除了解決通勤時間問題,摩托車不再是簡單的代步工具,而是被用戶賦予了“炫酷”“自由”等標簽,被視作表達生活態度與自我個性的符號,甚至成為年輕人的社交符號。
此外,政策變化也是一個助力。2017年開始,“限摩令”逐漸解除,摩托車行業迎來政策利好。2017年,西安在全國率先解禁了摩托車;2018年起全國放開網上提檔,異地考證;2020年全國人大代表、吉利董事長李書福呼吁,適度解禁摩托車。
年輕一代消費群體的崛起,和“限摩令”的逐漸解除,使得摩托車注冊量明顯增長。根據公安部的數據,今年一季度,國內摩托車新注冊登記271萬輛,與2021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3%,與2020年相比增長了152%。2021全年摩托車新注冊登記1005萬輛,比2020年增加179萬輛,這一數字在近三年保持著快速增長。
豐儉由人
“單反窮三代,攝影毀一生”,其實,摩托車也是一項燒錢活動。
業內人士告訴鞭牛士,目前入門款摩托車價格大概在兩萬元左右,更進階一點的5-15萬左右,部分高端品牌車型價格可以達到五六十萬。
不過,同等排量下,國產和進口摩托車的價格相差近一倍。安崎告訴鞭牛士:“像錢江賽600價格五萬左右,如果是同樣600排量的4缸進口車,價格就要在11萬左右,并且排量越大價格差越大。”
楊光表示:“目前國產車主打配置和顏值,相比進口車性價比更高。”
不過,年輕人的首選還是進口車型。
“國產車的技術落國外二十年。” 楊光告訴鞭牛士,這算是業內的共識,“像是國產600排量4缸的發動機提速能達到220邁,但是同樣排量的進口車提速能達到250、260邁。”
除此之外,國產摩托車的品控也參差不齊。
“國產車就是小毛病不斷,進口車就是質量做工肯定過關,隨便騎。”程鄴告訴鞭牛士。程鄴買的是日本進口車川崎400。
楊光告訴鞭牛士:“有個客戶之前買了一輛三萬元的國產車,沒多久剎車搖臂就斷了,發動機爆缸、輪轂折了這些都時有發生,國產就是品控不太行。”
而除了摩托車本身價格不菲外,摩托車相關配套裝備也是燒錢項。
網友總結,摩托車裝備大致包括:頭盔、手套、騎行服、檔顯、腳踏、超亮電燈泡、擋水壺圓板、手機支架等。而頭盔又分為全盔、四分之三盔、揭面盔、半盔,并且每一個頭盔都是有保質期的,頭盔的制作制作材料如玻璃纖維、碳纖維等都會隨時間的推移出現損耗,平均壽命為2-3年。
一般來說,普通國產頭盔一千左右,但好的進口品牌四五千甚至上萬。陳瓊的頭盔4000多元,大概是其摩托車價格的四分之一。“這是我媽給買的,保命要緊,千元左右的頭盔也能用。” 陳瓊表示。
程鄴給鞭牛士算了筆賬:“車川崎400價格50800,保險1300,上牌200,護膝騎行服加起來4000多,我頭盔比較貴5000多,羅寧小丑那款。”
“買一個好點的頭盔,這樣出了事,至少能讓你不毀容的走。”程鄴調侃,“剛開始買的時候我的頭盔是1300,后來越開越快,也就怕出事了。”
“頭盔貴點也有上萬的,但都是簽名款或者限量炒作的。”楊光表示。
事實上,摩托車更燒錢的地方是改裝和換車。
“換個絞盤和鏈條就要三四千。”程鄴表示,但和程鄴同款車型的蘑菇分享自己的改裝清單花費大約20000元,“豐儉由人”。
至于換車,剛開始摩托車消費者可能會選擇一個兩三萬的入門款,速度沒有那么快。隨著技術越來越熟練,技術和摩托車的性能就不匹配了。
“一般騎個一兩年入門款的排量就滿足不了了。”楊光表示。
而剛提車三個月的安崎則表示早就想換車了:“說實話剛開始膽子小,騎到80(邁)我就出冷汗,現在騎習慣了,覺得130(邁)也太慢了”。
安崎看中的下一輛摩托車是錢江賽600,售價49999元,比他現在的摩托車春風250SR貴了將近一倍。
瘋狂入局
受年輕人追捧的摩托車已經形成千億市場。
中研產業研究院報告的數據顯示,2021年,摩托車的全球市場將呈現6.87%的強勁增長,預計市場規模將從2021年的2985.8億美元增長到2028年的4856.7億美元。圍繞著摩托車而形成的周邊市場,也達千億規模。
信達證券也認為,從人均消費量來看,日本、歐洲和美國中大排量摩托車年人均消費量在7.4-11.2 輛/萬人之間,而我國人均銷量僅 1.0 輛/萬人,參照發達國家和地區,我國250cc以上中大排量摩托車銷量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潛在的巨大市場正吸引越來越多的玩家進入分蛋糕。
2020年,全球摩托車巨頭哈雷摩托直接關閉了印度工廠,并于去年12月與國產品牌錢江摩托成立合資公司。寶馬、Vespa、哈雷、杜卡迪等歐美摩托車品牌都在中國開起了自己的品牌店。
目前,本田、鈴木、雅馬哈和川崎在內的四大日企和寶馬、杜卡迪、比亞喬和哈雷在內的歐美企業仍在國內有較高的認可度,根據前瞻研究院數據,本田摩托車銷售收入占全球摩托市場25%。
而國內摩托車制造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力帆科技、錢江摩托、林海股份、春風動力、愛瑪科技、新日股份、九號公司、隆鑫通用等。
今年3月,國產品牌春風動力因推出的250SR款摩托車而廣受關注,春風動力前身是一家摩托車配件廠,主要給重慶摩企生產零部件,之后逐步轉型為專注休閑娛樂運動型的摩托車企。老牌車企隆鑫通用早前也是寶馬國內代工企業,2020年隆鑫通用的自有品牌“隆鑫無極”系列大排量摩托車產品實現年銷量破2萬臺。
不止摩托車品牌,車企巨頭也想分一杯羹。2016年6月,吉利汽車以10億元入股錢江,并成為其最大股東;2020年推出“QJMOTOR”摩托車品牌;去年9月,吉利旗下子品牌極氪在發布新車之時同時推出了摩托車。
2021年8月,長城汽車100%控股的長城靈魂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經營范圍包括摩托車、摩托車零部件及配件的研發。
和汽車一樣,摩托車電動化也是大勢所趨。今年以來,國產摩托車品牌先后推出電動摩托車車型。年初,春風動力旗下電動品牌“極核”發布新款電動摩托車型AE8;7月份,錢江摩托發布首款電動仿賽摩托車OAO;7月底,隆鑫通用發布電動摩托車品牌“茵未”和首款車型Real 5T。
雖然一部分年輕用戶會選擇國產摩托車品牌,比如買了國產摩托車春風250SR的安崎就認為,國產摩托車“沒有網上說的那么多毛病”,但進口摩托車依然代表著高端、迭代。
面對年輕人掀起的新的摩托車浪潮,國產品牌能否抓住機遇?
(應受訪者要求,本文人名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