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玉
海關總署周三公布數據稱,以美元計,8月出口金額同比增長7.1%,增速較上月回落10.9個百分點,進口同比增長0.3%,較上月下降2個百分點,當月實現貿易順差793.9億美元。
進出口增速均低于市場預期值。數據發布前,界面新聞采集的9家機構預測中值顯示,8月,出口同比增長14%,進口同比增長1.8%。
分析師指出,外需走弱是8月出口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此外去年的高基數也對出口增速形成了一定壓制。他們預計,未來出口增速大概率還將繼續承壓。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0.9%,較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連續三個月環比下降。分區域看,美國制造業PMI報51.3%,比上月下降0.9個百分點,歐元區制造業PMI報49.6%,較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對界面新聞表示,8月出口同比面臨的利空因素有兩個。一是全球需求進入收縮狀態,這也是8月出口增速大幅下行的主導因素,二是2021年同期出口增速為25.4%,增速較2021年7月上行6.23個百分點。
他表示,在數量增速下行、價格增速下行以及基數上行的壓制下,預計9月出口金額當月同比大概率將承壓。
鄭后成指出,在今年的杰克遜霍爾年會上,美聯儲主席杰羅姆·鮑威爾的發言具有較強的“鷹派”色彩,預計9月美聯儲很可能繼續加息75個基點,此外,8月歐元區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當月同比增長9.1%,創1997年1月有數據記錄以來的新高,預計歐洲央行可能會大幅度加息。
“在此背景下,我們認為9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業PMI大概率將繼續承壓下行并跌破榮枯線,利空9月CRB指數當月同比,在數量與價格兩個角度對9月出口金額當月同比形成利空。”他說。
CRB是由美國商品調查局(Commodity Research Bureau)依據世界市場上22種基本的經濟敏感商品價格編制的一種期貨價格指數,通常簡稱為CRB指數。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也表示,伴隨去年同期出口基數抬高、海外經濟下行以及出口商品價格上漲因素拉動效應趨于弱化,9月出口增速有可能進一步下降至5.0%左右。
“接下來在高基數和外需走弱背景下,我國出口增速波動下行將是基本趨勢,不排除四季度個別月份出現出口同比負增長的可能。這意味著下半年穩增長將更倚重內需發力。”他說。
王青還說,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價較快下行,或對未來出口產生一定帶動作用,這也是彈性匯率發揮宏觀經濟自動穩定器作用的一種體現。不過歷史數據表明,人民幣貶值對出口的推動作用不必過度高估。
進口來看,在成本壓力和內需不振的情況下,進口增速繼續維持在低位。
植信投資研究院表示,鑒于當前能源尤其煤炭的國內外價格倒掛,國內輸入型通脹風險依然較大,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投資對進口能源資源的需求比較有限,加之國內保供穩價政策護航,國內能源的成本優勢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擠壓進口需求。
另外,植信指出,8月,我國進口集裝箱運價指數降幅達0.9%,顯示國內消費型需求依然疲弱。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表示,8月份國內疫情散發,對生產消費產生一定影響,加上去年同期進口的高基數,二者均對進口增速產生一定壓制。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以美元計,2021年8月進口增速為33.1%。另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8月,中國制造業PMI為49.4%,連續第二個月處于收縮區間,其中,生產指數為49.8%,和上月持平。
“不過,隨著國內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擴大有效投資、促消費仍是當前和未來政策的重要著力點,或將帶動中國進口需求回暖。”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