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安晶
在關停對歐盟供氣的主要天然氣管道“北溪1號”時,俄羅斯曾解釋的理由為壓縮機站渦輪機問題。
但在最新采訪中,俄羅斯官方發言人明確,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才是“北溪1號”停運的根本原因。
8月31日至9月2日,輸氣量降至20%的“北溪1號”再次進入檢修停運。檢修期結束后,俄羅斯宣布管道因技術原因無法恢復供氣。
對于“北溪1號”繼續停運,德國當時給出了平淡回應,稱該國的能源安全供應已經得到確保。但當地時間周一,歐洲天然氣基準荷蘭TTF天然氣期貨一度飆升35%,歐元兌美元則跌至20年來最低。
面對能源價格飆升,德國政府宣布了650億歐元的救助計劃,為民眾提供能源補貼。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最新講話中承諾,如果有需要,法國將在今冬向德國輸送天然氣。
分析機構則警告,即便歐盟的天然氣庫存全滿、今冬并非寒冬、俄羅斯保持部分供氣,歐盟的庫存也將在明年初耗盡。
俄羅斯放話、歐元跌至新低
國際文傳通訊社9月5日報道,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在當天的新聞會上表示,“北溪1號”管道出現渦輪機問題完全是由于德國、英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導致管道無法正常運行。
他稱,西方制裁導致渦輪機無法運輸、無法投入使用。而歐洲國家政府的所作所為正在影響各自國家的企業運行和民生,導致民眾生活水平和薪資下降。
在被問到如果西方取消制裁,俄羅斯會不會重啟輸氣時,佩斯科夫給出了肯定答復。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上周五在宣布“北溪1號”停運時使用了“無限期”一詞。“北溪1號”穿越波羅的海,直接連接俄羅斯與德國,是俄羅斯對歐盟供氣的主要管道。去年,“北溪1號”運輸了592億立方米天然氣,占歐盟從俄進口天然氣的約三分之一。
今年6月以來,俄羅斯減少了“北溪1號”供氣,并分別在7月和8月進行了兩次檢修停運。停運前,“北溪1號”的輸氣量已經降至20%,推高了歐盟的天然氣價格。
除“北溪1號”外,俄羅斯對歐盟輸氣的管道還有亞馬爾-歐洲管道,但俄通過該管道向歐盟輸氣的西行方向已經停運數月,德國使用該管道向波蘭反向輸氣。
另外兩條輸氣管道分別為經由烏克蘭向歐盟輸氣的管道以及經土耳其向匈牙利輸氣的“土耳其溪”管道。前者的輸氣量低于往年,而土耳其管道主要將天然氣送往匈牙利。
相比其他歐盟國家,匈牙利與俄羅斯的關系更為密切,該國有85%天然氣來自俄羅斯。在歐盟其他國家爭相擺脫對俄天然氣依賴之時,匈牙利單獨與俄羅斯簽訂天然氣增供協議。從9月1日起,俄羅斯經“土耳其溪”向匈牙利運輸的天然氣將從8月的每天260萬立方米增加到最高每天580萬立方米。
對于“北溪1號”停運,德國經濟部上周五回應稱,雖然天然氣市場情況依然緊張,但是能源安全供應已經得到確保。
德國的天然氣庫存水平已達到84.3%,即將提前完成10月的庫存目標。為安全挺過今冬用氣高峰,德國政府原計劃在9月1日前達到庫存75%,10月為85%,11月升至95%。
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上周宣布,德國的天然氣庫存在9月初就能達到85%,庫存補充速度快于預期。哈貝克的表態一度讓歐洲天然氣價格風向標荷蘭TTF天然氣期貨價格停止漲勢。
但在俄羅斯宣布“北溪1號”延長停運后,本周一,荷蘭TTF天然氣10月合約價格盤中一度暴漲35%,幾乎抹平了上周跌幅。收盤時,TTF天然氣10月合約價格為240歐元/兆瓦時,漲幅11.8%。
同樣在周一,歐元對美元匯率一度跌至0.9876,創下2002年以來新低。高盛集團分析師卡希爾(Michael Cahill)指出,俄羅斯削減對歐盟供氣的力度大于預期,預計歐元對美元將繼續跌至0.97,并在未來六個月將保持在該低位。
危機籠罩,機構預警
隨著“北溪1號”斷供再度推高天然氣期貨價格,德國政府上周日公布了價值650億歐元的補貼方案,為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居民一次性提供最高300歐元的能源補貼并對能源商征收超額利潤稅。
法國總統馬克龍周一宣布,如果有需要,法國今冬將為德國提供天然氣,德國則可為法國輸送電力。法國的電力主要來自核能,但受今年干旱影響,法國的核反應堆中有一半已經關閉。馬克龍已呼吁民眾在未來數周減少10%的能源使用,以避免今冬實施能源配給供應。
德國此前有55%天然氣進口依靠俄羅斯,目前挪威已經取代俄羅斯成為德國最大天然氣供應商。8月,德國進口天然氣中有38%來自挪威,來自荷蘭、比利時等國的進口也在上升。同月,俄羅斯天然氣占比降至德國進口天然氣的9.5%。
雖然德國正在減少對俄天然氣的依賴、加速補充庫存,但該國研究機構警告,要想安全度過今年冬季,僅靠增加庫存遠遠不夠,還需要大力節能。
波恩大學和科隆大學最新發表的研究指出,今冬,德國必須減少發電所用的天然氣、降低供暖需求、工業企業必須減少天然氣使用或者尋找天然氣替代品。
研究認為,德國需要將供暖用的天然氣減少15%,將取暖溫度下調5攝氏度;而工業企業則需要做出最大努力,將天然氣使用減少26%。
非營利組織歐洲天然氣基礎設施組織則預測,今年冬季,在天然氣庫存滿倉的情況下,歐盟的庫存能維持約三個月,德國的庫存能維持80到90天。
但如果各國沒有采取節能措施,則即便天然氣庫存滿倉、今冬不是寒冬、俄羅斯繼續供應少量天然氣,歐盟的庫存也將在明年3月耗盡。
該組織預測,要避免今冬出現供應危機,以過去五年平均用氣量為標準,歐盟國家每月應將天然氣使用減少15%。只有在此情況下,到冬季結束后,如果俄羅斯繼續供氣,則歐盟的天然氣庫存將維持在45%;如果俄羅斯斷供,則歐盟天然氣庫存將維持在26%。
但如果在俄羅斯斷供的情況下,歐盟沒有大力節省天然氣使用,各國今冬將被迫實施配給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