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氪新消費 朱末
一支中性筆能有多貴?
當大多數人還停留在撐死2塊錢的記憶中時,“一支中性筆55元”的空降熱搜,毫不留情地捅破了最后的窗戶紙,一時間,“文具刺客”的輿論四起。
據《揚子晚報》調查報道,深氪新消費通過實地走訪時發現,目前市場上動輒幾十上百的文具用品無處不在。更匪夷所思的是,有很多甚至沒有價格標簽,等家長結賬的時候才發現“不對勁”。
無獨有偶,北京商報采訪到一家文具店銷售人員,據其表示,如果要為一名小學生采購齊全開學所需的文具用品,除了書包外,基本需要花費幾百元,如果挑中的是進口和聯名款產品,價格還要更高。即便如此,很多家長最終還是會為孩子的喜好買單,畢竟不能因為裝備問題而輸在起跑線。
秋季限定盲盒、國風治愈系、銀河探索禮盒……這些乍聽上去來自某奢侈品牌新品發布會的名頭,正逐漸成為文具品牌的日常宣傳,無形的鄙視鏈,已然入侵文具界。
學校門口的文具店招牌,也逐漸從“XX文具店”變為“XX精品文具店”,再到如今的“XX文創生活館”,只為配得上里面出售的越來越高檔的文具。
氣氛已經烘托到位,漲價自然理所當然。利用家長的雞娃心理、孩子的好奇態度,文具廠商們因勢利導地布下了一盤棋。
這真是“天下文具競豪奢,喧囂紛亂名利場”。
01 風靡學生圈,文具盲盒如何讓人上癮?
高階的獵人,往往以獵物的形式出現。
學校門口散布的文具店,看似毫無章法,實則暗藏玄機。擺放在最顯眼位置的,早已不再是實用樸素的文具,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樣造型亮眼的文具盲盒,豎著的導購牌上印著大同小異的廣告語:“玩的就是心跳,盲開更有樂趣。”
實際上,盲盒并非新鮮事物。如果說上世紀90年代“干脆面”中的水滸卡片是雛形,那現在的奧特曼簽名卡就是集大成者,有公司僅僅靠著這項賣卡業務,一年就凈賺十幾個億。這更加充分證明一個道理:孩子的錢真好賺。
雖然形式有所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有了等級的區分,也就有了攀比性;有了相互攀比的功能,繼而產生“賭徒”般的勝負欲,這門生意就算成了。
和所有讓人氪金上頭的游戲一樣,文具盲盒還是一種社交談資,是在小圈子里炫耀的一大法寶,關乎面子和人氣,不跟風就會遭到身邊人的排擠和冷落。
文具盲盒也很懂學生們的心理,通常會與知名漫畫、小說、動漫等IP結合,整理成系列商品進行售賣。據不完全統計,一個系列通常8至10款,只會設置1個抽中概率極低的“隱藏款”。
在文具店的盲盒區,經常能聽到孩子們的交流,“一直買買買,終于把筆的樣式湊齊了!”“錦鯉盲盒好看,開到兩個藍色,沒開到紅色好失望。”“重復的超級多,還得繼續買。”
不僅是線下門店,“文具盲盒”的線上銷售也十分火爆。在淘寶搜索“文具盲盒”,顯示出上千款商品,奧特曼、寶可夢、多啦A夢、阿童木等熱門圖案應有盡有,排名靠前的店鋪,單品月銷售均在萬件以上。
為求證抽中隱藏款,到底需要購買多少盲盒,環球日報就某品牌文具盲盒做了咨詢。客服告訴環球日報,如果購買一整盒的話,一定能夠集齊一套,但隱藏款就純屬運氣,有顧客買幾支就抽中了隱藏款,有的則買了十盒都無法抽中,沒法保證結果。換句話說,這就是個“無底洞”。
并且,由于消費者在購買時無法獲知盲盒內商品的具體情況,這也給生產廠家留下了暗箱操作的空間,比如利用盲盒來清庫存、處理殘次品等。
在各大社交平臺上,不少家長曬出了開箱的“冤種”盲盒,不僅有泡泡筆、卡通貼紙,還有清涼膏、發泡膠甚至撲克牌等與學習毫無關聯的產品。好不容易碰到幾支可以書寫的筆,卻是質量堪憂,不是斷芯就是漏墨,與所謂的“物超所值”相去甚遠。
圖/毛爸聊玩具
細思極恐的是,很多隱藏于盲盒內的“三無”文具既沒有廠家名稱,也沒有標注材料成分,消費者選購時根本無法辨別產品中所含成分是否符合國家標準,會否存在有毒有害物質含量超標的情況。
然而,時至今日,消費觀念尚不健全的學生群體之間,已經形成了“整套文具盲盒”的購買模式。原本簡單、樸素的文具,逐漸走上娛樂化、高端化路線。
這正是廠商們樂見其成的結果。有從業人員表示:“與單獨賣掉兩支筆相比,裝進盲盒里的賣出率更高,利潤更多。”
如果說盲盒只是“文具刺客”的冰山一角,冰山下,早已波濤洶涌。
02 價格暴漲背后,廠商打什么如意算盤?
據相關數據統計,包括得力文具、晨光文具、齊心文具等國內一線文具廠商,均推出了不同所謂聯名文具產品。其中,真彩和得力文具還啟用新生代明星代言人代言文具產品,來帶動學生群體的關注和消費。
上海晨光文具最新發布的財報中顯示,聯名文具已經成為其重要銷售來源。晨光《2022年半年度報告摘要》提到,近年對傳統核心業務進行優化,推動內部孵化機制外部IP合作,路徑之一正是“精品文創產品賽道”。
為了獲得高溢價,文具廠商們紛紛開啟了“聯名”之路。經典動漫的授權不能放過,比如海賊王、火影忍者、奧特曼、名偵探柯南等,能夠保證銷量;小學生中間流行起來的漫畫,也必須緊跟潮流,比如與子成說、林深不知處等。一言以蔽之,就是哪有熱度往哪蹭。
一通操作猛如虎,帶來的是價格的暴漲。在淘寶DOU文創社店鋪里,一支派通與任天堂的聯名按動筆售價24.8元,而該按動筆的原裝筆芯折合約不到5元。斑馬與寶可夢的限定聯名按動筆售價25.8元一支,該型號筆普通款6元一支,二者差別僅在于筆桿圖案,這錢未免也太好賺了。
除此之外,越來越高大上的功能也成為如今文具商家的賣點。電動削筆刀,鉛筆放入三秒變鋒利;電動橡皮擦,無需出力輕松擦除。有了設計師加持和設計專利的噱頭,廠商不費吹灰之力,便能賺得盆滿缽滿。
逐利思維下,這些號稱“高端”的文具不僅名不副實,甚至屢被查出質量問題。比如,兒童文具上的香氣大多不是天然味道,而是由各種化工原料化合而成的物質所散發出來的氣味,為提高文具的“顏值”和手感,有的生產商會在包裝材料上過度添加增塑劑。
在去年湖北市場監管部門曾隨機抽檢市場上20批次聚氯乙烯材質的塑料文具盒樣品,發現其中10批次產品中鄰苯二甲酸酯含量不符合要求。
據介紹,塑料文具多為PVC材質,PVC是我國應用最廣泛的合成樹脂材料,鄰苯二甲酸酯是PVC的主要增塑劑,長時間接觸會干擾人體內分泌,影響生殖系統,對心血管、肝臟和泌尿系統產生一定傷害。
單品之外,還有更坑的“文具伴侶”。活頁本不能光買裸本,要搭配相同尺寸的活頁紙以及方便裝卸的打孔器、隨意活頁圈;“轉轉筆”的一端要裝飾花朵、紙杯、旋轉木馬等“小零件”;糾錯題除了購入糾錯本外,還要搭配喵喵機、膠帶、切膠帶機、標簽貼使用。
但事實上,這些文具伴侶雞肋有余,實用不足。號稱“快速打印錯題神器”的喵喵機,等連上藍牙、拍下照片、裁好尺寸,隔壁手抄的同學早已經下一題了。
圍繞著高價文具,一個“共贏”利益鏈已經形成。一端是手握文具資源的各大廠商,一端是數以萬計的校園小店主,默契地助推著全局的走向。
這到底是社會的沉淪,還是價值觀的扭曲?
03 監管政策出臺,惡性消費風氣該停止了
停了補課班,禁了小游戲、關了短視頻,卻還是沒能逃過“文具刺客”的坑。
誰能想到,本是用來輔助祖國花朵們成長為四有新人的文具,竟然在消費主義的刺激下,墮落成狡猾無比的模樣,讓其把持不住,上癮沉迷。
為了滿足孩子的要求,不少家長可謂是真正的一擲千金。據中國日報網報道,湖南的劉女士上小學的兒子為了湊齊一套“柯南”的中性筆,偷偷背著父母用壓歲錢購買盲盒,一個月就花了1000多元。
而買回來的每個盲盒只有2到3支普通中性筆,除了自己想要的圖案,其他都被丟掉了,造成了很大的浪費。即便被父母斥責,劉女士的兒子仍表示自己“喜歡驚喜的感覺”,以后還會不斷購買新的盲盒。
這并非個例。浙江省寧波消保委也接到家長王女士的投訴,孩子就讀于小學三年級,為了抽取到某個隱藏款,居然連續購買了20套含有24支筆的套裝,總價2000余元,已經完全成癮,導致精神恍惚學習一落千丈。
站在商家的角度來說,文具是充分競爭的市場,以個性化設計來創造利益,本來無可厚非。但一味追求獵奇和顏值,與文具本身的功能性和實用性背道而馳,只是舍本逐末,借名字和包裝來“飛升”,根本無法建立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再者,故意利用營銷手段,刺激和制造惡性消費,引誘未成年人沉溺其中,不僅失德,也踩到了法律的紅線。
“文具刺客”刺了錢包是小事,“刺”傷未成年人的消費觀是大事。8月16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盲盒經營活動規范指引(試行)(征求意見稿)》,擬對盲盒銷售的內容、形式、銷售對象等方面作出規定。自此,盲盒不再是監管盲區。
北京市消協也在8月31日也呼吁,文具消費需理性,安全實用最重要,“不人為制造各種奇特的營銷噱頭,不虛假夸大文具用品的使用功效,為青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
同一天,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亦發布告誡書,要求線下及線上文具銷售經營者,對文具明碼標價,做到貨簽對位、標示醒目,嚴禁以低價誘騙消費者,以高價進行結算。
除了政府層面,各大學校也在積極發出倡議。南京工業大學實驗小學就在“致2022級新生”的通知中明確表示,不建議使用圖案過多、造型復雜、聲音較大的文具。
說到底,任憑概念炒得如何花里胡哨,包裝做得如何精致繁復,文具的本質依然只是學習工具,再高端的筆,也變不成馬良的神筆。
都說“打鐵還需自身硬”,成績的好壞與否,又豈是昂貴的文具可以改變的,你說是也不是?
參考資料:
1.蹦迪班長《文具盲盒,掏空小學生錢包的財富密碼》
2.法制日報《文具盲盒營銷套路調查:價格虛高,三無文具濫竽充數》
3.有間大學《“10后”的高級文具消費熱潮,差點淹死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