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侃見財經
經過業績和股價的“雙殺”之后,三只松鼠如今真快要變成“半只松鼠”了。
8月20日,三只松鼠公布了上半年的財務報告。根據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三只松鼠實現營收41.14億,同比下滑21.8%;實現凈利潤為8213萬,同比下滑76.65%。
從單季度業績來看,二季度三只松鼠實現營收10.25億,營收增速僅為-35.54%;實現凈利潤為虧損7933億,凈利潤增速更是只有-315.66%,和一季度-15.85的營收增速、-48.75%的凈利潤增速相比,三只松鼠二季度的業績呈現出了加速下滑的趨勢。
受到業績的影響,8月22日開盤,三只松鼠的股價毫無懸念地大幅低開,不過盤中有所回升,最終以微跌1.98%收盤;截至9月5日收盤,三只松鼠報收20.71元/股,和2020年的最高點90.87元/股相比,如今三只松鼠的股價已經跌去接近八成,市值蒸發超過280億。
作為曾經備受資金追捧的“零食第一股”,為何三只松鼠會落到如今這個田地?在經歷了二季度業績大幅下滑、股價持續走低之后,三只松鼠距離企穩還有多遠?
初代“零食網紅”三只松鼠的發家史
呆萌、可愛的卡通形象,是三只松鼠給眾多消費者帶來的第一印象。
作為零食界的“初代網紅”之一,三只松鼠有過輝煌的過去;但就像眾多網紅在爆火過后終會被大家慢慢遺忘那樣,三只松鼠現在的境況,或許在剛剛創立的時候就已經注定。
關于三只松鼠的發家史,最早還要從其創始人、被人稱為“章三瘋”的章燎原開始說起。
時間拉回到2003年,當時年僅26歲的章燎原加入詹氏食品,成了廠里的一名營業員;憑借自己出色的營銷能力,短短6年時間,章燎原就成了廠里的營銷副總。
如果繼續在詹氏食品做下去,章燎原很大概率會成為一個出色的高管,但他并不滿足于此。
2009年,阿里舉行10周年慶典,章燎原從安徽跑到了杭州,并見到了馬云。
在聽完了馬云在10周年慶典上的演講之后,章燎原敏銳地察覺到了電商的機會,隨后在詹氏食品創立了一個名為“殼殼果”的電商項目;雖然這個項目的成績很不錯,但無奈詹氏食品并無心大力發展電商業務,最終章燎原選擇了離開詹氏食品,開始獨立創業。
2012年,籌備已久的三只松鼠成立。由于資金有限,剛開始時三只松鼠的辦公地點只是在蕪湖都寶小區的一間租金不足2000元的居民樓里,員工也只有5個人,但好在章燎原的思路明確——主打堅果這種標準化程度高的產品、不自建工廠直接在供應商拿貨銷售、把大部分的錢花在品牌打造和推廣上,最終憑借著這一模式,三只松鼠大獲成功。
從數據上看,2012年三只松鼠在天貓上線之后,僅僅過去65天的時間,三只松鼠便成為了淘寶天貓堅果行業躍居第一名;在同年的雙11中,當時才成立4個多月的三只松鼠當日成交近800萬元,一舉奪得堅果零食類目冠軍寶座。
而在接下來兩年的雙11活動中,三只松鼠繼續穩固著自己“零售龍頭”的地位。
2013年的雙11,三只松鼠的單日銷售額達3562萬的行業標榜,連續兩年成了食品電商行業的冠軍;而到了2014年的雙11,三只松鼠的銷售額達到1.02億元,全年銷售額更是達到10億元,幾乎是每年創造一個歷史。憑借著在電商平臺上的成功,2019年7月,才成立了7年的三只松鼠便成功在創業板上市,成了A股的“零食第一股”。
2020年5月,三只松鼠創出了90.87元的歷史最高價,總市值一度達到364億,正當大家以為三只松鼠可以繼續創造歷史的時候,沒想到這已經是三只松鼠的巔峰。
業績、股價“雙殺”,三只松鼠跌下神壇
“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這句雷軍的名言,在三只松鼠的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回顧三只松鼠的整個發展歷程,其之所以能取得當年輝煌的成績,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踩中了互聯網電商的大風口——2012年正是“淘系”電商大爆發的元年,三只松鼠成為互聯網電商風口上的那只豬,獲得了快速發展的機會。
不過正如開頭說的,眾多網紅在爆火過后終會被大家慢慢遺忘那樣,而作為零食界網紅的三只松鼠,自然也沒有躲過這個規律。在互聯網電商紅利逐漸過去之后,依托在互聯網電商平臺上的三只松鼠也不得不開始走起了下坡路。
從業績來看,自2020年開始,三只松鼠的業績增長速度便開始放緩,其中2020、2021年營收為97.94億和97.7億,增速分別為-3.72%和-0.24%;凈利潤為3.01億和4.11億,凈利潤增速分別為26.21%和36.43%。
而到了今年,伴隨著互聯網電商全面進入存量競爭時代,三只松鼠的業績更是出現了加速下滑趨勢。根據最新的財報數據顯示,上半年三只松鼠實現營收41.14億,同比下滑21.8%;實現凈利潤為8213萬,同比下滑76.65%。
實際上,三只松鼠自己也清楚過于依賴互聯網電商平臺的風險——當流量紅利過去,在流量變得越來越貴的時候,其不得不為了買量付出巨大的代價。所以在創業板上市之后,三只松鼠也開始進行線下布局,瘋狂開店。
根據財報顯示,三只松鼠在2019年開始推出“大力拓展直營和加盟門店”的策略,當年就凈增324家門店,到了2020年門店擴大至657家,期末門店數超過了1000家;不過,受到了最近幾年疫情的影響,三只松鼠最終只能無奈地選擇了停止線下開店的計劃,這也導致了其如今又陷入了“高價買量”的尷尬境地。
從股價來看,自從2020年5月創出了91.59元的最高點后,三只松鼠的股價開始逐漸走到。截至8月26日收盤,三只松鼠的股價僅為20.37元,和最高點相比,三只松鼠的股價已經跌去了接近八成,市值則蒸發超過了280億。
機構減持逃離,三只松鼠距離企穩還有多遠?
從目前來看,在經歷了業績和股價“雙殺”之后,三只松鼠的前景并不樂觀。
一方面,受到網絡流量價格越來越貴的影響,三只松鼠的毛利率和凈利率呈現下滑的趨勢。
從最新的財報來看,截至今年上半年,三只松鼠的銷售費用高達9.523億,在41.04億的總營業成本中占到了23.2%;今年上半年,三只松鼠的毛利率為27.86%,相比于一季度29.56%的毛利率相比略微下滑,凈利率為2%,相比于一季度的5.23%下滑超過了五成。
另一方面,隨著越來越多的巨頭開始進軍零食行業,三只松鼠面臨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
當下,國內零食行業的集中度不高,整個行業呈現“大行業+小公司”的特點。根據中商情報網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休閑食品前五大市場份額占有者分別為旺旺、百事、三只松鼠、華泰食品和良品鋪子,市場占比分別為6.7%、6%、4.4%、4.3%、3.2%,三只松鼠的占比并不高,而越來越多企業進軍零食行業,也加劇了整個休閑食品行業的競爭。
除了上面的兩大難題之外,三只松鼠還面臨著大資金瘋狂出逃所帶來的巨大壓力。
根據數據統計顯示,自2021年以來,大資金便開始瘋狂出逃,在2021年4月28日至2022年5月20日期間,持股5%以上股東Nice Growth Limited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和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三只松鼠2063萬股,減持數量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的5.15%。
而到了2年后的2022年6月27日至6月30日,Nice Growth Limited再次減持三只松鼠419.6萬股,減持比例達1.05%,其持股比例降至13.57%。
在股價大跌之后機構依舊大舉減持,從中不難看出大資金對三只松鼠未來不看好的態度。
種種跡象來看,面對業績下滑、競爭加劇、流量費用高企等困境的三只松鼠,在短期內顯然還難以找到新的出路,由此來看,雖然三只松鼠的股價已經對沖了部分利空,但是距離回暖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