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財聯社
經歷過去三周的連續下跌后,周一歐美市場早盤階段英鎊延續小幅貶值的步伐,再度跌穿1.15關口。跌跌不休的英鎊匯率,也迫使一系列國際廠商調整定價,特別是看重“抗通脹屬性”的奢侈品生產商。
(英鎊/美元周線圖,來源:TradingView)
為了應對英鎊貶值帶來的區域售價洼地,瑞士鐘表生產商勞力士的發言人確認,該公司所有產品在英國的售價將從9月開始平均上調5%,而在今年一月,該公司已經在英美等主要市場進行過一次類似的調價。
據鐘表專業媒體WatchPro報道,目前在英國不帶日期版本的勞力士“水鬼”系列(Submariner)手表已經從7150英鎊漲至7500英鎊,而GMT-Master II系列的手表也從8400英鎊漲至9000英鎊。
作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表生產商,勞力士的全球市占率大約為29%,每年生產的100萬塊手表長期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而疫情后全球各類奢侈品的價格走勢也加劇了購買熱情。
當然,由于勞力士這次的漲價是英國市場獨享的時刻,背后更多折射出英國經濟出現的問題。
下一步:打破百年未遇貶值格局?
從種種跡象來看,英鎊對美元1.15的匯率雖然已經達到1985年《廣場協議》簽訂后的低位,但英鎊的下跌之旅遠遠沒有到結束的時候。
除了能源和通脹危機外,英國政治上的不確定性,以及新首相上任后的政策變數,都令英鎊在未來至少半年的時間里承壓。而經濟本身的壓力也令英格蘭央行對抗通脹時束手束腳,進一步導致通脹預期惡化。
對英國前景較為悲觀的高盛,已經預期明年英國通脹能夠達到驚人的22%,而在那種情況下,英國經濟將縮水3.4%。
BlueBay資管首席投資官Mark Dowding直言道,目前英國經濟所面臨的挑戰,它的量級已經達到“有生之年難遇”的水平。而明年英鎊跌至與美元平價的水平并非天方夜譚。
在1985年《廣場協議》簽訂前,英鎊對美元最低時曾跌到1.05,但在英美貨幣對200余年交易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英鎊比美元便宜的情況。
Dowding表示,在英鎊一路貶值的過程中,最悲觀的情況是英國可能需要像一系列發展中國家一樣跑去找IMF求援。在1976年,英國就在英鎊危機下向IMF貸款39億美元。
作為英鎊短期內將面臨的不確定性,預期將在今晚贏得英國首相選舉的伊麗莎白·特拉斯曾經放言將為選民減稅,同時對通脹應對政策語焉不詳。
毫無疑問,如果下一屆英國政府采取更加寬松的貨幣政策,毫無疑問將會把英鎊朝著見證歷史又向前推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