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來咖智庫 徐夢豪
編輯|G3007
商業需要有合理的利潤,但對于“合理”的定義,買賣雙方卻經常有不同的認知。
幾年前大火的共享經濟正在整體性低潮谷中徘徊。前段時間朋友小朱向我吐槽,稱自己被共享充電寶坑了。
小朱某天來跟朋友聚餐,手機電量告急。他在商場掃了個小電充電寶,充了一個小時電量從3%到25%,可能是以龜速進行充電補給的吧,吃完飯準備回家的時候發現充電寶還未歸還,焦急萬分的小朱匆忙尋找充電樁歸還充電寶,把整個商場找遍了,充電口已插滿,未有可以歸還的地方。又按照小程序的提示進行尋找,頂著40+的高溫徘徊在杭州的街頭只為歸還充電寶,經過了長達一個小時的奔波,終于成功歸還了充電寶,此時電量余額又變成了個位數。
這段租借共享充電寶的奇特經歷,讓小朱無力吐槽,他說租借一個小時+延時歸還的一個多小時,總共耗費了近10元,充電仿佛充了個寂寞。“本來是為了方便給手機充個電,結果折騰的身心俱疲,純純大冤種,以后再也不用共享充電寶了。”
01 低價入場的共享模式,聽起來很美
提到共享經濟,就無可避免的要提起“ofo小黃車”,大家對于共享經濟的初印象或許就是這輛小黃車。
2015年小黃車走出北大,在各大城市開始蔓延,隨處可見小黃車的身影。為了增擴用戶量,初始打著免費免押金的大旗,吸引眾多的消費者。以低價打入市場,以其優惠的價格吸引用戶,讓用戶的生活習慣產生對產品的依賴,然后慢慢漲價逐步擴大盈利。
雖然小黃車并沒有能走到最后,但共享經濟火了。通過“共享”低價的概念迅速入場,形成寡頭格局,開始壟斷市場,再提價賺取利潤,已經成為共享模式的商業公式。
目前,共享經濟在各個行業的局面已經穩定,共享單車市場,美團單車、哈啰單車,滴滴青桔三分天下;怪獸、街電、美團等是共享充電寶市場的主流。
據智研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共享單車的用戶規模高達3億人,市場規模達320億元。共享單車在價格上漲的同時服務并未隨之發生改變。歸還點不準確、故障車多發、計費標準Bug、騎行體驗感不佳等問題依舊大量存在。
小魏的小區到地鐵站有差不多一公里多的距離,原來一直是通過共享單車解決,現在小魏自己買了一輛自行車,徹底和共享單車說再見。以前用共享單車,在早上去上班時,準備騎車發現很多完好的都已經被騎走,剩下的很多都是故障車;在晚上下班回家時,總是出現定位不準確的問題,有時顯示在較遠的馬路上,要么就是顯示具體正確停車點只有幾米,可明明幾米外就是人行橫道,停個車真的是讓人頭大。而隨著共享單車收費的上調,小魏算了一筆賬,作為經常性使用共享單車的人,一年下來的使用費完全夠自己買一輛全新的自行車了。于是,小魏不再續費使用共享單車,購買了一輛自行車作為最后一公里的工具。
共享單車的初衷是“解決最后一公里”。“地鐵+共享單車”的完美組合,提升了出行效率,解決了最后一公里的難題,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捷。共享充電寶是為了解決手機續航問題,幫助手機及時補足電量,給人們滿滿的安全感。
但不知何時,從前趨之若鶩的共享產品,現在開始避而遠之。“低價入場,漲價收割”成了共享經濟的發展模式,說好的便民利民的共享經濟怎么也忘記初心開始割韭菜了……
02 漲價風潮,還是追求商業邏輯
最初的共享單車,五毛錢半個小時,質優價廉,完全滿足了人們的短途出行,低碳環保、方便快捷又鍛煉身體。而今共享單車直線漲價,讓人們直呼不劃算,這還是最初認識的共享單車了嗎?
今年共享單車行業普遍出現了漲價的情況,今年初,哈嘍單車騎行套餐7天卡漲至15元,騎行套餐30天卡漲至35元,單次起步價每小時2元。無獨有偶,美團單車也隨之開始漲價。2022年8月10日23時起,單車騎行周卡漲價5元,從原來的10元漲到現在的15元,提價50%;月卡漲價10元,從原來的25元漲到現在的35元,提價40%;季卡漲價30元,從原來的60元漲到現在的90元,提價50%。動輒就是50%的漲價幅度,適用共享單車還不如坐公交,消費者對于共享單車的態度也發生改變,從原來的欣然接受到如今的吐槽無力。
不僅是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也是不斷漲價。
以前的充電寶,花費一兩塊錢能夠用半天,現在起步價就勸退了很多人。定價標準“因地制宜”,一二線城市高達4元每小時,KTV、酒吧等人流量大需求量大的地方能達到6元每小時,旅游景點甚至能達到十元每小時。
前有雪糕刺客迷惑雙眼、蠱惑錢包;后有充電寶刺客暗碼標價、防不勝防。為了避免高價嚇跑用戶,有些共享充電寶改良了收費標準,從按小時計費變為半小時計費,使用是輕松方便,歸還時價格讓人目瞪口呆。
公開的財報數據顯示,共享充電寶的龍頭企業怪獸充電2022年第一季度營收7.37億元,同比下降13%,環比下降12%,凈虧損9641萬元,怪獸充電已經連續三個季度凈虧損了。可以說,頻繁漲價,一定程度上讓企業失掉了用戶黏性。而共享充電寶這種商業模式,從本質上來說似乎并不具備長久的持續賺錢的商業能力。
結 語
共享的意義本應是:方便和省錢。通過技術平臺的整合,達到了資源的有效配置、城市的有效治理、市民更方便地獲得城市社會服務的目標。而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更像是披著共享經濟外衣的一種互聯網模式下的新租賃經濟。
共享經濟是一種優化資源配置、高效社會治理的新經濟模式,是基于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支撐,由資源供給方通過技術平臺將暫時閑置的資源(或技能服務),有償提供給資源的需求方使用,需求方獲得資源的使用權(或享受服務),而供給方則獲得相應報酬的市場化模式。
然而,當充電六七次可以買個充電寶,騎車60小時可以買輛自行車時,面臨著使用容易歸還難、商家不斷上調價格的情形時,共享經濟的意義又去向了何處?當共享約等于自購,逆共享經濟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