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據《晚點 Auto》報道,小米首款車已確定禾賽科技為激光雷達供應商,且是一款售價上限超過30萬元的轎車。
據報道,這款車將以1顆禾賽混合固態雷達AT128為主雷達,并以數顆禾賽全固態雷達作為補盲雷達。
在國內,恐怕很少有公司能像小米這樣,汽車還遠遠沒有造出來,甚至看不到一張概念圖,但圍繞其造車的傳聞卻已經鋪天蓋地。日前,有消息稱小米將在10月完成工程車的軟件集成,并在隨后開啟測試。
2021年3月30日,小米集團發布公告稱擬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負責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首期投資為100億元人民幣,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100億美元。小米自此踏入造車賽道,資質問題也從此開始伴隨小米汽車。
去年11月,小米汽車總部落戶北京,計劃分兩期在亦莊建設一座合計產能30萬輛的汽車工廠,并預計2024年實現量產。目前該工廠正在建設中。
但這并不能解決小米汽車的資質問題。就在一個星期前,彭博社報道稱,有消息人士透露小米正與北汽集團商討合作生產電動汽車事宜。原因可能就和小米汽車缺乏生產資質有關。
據報道,由于獲得自主制造汽車的許可證面臨延誤,小米正在考慮進行生產合作。該知情人士表示,這兩家巨頭正在探索不同的選擇,包括小米收購北京現代第二工廠的股份,該工廠已獲得在中國生產汽車的完全許可。對此,北汽集團方面曾回應:“沒有聽說過此事”。
近年來,為了控制產能過剩,汽車生產資質的審批已經收緊,憑借收購邊緣汽車公司獲得資質是許多新勢力的共同選擇。2020年,小鵬汽車便是通過收購廣東福迪汽車獲得了生產資質。理想同樣如此。
關于汽車生產資質,中博聯智庫特聘專家張翔告訴界面新聞:“生產資質是跟著公司走的,像上汽大眾,在上海有三個工廠,在外地也有工廠,他們都共用一個生產資質,不是每一個工廠都要有一個資質。”對于小米購買北京現代二廠的傳聞,他判斷,“北京現代二廠是沒有資質的,北京現代的資質只有一個,如果賣掉了就沒有資質了。”
距離2024年量產的節點還有時間,持幣觀望或許是小米汽車目前的選擇。
“汽車行業產能過剩,小米有很多選擇,應該是等待價格進一步降低以后再做決定。汽車生產資質現在不是一個稀有資源,有些車企的資質甚至是可以免費送的,比如揚州亞星客車的資質,就是免費送給濰柴動力。”張翔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