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日,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衛生健康信息化工作進展與成效。國家衛健委規劃司司長毛群安介紹,目前國家衛健委正在會同相關部門,不斷完善健康碼管理,推進健康碼互通互認。
毛群安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家衛健委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總體部署,注重發揮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應用,數字抗疫成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大亮點。
他表示,為規范健康碼管理,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了關于健康碼的管理辦法,持續推進各地健康碼規范賦碼、及時轉碼、守住安全底線。推動實現確診無癥狀感染者、疫情風險等級、核酸檢測結果、抗體檢測結果、新冠病毒疫苗接種記錄等健康碼相關核心基礎數據全國統一共享。
目前,全國所有省份已實現“一省一碼”。“考慮到為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地需要‘以快制快’,因時因勢及時調整疫情防控措施。目前,我們正在會同相關部門,不斷完善健康碼管理,推進健康碼互通互認,在支撐疫情防控的同時,最大程度便利大家正常通行。”毛群安表示。
在新冠疫情的防控中,個人信息“健康碼”的開發與應用是我國“數字抗疫”領域的重要創新。最早在2020年2月,浙江省便推出了全國第一個省級健康碼,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這種以手機為載體的防控模式被迅速推廣到全國。
據了解,國內大部分地區健康碼以“省內通行”為主,也有部分地區的健康碼實現了與國家“防疫健康信息碼”、各省(區、市)健康通行碼相關防疫健康信息的數據共享互信,但從全國層面看,地區間不共享互認的情況仍普遍存在,公眾跨省活動時需要不斷切換健康碼以滿足當地的防疫要求。
此前在7月29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關于進一步推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全國互認的通知》,要求各地區要立即行動,將核酸檢測結果全國互認的要求落實到基層一線,確保基層管理人員認真執行。作為我國疫情防控體系的重要支撐,核酸檢測結果實現全國查詢和互認后,下一步健康碼全國互認就變得更為迫切。
8月10日,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曾表示,推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全國互認的通知印發以來,各地迅速組織落實,一些地方還創新探索了互通互認方式,進一步方便群眾使用。接下來,國家衛健委將進一步提高信息共享時效,優化完善健康碼管理,更加便利群眾安全有序出行。
毛群安表示,國家衛健委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數據共享機制。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統籌下,橫向上,國家衛健委會同相關部門建立完善了跨部門“大數據”共享機制,并依托國家疫情防控管理平臺等數據樞紐實現跨部門數據應用。縱向上,向各地及時分發多部門比對形成的風險人員數據,為各地開展“網格化”管理提供基礎數據,支撐做到“四早”“四清”。